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诊断应用于急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

2020-08-16李晋历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螺旋CT出血量

李晋历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CT诊断应用于急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本院一共收治确诊未急性脑出血的患者79例,均给予螺旋CT诊断,对症治疗,分析患者的结局。结果:79例患者中,脑实质规则出血患者42例,占比53.2%;脑实质不规则出血37例,占比46.8%。其中基底节出血41例,占比51.9%;脑叶出血18例,占比22.8%;小脑出血10例,占比12.7%;丘脑出血6例,占比7.6%;脑干出血4例,占比5.1%。脑出血量小于30ml的患者有29例,占比36.7%;脑出血量在30ml-60ml的患者有34例,占比43.0%;脑出血量大于60ml的患者有16例,占比20.3%。79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72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91.1%。脑出血量越小,患者的存活率越高,患者的脑出血量与患者的存活率呈反比(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可明确患者的出血情况、出血部位、出血量,可辅助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螺旋CT;出血部位;出血量

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病,也是临床多发病,一旦发病,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才能保住患者的生命[1]。急性脑出血属是一种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诱发的脑部出血性损伤,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脑部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该病多在患者过分劳累或是过于激动情况下发病,病情可在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及时使用有效的影像学手段确诊急性脑出血,明确患者的脑出血实质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是抢救患者,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2]。本研究探讨分析CT诊断应用于急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现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本院一共收治确诊为急性脑出血的患者79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的年龄大小区间为45-87岁,平均年龄是(66.24±5.17)岁;患者的既往病史,高血压患者45例,冠心病患者21例,糖尿病患者17例,高血脂患者12例。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脑出血诊断标准[3]的患者;(2)对诊疗高度配合的患者;(3)临床资料完整患者;(4)自愿参与本研究患者。

排除标准:(1)有既往急性脑出血病史患者;(2)入院时已经没有生命体征患者;(3)患者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患者。

1.2 方法

仪器:西门子 128 排螺旋CT扫描仪。

在患者发病后的24小时内安排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由医院专业医护人员讲述头颅CT的检查流程与主要注意事项,在患者、患者家属充分了解后,辅助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患者仰卧,管电流设置为110mA,管电压设置为120kV,扫描范围是颅顶--枢椎齿状突,扫描基线是外眦及外耳道连线区域,层厚设置为0.9mm,扫描间隔设置为0.45mm。患者首先进行常规平扫,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检查情况以及患者需求,为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给予对比剂碘佛醇静脉注射,注射剂量是50ml,注射速率是5ml/s,在扫描完毕后,将检查数据一一传输到工作站中,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脑实质出血情况、出血部位、出血量与存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79例患者中,脑实质规则出血患者42例,占比53.2%;脑实质不规则出血37例,占比46.8%。规则出血患者的出血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多为包囊型并在水肿带存在,出血密度比较均匀,出血边缘比较整齐。不规则出血患者的出血形状为伪足状突起、毛刺状,出血密度不均匀,无明显水肿带。79例患者中,其中基底节出血41例,占比51.9%;脑叶出血18例,占比22.8%;小脑出血10例,占比12.7%;丘脑出血6例,占比7.6%;脑干出血4例,占比5.1%。脑出血量小于30ml的患者有29例,占比36.7%;脑出血量在30ml-60ml的患者有34例,占比43.0%;脑出血量大于60ml的患者有16例,占比20.3%。

2.2 急性脑出血患者存活率与脑出血量的相关性

79例患者治療前均经螺旋CT扫描检查,在获取检查结果后给予对症治疗,79例患者中72例患者经抢救后存活,存活率为91.1%。脑出血量与患者存活率的相关性显示,脑出血量越小,患者的存活率越高,患者的脑出血量与患者的存活率呈反比(P<0.05)。详情见表一。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发病比较突然,患者早期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的症状与脑梗死比较相似,所以需要及时给予快速有效的诊断手段进行鉴别诊断,明确患者的疾病情况,才可辅助临床及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4]。螺旋CT是一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脑出血诊断、检测方案,具有扫描图像清晰、扫描简单快捷等优势,可及时明确患者的脑出血局部病变部位与出血情况,可有效评估测定占位效应与出血情况[5]。再者,螺旋CT可有效评估患者的血肿范围、出血量情况,可利用锥形X线束、多排探测器有效提高扫描的速度,可缩短患者的扫描时间,增加扫描层次,降低伪影的出现几率,可迅速获取扫描结果,可为临床及时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提供准确数据。

由上可知,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可明确患者的出血情况、出血部位、出血量,可辅助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赵毅斌.螺旋CT应用于老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8):212-213.

陈凌云.急性脑出血16层螺旋CT应用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技术,2017,29(6):43-45.

宋景艳.探讨CT应用于老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6):364.

韦芳.16层螺旋CT应用于老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作用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1):41-43.

赵新光,赵蕊,马茜, 等.脑梗死与脑出血急性期应用DWI联合SWI诊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20-22.

猜你喜欢

急性脑出血螺旋CT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探究
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探讨
肾损伤严重程度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龙胆草清泻活血汤在痰火瘀闭证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