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研究探讨

2020-08-16唐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唐佳

【摘 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接受骨科创伤手术后下肢肿胀情况,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共计1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到对照组,另外50例分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七叶皂补液治疗,观察组术后则使用甘露醇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得知,采用甘露醇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样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表明,在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的过程中,使用甘露醇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下肢肿胀状况,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骨科创伤;下肢肿胀;治疗效果

前言:在骨科临床医学中患者发生肢体肿胀的情况较为常见,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部分骨科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对导致下肢肿胀情况的原因进行明确,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骨科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中,选取其中100例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本组中年龄小的患者2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59岁,年龄的平均值为(43.37±4.4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该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20岁,年龄最大的60岁,年龄的平均值为(43.88±4.63)岁。一般资料比较中发现,无论是患者的年龄还是性别,均无较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之间可进行比较。

本次研究对象中所有的患者均有知情权,并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院方伦理委员会以给予批准。另外,研究对象无生命体征异常情况,均有较高的配合度。排除配合度低且存在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骨折术后实施常规的七叶皂补液治疗。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护理的同时,将患者的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面30°左右),并对其进行冷敷。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肌肉、关节运动,在此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早期训练强度不宜过高。随着患者病情的康复,可适当的提高康复训练的强度[1]。另外,采用相关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观察组则使用静注甘露醇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法,同时药物选择时要加强对药物功能和效果的重视,实施科学用药,给予患者合理的用药规律,本次甘露醇注射液的使用剂量是20%浓度的甘露醇250ml。待到药物选择完成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调配,然后给予患者静脉注射,2次/d,1剂/剂。其次,骨科创伤患者的术后治疗非常重要,因此选用优质康复治疗仪防治患者下肢肿胀,在为患者注射甘露醇以及康复治疗仪的同时,要调整好患者的体位,并保持固定,将患者的患肢置入仪器的气室中[2]。之后,根据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合理的设置康复治疗仪器的压力、时间。每天治疗次数2次以上,每次时间30min,治疗周期为2周。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防治后,统计治疗效果,并对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可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肿胀情况消失,且关节功能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肿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无效,以上条件均未达到。(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较多,需要使用统计学软件协助处理,故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和资料的分析。计数资料以%进行描述,数据比较差异用检验;如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区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科是医院组织结构中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收治的患者多为骨折或创伤患者,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然而患者发生骨折创伤或接受骨折术后,其下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这种情况会使患者下肢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出现组织缺氧造成骨间萎缩的现象[3]。因此,临床中需要对下肢肿胀的情况进行及时治疗和控制,并在日常治疗中预防下肢肿胀情况发生,这对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效果提升有着积极意义。本次研究表明,在肢体腫胀防治的过程中使用中药联合治疗仪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在治疗过程中有利于静脉回流速度的提升,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愈合。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该治疗方法能够避免单纯药物治疗中不良症状的发生。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药,有利于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避免下肢出现血栓。

综上所述,在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的过程中,使用中药联合康复仪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下肢肿胀状况的发生,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何柏云,方剑波. 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研究[J]. 中外医疗,2012,31(10):124-125.

徐典康. 血塞通注射液在循环驱动仪的辅助下治疗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的疗效[J]. 医疗装备,2016,29(20):83.

吴官保. 益气活血健脾中药防治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