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联精神助推龙江振兴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

2020-08-17王芳

世纪桥 2020年4期
关键词:振兴黑龙江内涵

王芳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了东北抗联精神三重理论逻辑:东北抗联精神是龙江精神的首要内容;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是世界反法西斯精神的集中体现。然后指出了东北抗联精神具有三大现实意义:东北抗联精神是黑龙江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精神动力;东北抗联精神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的生动素材;东北抗联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源泉。此外,本文对东北抗联精神承载的新的时代内涵进行了系统论述,重点探讨了东北抗联精神承载的新的四大时代内涵: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提振党员干部过硬作风的重要法宝;恪守依靠群众、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强化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使命担当。

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黑龙江;振兴;意义;内涵

中图分类号 D66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4-077-04

当前,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核心任务。省委书记张庆伟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一以贯之贯彻落实习近平对黑龙江省重要讲话精神,大力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切实把经济发展好、把民生改善好、把家园建设好,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1]在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白山黑水间孕育出的东北抗联精神与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并称为黑龙江“四大精神”,而为首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与红色革命文化一脉相承的,是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展现。在近90年的历史传播过程中历久弥新,感天动地,成为振兴龙江、振兴东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内核和红色动能,现已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理论研究热点。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论逻辑

(一)东北抗联精神是龙江精神的首要内容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新时代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更离不开伟大的龙江精神。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着重指出:“黑龙江有不少有利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2]东北抗联精神位于龙江“四大精神”之首,是有科学的理论逻辑的。一是东北抗联精神意义更为深远,对黑龙江、东北、中国革命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东北抗联精神历经各个时期的发展积淀后,凝聚成了新时代龙江人团结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二是它对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起到先导和引领作用。20世纪50年代初期形成的北大荒精神及产生于60年代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实践中都充分汲取和吸收了东北抗联精神中的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因此,把东北抗联精神置于龙江“四大精神”的首位是符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

(二)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在党的领导下,通过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淬炼形成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品格。尤其是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与抗联精神等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代表。东北抗日联军在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中锻造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能很好地诠释党的精神品格,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样,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1949 年 5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亲笔写下:“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是我们党走向胜利、永葆先进的政治优势和动力源泉。东北抗联精神不仅丰富了中国革命精神,并且不断激励广大共产党人用革命精神振奋精气神,坚持自我革命,在推进“四个伟大”中彰显新作为。

(三)东北抗联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保护家国、宁死不屈的抗战精神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迹。一是对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进程起到了有效的阻遏作用。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华民族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开展了长达14年的反侵略斗争,彻底摧毁了日军试图快速全面攻占中国的野心和意图。中国军民在反法西斯东方战场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肯定。日军在东北战场上伤亡人数高达17万余人,战争直接费用近33亿日元。日本关东军司令不得不承认“要清除东北敌军,非用3年功夫、10万精兵不可”。可以看出,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有效打乱了日军的入侵计划,大部分的日军兵力被迫长时间驻守在东北地区,其试图大举入侵关内的进程受阻。二是为苏联红军反法西斯战争提供帮助。日本制定“北进”战略,妄想通过进攻苏联占领其远东地区,力图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东北抗日联军通过实施游击战有效打击日军,并且配合苏军卫边作战,最终使日本进攻苏联的目的未能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北抗联部队牵制住了日军,彻底打乱其称霸世界的战略部署。俄罗斯学者加林娜·库利科娃指出,中国东北抗联军队的英勇抵抗使日军无力对远东苏军发动大规模袭击。共产国际也提到了满洲的游击战使得日本法西斯不敢发动反苏战争。因此,东北抗日联军所进行的积极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使得苏联的反法西斯斗争得到有效支援,粉碎了日军“北进”侵略苏联的罪恶企图。

二、东北抗联精神助推龙江振兴的现实意义

(一)东北抗联精神是黑龙江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精神动力

黑龙江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改革攻坚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四个短板”及“三偏”问题等,这些都是当前制约龙江振兴发展的瓶颈,而东北抗联精神所体现出的对党绝对忠诚、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精神正是当前龙江振兴发展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我们要不断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不断凝聚红色动能,把东北抗联精神的思想內核融入全省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干事创业中,使其真正转化为担当作为、拼搏奋斗和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东北抗联精神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的生动素材

回顾东北抗联将士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不怕牺牲,敢于斗争,与日本侵略者开展殊死搏斗的英勇历史,身处和平年代的党员干部更应受到思想的震撼和心灵的洗礼。立足新时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不忘初心,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使命,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党员干部必须以强大的政治使命与担当,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引导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新风正气,给社会不断注入正能量和精气神。

(三)东北抗联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保持良好的革命传统和过硬作风,不断提高历史责任感及使命感,在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基因中汲取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与必胜信念,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干事谋事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继续发挥好党团结和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面临的多重危险和挑战的有效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取得最终的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真正跨越。

