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要义探析
2020-08-17陶廷昌王浩斌
陶廷昌 王浩斌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并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中国智慧。习近平从治国功效、民族属性、时代价值、和谐底蕴以及传承途径等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与阐释,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所凸显的重要历史地位。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关键时期,全面梳理与分析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道德素养的提升、中国梦的实现以及和谐世界的建设,都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探析
中图分类号 D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4-007-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思想发展史作出的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充分而精深的挖掘与阐释,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功能,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关键时期,深入梳理与分析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无疑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五个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显著功效。习近平在国内国际的许多重大会议和重要场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阐释与弘扬,形成了兼备现实意义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的治国功效
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凸显为兴盛文化的重大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在新时代,“大同世界”思想所蕴含着的中华文明毫无疑问会“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2],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与考量了人类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它所体现出来的包括哲学、教化、人文以及德道在内的意识形态既可以给予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启迪,也“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3],也就是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既需要深度把握我国的历史演绎和传统文化,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4]。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嵌的民族属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表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独特符号,成为中华民族是其所是的内在属性。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表征于其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5],可以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5]。在人类文明史的心路历程中,它始终表征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5]。中华民族的这种精神标识或者说是民族属性,已经成为根植于中国人血脉与基因之中,以一种独特的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6],它所蕴含着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7](P.136)。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拓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彰显出来的人类共同的思想精华,深受国际社会的推崇与称赞,现在国际上出现的“中华文化热”“孔子热”等可观现象,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8]。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还在于,它可以作为一种深层的意识底蕴“为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3],同時,其所兼容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以及“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9]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的底蕴原则
习近平强调,“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色调及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10],即是说,中国“和合”文化深刻地嵌镶着宇宙观的天人合一思想、国际观的协和万邦思想以及“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向善的道德观”[10]。深受“和合”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始终“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10]。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中华民族的“和”文化是处理主客体友好关系的交往理念,在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坚定以“和合”文化作为文明交往的基本遵循,“既崇尚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又发扬社会个体之间的一致性”[10]。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传承途径
习近平强调,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所凸显出的重大作用,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11],即从传统文化的母体中以时代之需去挖掘和阐发民族复兴的“精神之钙”。坚持以“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辩证思维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也就是说,传统文化中那些和谐社会、积极向上、向善求真的内容,我们需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3](P.9)。
二、习近平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地位的三重向度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总的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主要表征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独特标志等三个向度。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的传承与演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12]。这表明,中国人的内在精神及文化需求根源并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且最能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内涵。也就是说,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基础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它也是增强民族归属感的强大内生动力,其所演绎出来的爱国主义、创造创新、实事求是以及自强不息等精神,为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7](P.119)。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未间断过,并且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13]。这种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特质及其内在脉络,深刻地体现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性,也就是说,“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7](P.121),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就在这种前后脉络的交织演绎中保持下来,“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7](P.121)。从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脉络的审视中可以看出,作为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核要根源,同时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7](P.135)。正是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基础性和根源性所迸发出来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才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党的领导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方方面面,使之形成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指出,作为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8](P.40-41)。基于此,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也必须把文化建设或者说文化复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因为缺乏“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8](P.4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然不能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可以说,从古至今,支撑我们这个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民族以及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20]。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然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正如习近平指出,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精神是中国梦顺利实现的精神保障,要想使中国梦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顺利实现,就必须深入挖掘民族精神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并用其凝聚中国力量以形成统一的着力点共同为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懈奋斗。
由此可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起着“精神纽带”作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继承和弘扬,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形塑良好的文化思想氛围,进而使整个民族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这无疑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筑牢了思想地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助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功用,他在国内外很多重要场合和重大会议中都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与传播。尤其是在外交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全面的阐发与生动的体现。
在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传播与发展,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它的“和”文化所发挥出来的巨大包容力量。习近平在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的大会上强调,“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10],在长久的历史演绎中,中华民族始终坚定不移地“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谐、和睦的坚定理念”[10]。在新时代的外交策略中,习近平把“和”文化融入于外交实践,全面廓清了中国和平崛起的丰富内涵,并融汇“和”文化的思想理念去处理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用“和”文化的思想理念去表述中国主动参与世界事务与世界治理的价值追求。这无疑有力地回应了“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修昔底德陷阱”以及“中国搭便车论”等系列责难,同时也深度廓清并有力回应了西方某些国家对我国长期秉持的偏见和误解。
在新时代和谐世界的建设实践中,为阐释中国的和平崛起,我国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与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相融合,以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和谐世界新秩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并坚持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推动,促使新时代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朝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推进。为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习近平强调,中国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指引,始终“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18](P.58),中国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坚定不移地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合作,积极推进建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18](P.58),携手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8](P.58-59),
共同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18](P.59)。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文化的强大包容力量,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建设和谐世界过程中的重大助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09(01).
[2]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03).
[3]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1).
[4] 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01).
[5]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6]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1).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8] 习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01).
[9]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10] 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02).
[11] 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18(01).
[1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13]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31(02).
[14]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19(02).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沃土[EB/OL].http://www.wenming.cn/wxys/luntan/201704/t20170415_4182552.shtml.
[17] 习近平.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7(01).
[1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9]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01).
[20]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02).
【责任编辑:刘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