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阶段培训对ICU轮转护士焦虑情绪的影响

2020-08-16王教媛陈霞高萍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焦虑情绪

王教媛 陈霞 高萍

【摘 要】目的:探索分析四阶段培训前后在实践中对ICU轮转护士的心理状况的影响,减轻新入护士的焦虑情绪,减少ICU护理人才的流失,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对32名ICU轮转护士进行为期4个月的理论、技术及风险管理内容培训,在培训开始第五天和结束分别进行SAS焦虑情绪问卷和SATI特质焦虑问卷调查。结果:新进ICU轮转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前后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采取四阶段培训提高了轮转护士的工作能力,减轻了ICU轮转护士的焦虑情绪,减轻了工作压力。

【关键词】ICU轮转护士;四阶段培训;焦虑情绪

年轻护理人员在ICU病房中是一支主力军,但新进入ICU的护士在面对ICU复杂的工组环境、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压力时往往不能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如何提高新进ICU轮转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尽快胜任ICU的护理工作,对ICU护理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1~2]。现报道如下:

1、培训对象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由护理部分配至ICU新护士共32名作为培训对象,女29人,男3人;年龄20~28岁(22.8岁±1.42岁);其中本科11名,大专21名;每名护士在ICU接受四阶段培训(为期4个月)。

2 培训方法

2.1 入科教育(1个月)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由带教老师介绍ICU环境,了解ICU工作特点,学习ICU规章制度和临床操作规程,各类护理表格填写要求及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学习如何与危重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的基本技巧;②对12项重症监护技能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操作示范;③对ICU临床重点操作项目完成训练;④对ICU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临床抢救配合要点完成培训[3]。

2.2 导师制教学 (1个月) 每位带教老师负责指导一个轮转护士完成护理工作,内容包含接收病人前的准备工作、护理人员交接班时的注意事项、高危因素的预防和处理,针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整个培训主要通过带教老师的讲解、介绍,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考核。

2.3 分管病人阶段(1个月) 在前两个阶段培训结束,阶段考核合格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安排轮转护士每班次独立完成1例或2例病情趋于稳定的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和健康教育,并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

2.4 考核评价(1个月)带教老师组织轮转护士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轮转护士每人需完成1次护理专题汇报,合作完成1例疑难病例的整体护理教学查房。轮转结束,书写1篇护理体会上交带教老师。

3、调查问卷

完成四阶段培训前后,通过对32名轮转护士进行焦虑情绪和状态-特质焦虑调查问卷,展开得分对比来了解导师制四阶段培训对新护士焦虑情绪和职业感的影响,以便改进培训计划。共发布32份调查问卷,回收32份,回收率100%。

3.1 调查工具 ①焦虑情绪调查主要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它是一个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用于评出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②职业认同感主要通过STAI特质问卷调查。

3.2 调查方法 SAS和STAI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分,或者可以查表作相同的转换。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TAI主要用于反映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可以用来评价应激情况下的焦虑水平和情绪体验。最小值为20分,最大值为80分(注意:凡正性情绪项目均为反序计分)。得分越高,反映了受试者该方面的焦虑水平越高。

3.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ICU轮转护士培训第五天和结束焦虑情绪和特质焦虑状况培训第五天轮转护士SAS>50分者3人(10%)。培训结束SAS>50分者8人(25%)。ICU护士培训前后SAS和T-AI评分对比见表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4.2ICU护士培训前后SAS和T-AI评分对比 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5 讨论

5.1ICU护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长期从事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士承受高水平的压力,尤其是ICU护士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远高于普通科室护士。从我们调查的数据可以分析出,ICU护士培训前SAS>50分者3人(10%)。ICU護士培训后SAS>50分者8人(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5.2ICU护士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与处理对策ICU护士长期处理高度紧张、高劳动、高强度、高噪音、高封闭的工作环境中。这些工作环境特性都易导致ICU护士形成焦虑情绪,超负荷的工作又导致ICU护士身心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导致身体不适,工作的封闭性和高度严谨可能影响ICU护士的强迫因子的高分值[4]。不断的恶性循环加重了心理压力。四阶段培训模式采用导师制教学,一对一带教,培训期间采用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新护士在老师的指导下工作,减轻了心理压力,缩短了岗位适应期[5]。因此,高年资护士、护士长的适当鼓励可发挥新护士主观能动性,让其正视规范化培训,感受到学有所用及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护理管理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提高ICU护士待遇,创造学习进修机会,给予更多提职晋升机会,并通过科学的排班、合理的搭班、弹性的管理方法,在保证充足的人力应对病房的安排下,合理的配备护士,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为ICU护士提供减压方法。

参考文献

庄一瑜,严林娟.临床发展计划在ICU专业培训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99-302

刘凌,付伟.我国新入职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的现状及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11,8(2):84-86

高萍,储友群,袁秀娟.CU轮转护士四阶段培训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3,11(2):3694-3696

郭欣颖,郭爱敏,李艳梅.ICU新护士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71

刘晓宁,苏嫦娥,朱广微等.四阶段培训模式在ICU新护士培训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养生保健指南,2016,8(22):289

猜你喜欢

焦虑情绪
家庭关心程度与高中住校生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ABC情绪理论下一例高三女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
高中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
围术期心理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性功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