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光民文武兼修的秦腔前辈

2020-08-17杨文颖

金秋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黑剧团老师

◎文/杨文颖

凌老生于1924年,今年96岁,西安东郊狄寨原上人,易俗社第10期学生,上世纪40年代名旦,在《紫金冠》中扮演貂蝉,能舞动整匹绸子为其绝技。

其老家曾经养着一条大黑狗,据说可与两只狼搏击厮咬,雄健而神奇。凌老在易俗社学艺,每年腊月二十三封箱放假返乡,从今天之纺织城步行上塬,“大黑”即在离家十多里的路边守候,年年不脱空。凌老至今不解,狗何以能准确记住时日。“大黑”还有一特点,本村人如果偷了外村的树木之类,硬是被拦着扛不进村,以致有人如欲外出作案,必先恳请凌家把“大黑”拴牢。俗语云“打狗看主人”。实也可反其意而用之,改为“以狗观主人”。凌老通文墨,性情耿介,不意却在与他八不沾的“反胡风”运动中带了灾,贬往临潼县剧团,“文革”中亦屡受折磨,现在每月养老金才六七百元。上世纪50年代初,“秦腔正宗”李正敏动员他去戏曲研究院,他直言相告:“兄弟生是易俗社的人,死是易俗社的鬼,老哥勿怪!”“文革”后传统戏解禁,社长杨公愚请他回社,他又以“好马不吃回头草”拒绝,其“倔”可知。

1949年易俗社招收第14期学员,凌老曾任教,学员中的全巧民,调皮贪耍,老师们都不想管,凌老则说:“灵灵个娃,不管咋行,我就不信管不了她!”随即特制了一个板子,上书“望而生畏”,并对全巧民说:“娃呀,这就是给你准备的!”说也奇怪,凌老并没有真的打她,全巧民却由此步入学艺正轨,以至成名成家。去年端午节,49级同学60周年聚会,凌老也应邀出席,72岁满头白发的全巧民动情地说:“没有凌老师管我,我吃不了演戏这碗饭!”

对于凌老的教练有法,严格要求,年逾古稀的名旦张咏华也津津乐道:“凌老师当年给我们编过不少练身段的套路,讲解‘四功五法’,借鉴京剧的巧劲儿教我们‘跌软腰子’,收效明显。三意社袁允中先生编写《峨嵋二蛇》,凌老师给我选排其中的《断桥》,演一个钟头零一刻,针对我采用‘笨鸟先飞法’,要求‘提着眉’排戏,用心良苦,令人感念。”

49级50年代初出科前后,凌老连续导演《白蛇传》《貂蝉》《牛郎织女》等几本戏,大放光彩,轰动西安艺界,一举推出名小生陈妙华,名旦张咏华、全巧民等,成绩突出。凌老名教名导一身双兼,功不可没。退休后居住临潼期间,周边各县专业剧团及城乡业余剧团也没少请他,他俨然是这一片的“总导演”,声望颇高。上世纪80年代,易俗社排演由楚剧移植的《狱卒平冤》,惠昆华、张咏华伉俪执导,还特请凌老为其指点把关,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于此可见。我想,艺界这等有真才实学,有成就贡献,却因境遇坎坷流落江湖的“苦人儿”,总该有个公论,有所慰藉才是。

《花木兰从军》凌光民剧照

猜你喜欢

大黑剧团老师
大黑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逻辑思维
大黑兔做了一个春天的梦
老师,节日快乐!
绕口令、谜语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