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加强用药安全管理的效果

2020-08-16陈波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用药安全心血管内科管理

陈波

【摘 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加强用药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39例患者,调查并分析所有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并分析用药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加强用药安全管理的措施。结果:39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因患者因素有1例(2.56%),医护人员因素有3例(7.69%),药物因素有1例(2.56%),共10例(12.82%)。结论:心血管内科加强用药安全管理能够预防并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用药安全;心血管内科;管理

心血管内科也称心内科,是各大医院诊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科室,治疗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原因繁多、病情复杂且发病急促,导致临床治疗护理、用药风险增加[1]。由于心血管内科病患较多,医护人员在工作上的压力较大,因此极容易出现用药安全管理方面的错误,这也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护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2]。鉴于此,本探究将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9例患者,探讨心血管内科加强用药安全管理的效果。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9例患者,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71.37±8.41)岁;患病类型:心肌梗死患者15例,心力衰竭患者6例,冠心病患者1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心血管疾病并于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②无精神、语言功能障碍患者;③能够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对用药安全的问题进行集中汇总并提出解决及改进方案。具体改进措施如下:①用药安全管理。心血管内科的所有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药物的特性以及所并发的不良反应,以在患者出现各种症状之后及时有效的进行解决。除了心血管内科药物外,对其他的药物也需要进行了解,患者在用药前需要将所有的副作用及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详细告知患者。②不良反应的关注。心血管疾病多具备突发性的特征,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密切关注,以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并能够做出急救措施。此外,对患者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可以帮助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状态。护理人员在用患者用药后需要进一步进行观察,减少或避免药物产生的副作用造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作。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通过健康宣教的方法使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降低产生的负面情绪,以增加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③加强用药的指导。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患者的合理饮食是稳定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减少或避免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维C食物的摄入,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需在治疗期间戒烟禁酒,禁止暴饮暴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④掌握新药物。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新药物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医护人员需及时了解新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以减少用药错误的情况发生。新药物的应用应及时的记录可能出现的症状,科室内可以开会讨论其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的方案,以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⑤提高责任心。药物多由主治医生开具,但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剂量、配伍禁忌以及不良反应则是由护理人员监督。因此,加强基层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用药安全以及培养责任心是加强用药管理的重中之重。

1.3 观察指标

记录78例患者用药安全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药物因素。总发生率=(患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药物因素)/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结果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9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因患者因素有1例(2.56%),医护人员因素有3例(7.69%),药物因素有1例(2.56%),共5例(12.82%)。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各大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每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疾病多发于年龄较大群体,其病情较为复杂、突发性且发病率及致死率极高,导致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对的护理工作及用药管理方面难度较大[3]。此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攀升且年龄较大,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用药的工作上无法确保万无一失,这导致临床用药安全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本探究结果显示,39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共发生用药不安全事件5例,其中因患者因素有1例,医护人员因素有3例,药物因素有1例。针对各因素处理的方法应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针对患者因素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健康宣教的方式,在给予患者药物之前能够详细说明清楚,以确保用药安全;医护人员因素可以通过规范护理的记录,增强临床护理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熟练掌握各类药物的使用规范及注意事项;药物因素可以通过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以确保用药的安全[4-5]。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加强用药安全管理能够预防并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黄毕,黄颖,张冬颖,等.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存在问题和改革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12):1282-1286.

王波,杨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236-237.

杨树国,陈良华.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10):1082-1084.

侯光强.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其合理用药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124-125.

王妍,田敏,刘峰,等.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9,34(11):46-50.

猜你喜欢

用药安全心血管内科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探讨PDCA循环法在麻精药品处方中的应用和效果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