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品系终端父本对法系二元母猪的配合力

2020-08-17王中全周小兵邹广彬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年7期
关键词:商品猪眼肌屠宰

王中全,周小兵,邹广彬

(光明生猪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151 )

为充分发挥优秀种猪基因在终端商品猪上的表现,对比分析各终端产品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掌握不同品种或品系种猪的杂交优势,了解优质种公猪精液供应体系应用效果,2017年1月至12月底,笔者开展了外来品种三元杂交猪配合力测定试验。

1 试验目的

(1)掌握种猪不同品系终端父本三元杂交猪保育至育肥阶段(集中测定阶段)的日增重和料肉比等生产指标。

(2)掌握不同品系终端父本三元杂交猪体重100 kg和115 kg的上市日龄以及上市时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性能等关键指标。

(3) 掌握不同品系终端父本三元杂交猪背膘和眼肌面积变化规律,了解脂肪沉积规律。

(4)掌握不同品系终端父本三元杂交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根据各送测猪场年生产成绩,计算不同二元母猪窝均(年均/终生)提供的猪肉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评估各猪场适宜的三元猪杂交组合。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以杜洛克猪(简称“杜”)和大白猪(简称“大”)的美系或加系公猪以及PIC399公猪作为配套系终端公本,与长白猪和(法系)大约克猪杂交产生的二元母猪进行3个三元杂交组合,每个组合36头母猪,合计108头(表1)。测定的终端产品育肥猪基本信息见表2。

?

2 试验方法

2.1 测定猪选择

每个杂交组合用于测定的终端产品育肥猪来于9窝母猪(选择2~4胎次的母猪,母猪间以及与配公猪无3代血缘关系),每窝选体重位于窝平均重中位值附近的2头阉公猪和2头母猪,共36头。详细记录每窝母猪的基本信息、繁殖性能和生产数据(表2)。参试猪初始体重25 kg左右(不低于22 kg),阉公猪应在断奶前去势。

?

2.2 饲养管理

测定猪采用与正常的商品猪相同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方案和饲料营养水平,并在同一栋猪舍内饲养。

2.3 测定指标

(1)生产性能指标:记录体重达100 kg和115 kg的日龄以及各个阶段的日增重和饲料消耗量。

(2)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测定猪体重为80 kg、90 kg、100 kg、110 kg 和 115 kg时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测定值。

(3) 体尺:测定猪体重为100 kg和115 kg时的体尺(体长、体高和胸围)和阶段体重,对体型外貌进行评分。

(4) 屠宰率和肉质:每个三元杂交组合分别在试验组的猪平均体重为100 kg和115 kg时,各屠宰测定6头(取各试验组中最接近平均体重的6头猪),共计96头。根据屠宰场猪肉品质分级标准(上海爱森肉食品有限公司标准),对屠宰猪的肉质进行评级定价,用于测算经济效益。

(5) 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

测定猪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其中肌苷酸和谷氨酸由于对猪肉形成鲜味以及缓冲不良味道具有特殊功效,在试验中应加以重视。

3 试验结果

3.1 各组合体尺测定结果比较

对各组合体重100 kg的257头猪和体重115 kg的169头猪开展活体重、体长、体高和胸围测定。体重100 kg的猪平均体长为105 cm,体高为61 cm,胸围为102 cm;体重115 kg的猪平均体长为113 cm,体高为64 cm,胸围为111 cm,各组之间没有差异。

3.2 各组生产性能比较

各组合的猪达到体重100 kg和115 kg时的日龄、日增重、日均采食量和料比肉见表3。

3.2.1 上市体重日龄

从表3可知,在体重达到100 kg时的日龄上,GC组合的猪所需的天数最小,为164.12 d,GC组合的猪比GA组合的猪提前3.04 d,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在体重达到115 kg时的日龄上,GC组合的猪所需天数最小,为179.67 d,GC组合的猪比GA组合的猪提前3.24 d,两组间差异显著。

3.2.2 日增重

从表3可知,在体重达到100 kg时的平均日增重上,GC组合的猪最大,为863.71 g/d;GA组合的猪最小,为844.06 g;而体重达到115 kg时的平均日增重上,GC组合的猪最大,为870.58 g/d;GP组合的猪最小,为843.44 g/d。GC组合的猪体重在100 kg以上时,日增重均高于其他两组合的猪,GP组合的猪体重在100 kg后不适合继续饲养。

3.2.3 日均采食量

从表3可知,体重达到100 kg和115 kg时,日均采食量最小的均为GA组合的猪,分别为1.91 kg/d和2.05 kg/d;日均采食量最大的均为GP组合的猪,分别为2.1 kg/d和2.24 kg/d。GA组合与GP组合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GA组合与GC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3.2.4 料肉比

