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南地区老旧小区共享休憩空间适老化改造研究

2020-08-17瞿莹然南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本科在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0年7期
关键词:南华大学老化绿化

瞿莹然 南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本科在读

高灿香 南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本科在读

黄文杰 南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本科在读

何璐珂(通讯作者) 南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讲师

由于我国老年人人口基数大,养老机制有待完善,老年人的传统养老思想保守等原因,90%老年人会优先选择在社区化服务的协助下进行家庭养老。家庭社区养老是基于我国国情、顺应社会需求的新型社会养老方式,也是现阶段填补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空白的最理想的养老模式之一[1]。

在家庭社区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对社区共享休憩空间的利用率非常高。而目前我国针对社区养老空间建设和改造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选择湘南几个城镇典型的老旧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收集、调查问卷、访谈笔录等方法积累了一手研究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进行了针对湘南地区老旧小区共享休憩空间的适老化设计。

1 实际案例分析

1.1 静园小区

静园小区位于衡阳市南华大学南校区,是南华大学的家属宿舍楼,位于蒸湘区常胜路以南、迎宾路西侧,建于1990 年左右,小区内有学校配套的老年大学、篮球场、小游园等。由于小区内主要居民为南华大学退休教师,文化层次较高,所以小区内环境保持比较完善。调研发现静园小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休憩空间主要为小游园及路边楼宇间的休息坐凳,休息坐凳数量较少且分布分散,难以形成聚集人流的场所;二是小游园作为主要的休憩中心,由于适老化程度较低,建造年代久远,休憩设施不完善,缺乏后期维护,只有简单的石质桌椅及健身器材;三是游园内设有假山、栈桥等并不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景观小品,栈桥几乎无人行走,所以栈桥另一侧的小岛和小池塘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四是游园内部多为曲折的动态流线,缺少组团式的静态休息空间,动静分区不明确。

基于上述调研发现的问题,笔者对小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得知:一是各种设施老旧,使用不安全;二是休息场所分散,难以群聚;三是无障碍设计不合理。据调研可知,小游园利用率很低,亟待进行适老化改造,以焕发空间活力,为小区内的住户提供合理、舒适的休憩场所。

1.2 太平小区

太平小区位于船山大道旁,周边学校类建筑众多,西邻南华大学,北邻实验中学和实验小学,并且有几所幼儿园。小区占地面积较大,建筑较密集,居民众多,人流量较大,为典型的密集型老旧小区。经实地调研发现,太平小区内存在很多不利于老年人休憩的缺陷:一是小区内建筑较为密集,导致阳光充沛、空旷的沐阳场所不足,不利于老年人的生活健康;二是能提供老年人进行聚集休憩的场所仅有一两处,且这一两处场所人流较多、供应不足,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舒适的坐凳等,使得部分老年人无法参与聚集活动,不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三是小区内现存的休憩空间往往没有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没有进行针对性设计,未考虑无障碍设计,在铺地、尖角等地方没有进行特殊设计;四是老年人存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儿童这一角色,该小区未充分考虑儿童这一角色,如小区内有一处休憩场所紧邻机动车道,两者之间没有设置分隔物件,且靠近机动车道设有乒乓球台,这一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1.3 永州零陵大西门社区

零陵区是永州市辖区,古为泉陵,后改称零陵,即原县级永州市,为永州市2 个城区之一,位于湖南省南部。大西门社区与零陵古城隔江而望,是永州市较老的社区。永州零陵大西门社区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与集中式管理小区相比,大西门社区面积更大、分布范围更广,以社区街道网格管理,这就造成了此社区建筑密度大、街道等级混乱、新旧建筑混合建设,地区新旧差距明显。由此导致的整个大西门社区在规划上功能空间过于均质,无明显集中的、聚集的、合理辐射范围的休憩、绿化空间;二是在老社区中,以老人居多,他们的休闲活动以打牌为主,此活动场地在门前较空旷的庭院进行,此方式过于分散且设施不足,难以固定场所并长时间停留;三是休闲健身方面,无集中、大面积设置,只在某处零散布置,供应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日常的健身需求,而且未提供足够数量的舒适性的坐凳等,无法满足老年人的休息要求;四是绿化方面,基于大西门社区的管理方式,绿化公园并没有置入老社区中,老年人生活缺乏公园绿化休闲方式。

因此,零陵大西门社区就适老化问题在整体规划上需要合理置入功能,改善适老化设施。

2 适老化改造设计方案

通过对湘南地区老旧小区的调研,选定静园小区作为改造场地。

图1 静园小区功能分区(作者自绘)

