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内科护理质量中的临床应用

2020-08-16张丽魏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常规护理护理质量

张丽 魏鹏

【摘 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内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1月—2019年3月于该院收治的54例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护理、病例书写、健康宣教、护理操作的评分是(96.20±4.31)分、(97.35±4.40)分、(96.41±3.13)分、(98.31±2.75)分、(95.91±5.30)分,对照组的各项评分是(92.90±3.48)分、(93.10±4.23)分、(93.32±4.15)分、(94.33±3.12)分、(91.25±3.94)分,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30%)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优质护理中占据重要的分量,临床中出现较少的护理漏洞,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上升,因此,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应获得人们的关注,在临床中被广泛推广。

【关键词】常规护理;无缝隙护理;内科;护理质量

无缝隙护理是一种系统的护理模式,每个护理步骤紧密结合在一起,患者能体会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护理质量被保障。常规的护理模式不完善,未注重每个护理环節的科学性,护理效率较低,护患纠纷多发,当前无缝隙护理模式已经获得患者的广泛认可[1]。现择取2018年11月—2019年3月于该院收治的54例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收治的54例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男20例,女7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3.6±10.1)岁,实验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4.7±9.5)岁。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年龄、性别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都已经获得家属同意,知晓具体的研究过程,签署实验同意书,且该院伦理委员会监督该次实验地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医护人员对患者开展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实验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将全科护理人员根据职称、专科知识、护理技能、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并参照每名护理人员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分组,落实责任包干制,明确具体的职责范畴。护士长是第1责任人,责任护士是第2责任人,护士为第3责任人,各组人员间的年龄存在跨度。护士长指导护士开展病房工作,每一名護士管理3~5例患者,并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实施各种主动性的服务,同时,护士长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护士会详细了解每一名患者的治疗情况,遵循医嘱来制定护理方案,且护士长定期组织查房、例会等工作。此外,医院也会科学排班,护士长上行政班,实施责任班相对固定,大小夜班双班制,8 h在岗,24 h的负责制度,护士应该提前一周反映班次的要求,护士站提前一周安排好班次,对于患者护理需求增大的时间段,应该加大护理人员的数量,如节假日来临时[2]。参照护士的工作资历等来安排班次,形成排班留言卡,将其贴在排班本的首页,对于一些需要调整班次的护士而言,可以将申请要求填写在卡上,机动护理人员参照留言卡的情况来合理地排班。排班中落实新老搭配的理念,持续性的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1.3 判断标准

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护理质量,参照原卫生部的相关要求,自行制定护理成效考核表,其中包括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病历书写质量、健康宣教、护理操作5个方面,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优。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医护人员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是非常满意,70~90分是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00%[3]。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的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注重患者的护理需求与满意度,患者能感受到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每一项护理流程都具备科学化、规范化的特点,护理中产生较少的漏洞。在运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时,每一名人员的职责分工都明确,呈现主动的护理模式,工作中充满责任感。无缝隙护理管理会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迅速发现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常规的护理模式不完善,人员的责任分工混乱,也不具备优良的应急处理能力,当发生危险事件的时候,会处于慌乱的状态中,如果错过最佳的护理时机,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产生严重的后果。无缝隙护理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紧密相连,护理人员间会协同合作,共同解决护理中的各种事件,护理效率将提高,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应在临床中被普遍应用,保障消化内科护理质量的优良,患者出院时间提前,几乎不会出现并发症。在该次实验中,实验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护理、病历书写、健康宣教、护理操作的评分是(96.20±4.31)分、(97.35±4.40)分、(96.41±3.13)分、(98.31±2.75)分、(95.91±5.30)分,对照组的各项评分是(92.90±3.48)分、(93.10±4.23)分、(93.32±4.15)分、(94.33±3.12)分、(91.25±3.94)分,實验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30%)高于对照组(70.37%)。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管理在优质护理中占据重要的分量,临床中出现较少的护理漏洞,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上升。因此,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应获得人们的关注,在临床中被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李春荣.无缝隙护理管理对内科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0):78-79.

薛丽,李春娟,成磊.无缝隙管理在提升ICU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1):147-148.

李琳.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20):154-156.

猜你喜欢

无缝隙护理常规护理护理质量
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