从表3可知,体重达100 kg和115 kg时,料肉比最低的均为GA组合,分别为2.27∶1和2.43∶1;GC组合的料肉比最高,分别达2.32∶1和2.5∶1,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

3.3 屠宰和肉质性状比较

各组猪体重100 kg和115 kg时的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在体重达100 kg和115 kg时的屠宰和肉质性能指标中,除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外,各组合之间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膘厚最大的为GA组合,分别为1.43 cm和1.53 cm;最小的为GC组合,分别为1.83 cm和2.35 cm,GA组合和GP组合与GC组合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眼肌面积上,体重100 kg时,最大的为GP组合,为57.52 cm2;最小为GA组合,为51.36 cm2;体重115 kg时,最大的为GP组合,为69.5 cm2;最小的为GC组合,为62.97 cm2,GA组合和GP组合与GC组合之间差异显著(P<0.05)。

3.4 经济分析

3.4.1 按市场挂牌价测算经济效益

?

从表5可知,115 kg上市的猪,每头猪的盈利从高到低依次为GA组合、GP组合和GC组合,按每天每头平均盈利计算从高到低依次为GA组合、GC组合和GP组合;110 kg上市的猪,每头猪的盈利从高到低依次为GA组合、GP组合和GC组合,按每天每头平均盈利计算从高到低依次为GA组合、GP组合和GC组合。

?

3.4.2 经济效益

本次试验按上海爱森肉食品有限公司的标准测算各组合猪的经济效益。

● 生猪质量标准

(1)分级标准见表6。按大体重生猪(≥100 kg,最佳为105 kg~115 kg)分别计算。

?

(2)生猪宰后出肉率标准:大体重生猪(≥100 kg,最佳为105 kg~115 kg)为71.5%。

(3)货款结算方式:

计价原则:挂牌报价,分级结算。

①出肉率计价:以挂牌报价为基础

出肉率等于标准,按报价计算。

出肉率大于标准,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加价挂牌价的0.8%。

出肉率小于标准,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减价挂牌价的1%。

②分级结算。按生猪不同等级不同价格计算的办法,具体计算方法为:

不同等级生猪价值不同等级生猪总毛重×不同等级结算单价

不同等级生猪毛重=不同等级胴体重量/总出肉率

一级品,挂牌价格已结合出肉率计价的基础上加价挂牌价的1%计算;

二级品,挂牌价格已结合出肉率计价的基础上加价挂牌价的0.6%计算:

三级品,作为基准价按挂牌价格结合出肉率计价后的价计算;

四级品,挂牌价格已结合出肉率的基础上,减价挂牌价的4%计算;

等外品,挂牌价格已结合出肉率计价的基础上减价挂牌价的10%计算:

● 经济效益核算结果

?

按上海爱森肉食品有限公司的标准测算的经济效益见表7。从表7可知,115 kg上市的猪,每头猪的盈利从高到低依次为GA组合、GP组合和GC组合;按每天每头平均盈利计算从高到低依次为GA组合、GP组合和GC组合;100 kg上市的猪,每头猪的盈利从高到低依次为GP组合、GA组合和GC组合,按每天每头平均盈利计算从高到低依改为GP组合、GA组合和GC组合。

4 讨论

(1)纯种猪选育的成果主要在终端产品商品猪上体现出来,本次三元猪杂交商品猪配合力试验,从三元猪的生长速度、屠宰和肉质性状指标、体尺和肉质营养指标及经济指标等方面分析可以发现,对纯种猪重点选择的一些经济性状,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在育种工作中不作重点选择的次要经济性状如屠宰和肉质性状,各组之间差异不明显。

(2)在商品猪生产中,饲料费用是主要的生产成本,因此料肉比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另外,育种时也要考虑市场对商品猪的收购标准,如对屠宰率和背膘厚等性状的要求。本次试验,体重达100 kg和115 kg时料肉比最低的为GA组合,分别为2.27∶1和2.43∶1,GA组合经济效益最高。

(3)本次试验测定了三元杂交商品猪各阶段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发现背膘厚在体重110 kg后有加速增加的趋势,而眼肌面积增长有减缓,这为商品猪选择上市的日龄提供借鉴。

(4)根据测定结果,核算的经济指标最高的为GA组合,GP组合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次配合力试验的测定结果可以为规模化猪场的引种,特别是对终端父本的引进具有指导意义,也为种猎场的育种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商品猪眼肌屠宰
北京黑猪FUBP3和USP43基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商品猪育肥技术要点
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猪饲养管理需注意事项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四措并举 五相结合——湖北省推进畜禽屠宰管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