APP下载

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020-08-17綦玉帅

世纪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国化道路马克思主义

綦玉帅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国家发展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艰辛探索中形成 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出的一条根本经验,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 A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4-088-0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为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实现中国梦而建构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范式。马克思主义是这一发展范式始终行走在正确道路上的根本保证。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出的一条根本经验,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1](P.601),使得“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2](P.311),结束了历史唯心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观臆断。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伟大发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石。

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一些思想家已经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其规律性的,但他们“以哲学家头脑中臆造的联系来代替应当在事变中去证实的现实的联系,把全部历史及其各个部分都看做观念的逐步实现”[3](P.301),形成一套历史唯心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但与历史唯心主义者相反,认为“应该通过发现现实的联系来清除这种臆造的人为的联系;这一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3](P.322)。在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變革。”[4](P.591-592)这就是说,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终极原因应当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去寻找。“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4](P.592)尽管马克思主义者坚定地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但却并不是唯一发生作用的因素。“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5](P.668)这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社会各要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6](P.683),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7](P.130)。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还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6](P.185)。由此我们可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自觉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之,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石。在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社会发展时,必须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理论创新,任何教条化的倾向都是极其有害的。“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5](P.583)因此,我们必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以此为指导才能大大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根本经验

由于西方外敌入侵和内部封建制度渐趋腐朽的双重作用,近代中国逐步沦落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了救亡图存,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一批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寻找真理,试图从中找到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道路,最终都归于失败。从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由于这些运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因此,他们不可能完成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巨历史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致使在我国社会向何处发展问题上一时迷失了方向。然而国人却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他们继续把目光投向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试图从他们那里找到引导中国走向光明的出路。于是,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西方各种“主义”被人们介绍至中国。人们试图以这些“主义”为指导进行实验,希望从中找到救国救民的出路,然而由于他们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帝反封建的两大历史任务,因此最终也都归于沉寂。

到底路在何方?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国人探索的目光开始由西方转向东方,转向俄国,转向了马克思主义。正如毛泽东所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8](P.147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之初,就顺应时代需求,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为自己的階段性任务。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最终认清了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性质,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也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2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就这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由最初被认为不适合中国国情,到最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就连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最终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得“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8](P.147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同样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模式,摆脱“左”的干扰,找到了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失去灵魂而迷失方向。

“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就没有生命力了。”[9](P.281)就我国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必须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用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社会实践。“我们要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创新,把握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加快推进局部性改革与稳步推进全局性改革的辩证关系,不断在实践创新中检验理论创新,在方法论创新中构建和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10](P.5)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先后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进步的巨大成就。

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才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才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复兴道路。

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灯塔。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首先必须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1](P.71)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此,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2](P.3)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系是有机统一体。国际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不断告诫我们:如果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意识形态中不占统治地位,就会发生信仰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存在难以为继的风险;同样,如果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之路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能发挥出来,那么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威信就会受到严重损害。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根本不可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世界上自称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数甚多,但事实却证明,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社会主义,往往是掩盖极端专制、极端贫困、极端落后的遮羞布,它与科学社会主义毫无共同之处。”[13](P.476)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引导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阔步前进,中国人民经历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国计民生相当艰难,然而经过40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果显著,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实现全面小康。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政治、文化、民生、生态领域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走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与此同时,我国的发展成果也惠及世界经济社会,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旗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立场。立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的出发点、立足点以及由此所持的态度。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政治地位以及所受的文化熏陶的不同,他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的立场也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而非个别英雄人物,才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才是社会不断前进的最终决定因素。为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为实现中国梦而建构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尤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动力源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创造性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8]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 杨奎.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N].光明日报,2019-01-15.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 陈先达文集:第3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刘中雁】

猜你喜欢

中国化道路马克思主义
道听途说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