三、东北抗联精神助推龙江振兴的时代内涵

(一)政治品格担当:坚定初心、对党忠诚

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党绝对忠诚是东北抗联精神首要的精神内涵。1931年东北地区沦陷,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东北抗联将士开启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驱逐日本侵略者战争,将士们秉承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和坚贞不屈的崇高信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开展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的实践要求,把加强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洗礼、发扬担当精神贯穿始终,以清醒的理论认知坚定初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践行初心,确保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始终做到初心不改、初心依旧[3]。对龙江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把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品格融入血液,面对龙江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使命,必须在政治品格上勇于担当、敢于碰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滚石上山的勇气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干部作风过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斗争呈现了四个特点:一是开展时间最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东北抗日联军便开始了英勇斗争;二是持续时间最长,历经14年的浴血斗争;三是战争条件最为艰苦,东北地区严寒刺骨,在冰天雪地与敌人顽强战斗,我方将士面临着武器简、弹药缺、训练少、补给差的严峻现实,靠的就是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意志精神;四是斗争场面最为惨烈,东北抗联孤悬敌后,没有任何外援,抗联11个军,兵力最多时约3万余人,最少时不足千余人。在粮食断绝时,以草根树皮果腹,爬冰卧雪,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草枯金风疾、霜晨火不燃”就是东北抗联艰苦斗争的真实写照。这四个斗争特点更突显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恶劣的斗争环境中百折不挠的过硬作风与执着追求。当前,在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进程中,党员干部必须要以东北抗联的革命精神和过硬作风为引领,拿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魄力和敢于斗争的超凡勇气,不断解放思想,在龙江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中敢于攻坚克难,让东北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动能。

(三)恪守为民情怀:心系群众、依靠群众

东北抗联精神的本质特征是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断凝聚壮大抗日力量,形成最坚强有力的抗日反击前线,这也是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政治智慧和远见。从抗战之初,东北抗联把发动组织群众拿起武器抗日,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不断壮大抗日前线的斗争力量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强调要维护群众利益和加强组织纪律,为驱逐日本出中国而战,为东北上千万民众的利益而战。这种保家卫国、驱逐外侵的思想深深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团结并形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赵尚志创建珠河反日游击队时,重点抓好群众工作纪律和深入联系群众工作,缴获的战利品也分给有困难的群众和家庭,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仁义军”。据史料记载,1933年之后的两年间,原珠河一个县就输送抗日战士超过1000人,足可见当时群众高涨的爱国热情和对抗战的大力支持。当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党员干部要弘扬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恪守为民情怀,把东北抗联精神的本质内化于心灵,外化于实践,通过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从而凝聚起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强大动力和磅礴力量,实现中共黑龙江省委第十二届六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人民福祉。

(四)强化使命担当:钢铁意志、无私奉献

东北地区在九一八事变后全面沦陷,爱国志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扬抗日救亡的旗帜,勇担抗日救国的历史责任,能够迅速召集各方力量组成东北抗日武装,坚决抵御日军侵略,皆因心中的赤子情怀和家国责任。可以说,在抗日战争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如钢铁长城般的使命担当和无私奉献是东北抗联精神永不褪色的鲜明特征。如重伤被俘的抗日将领赵尚志,冰天雪地中弹尽粮绝时仍然坚持与敌人斗争到底,滴尽最后一滴血,最终以身殉国,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要用我们的鲜血骨灰培育民族解放之花”。抗联女英雄赵一曼被捕后面对敌人酷刑折磨,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令敌人震惊,那篇广为流传的写给其子宁儿的书信让全体中国人无不动容,为之潸然泪下。这封绝笔信让我们感受到赵一曼作为母亲的深深遗憾和缱绻真情,体现了为天下人民慷慨就义时的无私无畏的坚强意志,书写了抗日英雄以血肉之躯赴国难的使命担当。截止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之时,东北抗联师级以上指挥员牺牲超过100人,含军级30多人。这支为国家、为民族命运负有强烈使命担当精神的东北抗联部队,打不垮、“剿”不灭、困不死的钢铁队伍,可谓是我们民族真正的脊梁。新时代,要传承和弘扬好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不断汲取东北抗联的红色基因,凝聚起龙江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历史责任感和锐意进取的使命感,撸起袖子加油干,提升激情工作、无私奉献、勇闯新路的使命担当,让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成为全省人民走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路子的共同价值追求。要不断深化抗联精神对党员干部的正向激励,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更大的舞台,受到更大褒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黑龙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历史重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社会形成热爱、传播、弘扬、践行红色文化新高潮,全体党员干部不断提振精气神儿,夙夜为公,砥砺前行,无私奉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龙江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庆伟.弘扬践行东北抗联精神 凝聚振兴发展强大力量[N].黑龙江日报,2018-08-02.

[2] 丰碑[EB/OL].http://www.12371.cn/2019/06/20/VIDE1561006 802953421.shtml?from=singlemessage.

[3]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9-06/30/c_1124690900.htm.

【責任编辑:刘中雁】

猜你喜欢

振兴黑龙江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羡慕等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从供给侧改革谈东北机械工业振兴
中菲谈“振兴”五大领域合作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