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的泌乳量及相关因素研究
2020-08-16盛云
盛云
摘 要:目的 研究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泌乳量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以随机抽样法选取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早产分娩且入住NICU的1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调查母婴分离期泌乳量。结果 产妇在母婴分离期10d内泌乳量呈现升高趋势,其中第4天升高趋势最明显,达到(158.31±135.53)mL,从第8天开始泌乳量出现稳定态势;产妇年龄、早产儿胎龄、泌乳启动期和有无妊娠高血压症为泌乳量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在临床护理中应该关注年龄较大、早产儿出生胎龄小、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延迟以及有妊娠高血压症产妇,给予及时的护理干预,保证泌乳量正常。
关键词:住院早产儿;泌乳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153-02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该类婴儿出生体重在2.5k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1-2]。早产儿死亡原因与婴儿自身免疫力低下、败血症、脑膜炎等并发症有关,而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与喂养有直接的联系,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可降低并发症出现率[3]。早产儿吸吮、吞咽等动作反射不健全,加上泌乳量不足,导致早产儿母乳喂养率较低。本文将通过探讨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的泌乳量变化情况,对泌乳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对早产儿母乳喂养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以随机抽样法选取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早产分娩且入住NICU的1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本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予以开展临床研究。产妇资料: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44岁,平均数值(25.34±2.38)岁;初产妇70例,经产妇80例,合并妊娠高血压患者55例。早产儿资料:最小体重1254g,最大体重3254g,平均数值(2081.51±426.24)g;胎龄在26~37周之间,平均胎龄(32.87±1.78)周。将产妇年龄设置为22~26岁(23例)、27~30岁(54例)、31~44岁(73例)三个年龄段;早产儿出生胎龄分为26~29周(21例)、30~33周(78例)、34~37周(51例)三个阶段;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分为65~68h(56例)、69~72h(49例)、73~76h(45例)三个时间段。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20岁,单胎,住院分娩;②早产儿出生胎龄<37周且住院时间在2周及以上;③实施母乳喂养;④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孕前有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史;②早产儿畸形或治疗过程中终止在我院的治疗。
1.3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指导法,对于150例产妇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引导她们使用正确的挤奶方法,每日对产妇的泌乳量、吸奶日期、吸奶开始和结束时间、每次喂奶量、喂奶频次等进行调查。提醒产妇孕妇利用手挤奶的方式催奶,间隔3h催奶1次,≥15min/次。当产妇出现乳房胀满,开始大量泌乳(即临床上的泌乳Ⅱ期,超过72h为启动延迟)后,改用手动的吸奶器吸奶,以乳房不再胀满和乳液不自动喷出变为滴状时停止。
1.4 观察指标
母婴分离期10d内的泌乳量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的产妇年龄段、早产儿胎龄、泌乳启动期及产妇是否合并妊娠高血压症的泌乳量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数据[n(%)]通过χ2检验,计量数据(x±s)通过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母婴分离期泌乳量分析
母婴分离期10d内,150例产妇日均泌乳量呈现上升趋势,在产后第4天出现激增,达到了(158.31±135.53)mL,产后第8天开始呈现稳定态势,第10天泌乳量达到了(410.27±263.21)mL。见表1。
2.2 分离期影响泌乳量相关因素分析
产后第4天产妇泌乳量激增,以该日为研究目标,产妇年龄段中平均泌乳量22~26岁最多,早产儿胎龄中34~37周泌乳量最多,泌乳启动期中65~68h泌乳量最多,无妊娠高血压症泌乳量较多,各分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母亲泌乳量不足导致婴儿母乳喂养受到限制,妇女泌乳经历泌乳主要经历Ⅰ期、Ⅱ期和Ⅲ期[4],其中Ⅰ期发生在孕中期到泌乳Ⅱ期启动前,这个时候的乳房经过发育并开始分泌初乳,正常的乳汁产量来源于成熟的乳腺的发育,腺泡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妇女泌乳潜能的大小,在该期中,早产儿母亲由于孕期缩短,乳腺没有经过充分的发育,从而影响日后的泌乳量。泌乳Ⅱ期主要是指分娩后的一段时间,受到神经内分泌的影响,产后30~40h的泌乳量将会明显升高[5],在该时期帮助早产儿母亲及时进行频繁的吸奶是促进乳汁充裕的干预措施,产妇年龄以及早产儿胎龄会显著影响该阶段的母亲泌乳量。泌乳Ⅲ期是让早产儿母亲稳定泌乳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泌乳调节已经由神经内分泌调节转变为细胞自分泌调节,在产后的最开始几周内,大部分母亲的泌乳量会有显著的提高,在该阶段内早产儿母亲要保证每天至少8次的吸乳[6]。
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的泌乳量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医护人员对产妇要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产妇及其家属对产检的重视度,避免出现早产情况,对妊娠期高血压症及早发现[7]。产妇年龄越大,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变的缓慢,导致在泌乳Ⅱ期乳液分泌量减少,早产儿过早出生,母亲的乳腺发育受到影响,也会造成其泌乳量减少。因此,在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要针对不同母亲的泌乳情況,进行针对性护理,保证分离期母乳喂养的顺利性,提高婴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栾丹丹,于秀荣,王云芳,等.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的泌乳量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65-70.
[2]杨丽霞,王晓阳,罗茵,等.六步法乳房按摩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泌乳Ⅱ期启动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2):36-39.
[3]曾丽英.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8(1):214-214.
[4]黎秀梅,朱海静,徐少云.超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于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影响的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1):203-203.
[5]刘喜兰.电动吸奶器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及舒适度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6):167-169.
[6]蒋玮玮,孔雯,姚周燕,等.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7):3996-3998.
[7]柳露萍,卢绚丽,陈燕,等.优质化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160例早泌乳的促进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3):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