2.1 空间功能分布

对整个场地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将场地划分为4 个功能分区(见图1):西北角的湖景休憩区、西面的健身区、南面的棋牌休憩区、湖心小岛区。功能分区的依据是场地特性、行为学以及不同身体情况老年人的需要。其中,健身区将服务拥有运动能力、有健身需求的老年人,该区域为圆弧形,避免了尖角等不利因素产生伤害。同时,在健身区的圆弧旁设置休憩座椅,考虑老年人健身完后会易疲惫,运动完后可在圆弧形休憩座椅处进行休息。湖心小岛区将服务身体健全、较为活跃的老人,适宜老年人散步散心,此区域保留场地内原本的假山和栈道,利用其趣味性,对其安全方面进行加强。棋牌休憩区考虑当地老年人的娱乐喜好特点,提供其比较感兴趣的娱乐设施,增加了围坐式棋牌桌椅的数量,使得能提供给更多人使用,此区域处于围合感较强的位置,周边亭子和灰空间较多,具有较强安全感。湖景休憩区是原场地所不具有的一个功能区,原场地所能提供的休憩座椅较少,于是此区域增加休憩座椅,且拥有较好景观面,可服务于活动能力不太强、喜好安静的老年人[2]。

现有静园小区内的植物种类单一,乔木仅有香樟、桂花等,灌木有南天竹、红花檵木。由于小区建造年代久远,许多地方或杂草丛生或没有植被覆盖,对美观有很大影响,这是老旧小区在景观绿化方面的通病。而且许多植被覆盖不具备导向性,植物分区略显混乱。

在改造设计中,湖景旁的种植绿地与湖的形状进行了拟合,呼应了湖岸,绿地因此具备了对湖景的指示作用,对湖景进行隔离,以防止夜间或其他对游园景观不熟悉的人行至湖边发生意外。在植物选取上,除了原来场地内存有的香樟和桂花,加入了小叶榕、银杏、大叶女贞、枫杨,丰富植物四时变化的色彩,大大提升了景观的美观性。灌木除原有的南天竹和红花檵木,加入了八角金盘和海桐,从植物形态上对景观绿化进行补充,同时不加入过多鲜艳的颜色,以保持原有的景观色调[3]。这符合老年人对植物的观赏要求,在色彩变化的同时不显得凌乱。

2.2 景观绿化适老化设计

景观绿化是小区公园景观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游园的环境状态,对居民的心理有一定影响。分层绿化是最常见的绿化形式,由高层的乔木、中层的灌木和低层的绿地共同在平面和立面上构成具有节奏感和层次感的景观植物配置。

2.3 无障碍及安全设计

场地存在以下无障碍及安全设计问题:一是场地出入口基本没有考虑无障碍坡道设计,甚至坡度过大,无法通行;二是整个场地没有盲道系统;三是无障碍的标识系统不完善;四是公共活动空间场地不平整,存在无铺地、地面破损等现象;五是场地安全围护设施缺乏,与中心池塘基本没有安全围护;六是场地缺乏夜间照明。由此分成三部分进行设计改造。

一是改造无障碍通行环境。安全通畅的行进路径是保证老年人、残疾人正常使用公共活动空间的关键,其中包括居住区前的宅前小路、前往活动区域的步行路径、活动场地的出入口和景观道路的通行无障碍。因此,针对场地现存问题,需要重新整合整个无障碍路径进行改造,所有出入口改台阶为坡道,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的坡度。道路不平整,需重新平整,缺少盲道,可以采用关键空间节点设置盲道提示块的方式代替城市盲道连续铺设的方式[4]。

二是完善无障碍标识引导系统。无障碍标识应在公共活动区域的出入口处及关键空间节点配置语言及盲文的引导指示,使区域更具有特征性,方位辨识性更强,不仅使老年者使用方便,更可使残障人士受惠。

三是活动空间的安全性改造。公共活动空间缺乏对老年人、儿童使用安全的考量,部分活动区域存在安全隐患,如有尖锐物件、尖锐的角落、地面不平整、健身区域铺地较硬、池塘没有安全护栏以及没有夜间照明等。因此,考虑潜在威胁的危险,应在水边加安全护栏;健身设施区域地面用柔软的橡胶地面;尖锐的物件进行圆角处理;按区域合理布置照明设施,结合游园特点合理优化设计。

3 结语

在当今新建建筑中针对老年人的设计越来越完善,而老旧小区由于无法与时俱进地进行适老化建造,使这一最多老年人居住的地区反成了适老化设计的盲区。该项目在现有老旧小区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相关适老化改造研究以及资料收集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确定改造方案,对公共休憩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使老年人的情感、社交、生活得到放松,创造新的老年生活模式。

猜你喜欢

南华大学老化绿化
南华大学召开学习丁德馨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获批57项!南华大学2021年度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取得好成绩
朱屺瞻《绿化都市》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Wang Chuanshan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杜绝初春老化肌
HTPB热固PBX老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
抑制热老化的三效催化剂技术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