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2020-08-16王大利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康复效果

王大利

【摘 要】目的:观察小儿脑瘫病人临床接受治疗期间,对其应用康复护理后产生的康复效果,以及对患儿运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某三甲医院2017-12——2019-12期间收治的脑瘫患儿58例为观察样本,随机把患儿分为2组,纳入护理组29例(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纳入参照组29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运动功能(ADL评分与FMA评分)与康复效果(总有效率)。结果:护理前2组ADL评分与FM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护理组ADL评分、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均为护理组评分更高。护理组总有效26例(89.6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17例(58.62%)(P<0.05),护理组康复效果更佳。结论:临床治疗小儿脑瘫病人期间在常规护理模式中融合进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患儿运动功能,促进患儿康复,对于临床治疗也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康复护理;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康复效果

小儿脑瘫疾病发病原因众多,且罹患小儿脑瘫疾病后在患儿生长期间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小儿脑瘫疾病多发时间段是整个妊娠期以及分娩后30d内,此时如果遭受刺激,出现异常情况损伤患儿脑组织则婴儿具有较高概率患病[1]。患儿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感官退化、语言功能障碍等。我国患此病的儿童远多于发达国家。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患儿日后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康复护理属于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全面训练,提升患儿生活能力,强化患儿认知水平,可以使治疗收获更高效果。本文随机抽选某三甲医院2017-12——2019-12期间收治的脑瘫患儿58例为观察样本进行探索。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58例脑瘫患儿。均抽选于某三甲医院,全部患儿均属于该医院2017-12——2019-12期间收治的。随机分组,共计2组,各组纳入29例,分别设置为护理组与参照组。护理组脑瘫患儿包含男17例,女12例;年龄1-6(2.31±0.68)岁;体重3-12(7.05±2.29)Kg;类型:运动迟缓型12例,痉挛型10例,混合型7例。參照组脑瘫患儿包含男16例,女13例;年龄1-6(2.42±0.44)岁;体重3-12(6.95±2.16)Kg;类型:运动迟缓型13例,痉挛型11例,混合型5例。2组资料极其均衡(P>0.05),可比。

纳入标准:临床确诊患儿所得疾病为小儿脑瘫;患儿精神状态良好;患儿不排斥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大疾病,例如,癌症、肝功能损失等。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护士负责完成主要护理工作,可以调动患儿家属协助护理。包括告知家属用药时间、剂量、方式等,向家属宣传疾病知识,指导家属更换患儿体位以及按摩肢体的正确方式,定时帮助患儿进行肢体锻炼。

护理组:常规护理结合康复护理,常规护理方式与参照组一致。康复护理方式阐述如下:①锻炼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患儿均处于1岁以上,因此可以教授、训练患儿自行完成穿衣、洗漱、吃饭、排泄等基础动作,同时重复上述内容的训练,康复训练过程中允许患儿家属全程陪伴,但是应告知家属不可干涉、帮助。1-3岁的患儿认知功能仍不健全,例如,分辨不出鞋子前后、衣服反正等,此时护士与家属应当积极鼓励患儿,耐心等待患儿自行完成动作。培养患儿使用筷子吃饭的能力,逐步降低使用叉子、勺子的次数,禁止家属喂饭。锻炼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帮助患儿灵活控制肌肉,协调手、脚、眼,同时训练患儿小脑。②坐位护理,即是说,在患儿吃饭时让其坐于高背靠椅上,将布垫放置在患儿双脚间,患儿双脚置于踏板上,护士在患儿胸前放置餐桌,确保患侧处于桌面上,摊平与伸直患儿掌心,使其身体向前微倾,保持正确的坐姿可以避免患儿躯体缩短,同时增强患儿平衡能力。除了日常吃饭外,日常交流、学习等活动均可以通过坐位完成。③步行护理,先将患儿调整为正确坐位,之后进行训练,双手放到患儿两侧腋下,轻托起患儿,注意要求患儿脚部完全落地,包括脚尖、脚掌、脚跟,引导患儿向前星座,协调摆动上肢,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平面训练后,根据患儿行走程度可以训练患儿走楼梯、转弯等。④心理护理,护士需要多多鼓励患儿,耐心了解患儿,真心关爱患儿,获取患儿的信任。如果患儿哭闹,应停止训练,帮助患儿解决问题,患儿情绪平稳后继续训练。⑤饮食护理,许多小儿脑瘫患者咀嚼功能存在障碍,且肠道吸收不佳,对于这部分患儿,护士应积极同家属交流,协同家属为患儿制定科学饮食计划,优选高蛋白、容易咀嚼与效果的食物,例如,米粥、水果、鱼肉、鸡蛋等。

1.3 观察指标

运动功能,包括护理前后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与护理前后患儿肢体运动能力。

康复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

1.4 疗效判定

运动功能,使用ADL评分法评估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运用FMA评分法评估患儿肢体运动能力,均为评分越高越好。

康复效果,显效:脑瘫症状改良明显,运动能力趋于正常,智力恢复;有效:脑瘫症状有所改善,运动能力有所提升,智力渐渐恢复;无效:脑瘫症状改良轻微,运动能力没有提升,智力等级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全部数据用SPSS19.0处理,ADL评分、FMA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康复效果相关计数资料用n(%)表示,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

护理前,护理组ADL评分(3.47±1.33)分,FMA评分(38.65±2.64)分;参照组ADL评分(3.49±1.37)分,FMA评分(38.61±2.57)分。分别经t检验,t=0.06,t=0.06。2组差异不明显(P>0.05)。

护理后,护理组ADL評分(8.84±1.46)分,FMA评分(58.28±2.63)分;参照组ADL评分(7.27±1.39)分,FMA评分(51.74±2.75)分。分别经t检验,t=4.19,t=9.24。2组差异明显(P<0.05),均为护理组评分更高。

2.2 康复效果

护理组显效12例(41.38%),有效14例(48.28%),无效3例(10.34%),总有效26例(89.66%)。参照组显效7例(24.14%),有效10例(34.48%),无效12例(41.38%),总有效17例(58.62%)。经 检验, =7.28,差异存在意义(P<0.05),护理组康复效果更佳。

3 讨论

脑瘫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儿通常会出现运动障碍、动作障碍、姿势障碍、认知障碍等诸多表现。以运动障碍为标准,可以把脑瘫患儿分作运动迟缓、痉挛、混合三种类型。痉挛型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属于典型症状之一,同时具有发展快的特点。研究表示,治疗脑瘫疾病临床疗效与患儿年龄、脑瘫程度密切相关,均为早治疗效果好,因此,一旦检查出患儿罹患脑瘫就应立即治疗[2]。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脑瘫重症患儿抢救成功率也在进一步提高,但是致残率居高不下,对此应当予以重视。康复护理对降低致残率具有积极影响。相比于常规护理,康复护理不仅能够降低患儿治疗痛苦,还能够培养患儿生活能力。康复护理内容有生活能力锻炼、语言锻炼、姿势训练、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随着患儿自身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训练强度,逐渐实现治疗目的。研究表示,康复护理是提升治疗脑瘫患儿效果的有效措施,患儿不仅可以在医院接受康复护理,在家一样可以进行训练,这需要护士将训练技能教授给患儿家属,并对其进行指导,以耐心、积极的态度陪同患儿训练,同时应用鼓励、赞美的语言激励患儿持续训练,增强患儿训练信心,循序渐进地帮助患儿获得健康正常生活[3]。本研究结果:护理前2组ADL评分与FM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护理组ADL评分、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均为护理组评分更高。护理组总有效26例(89.6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17例(58.62%)(P<0.05),护理组康复效果更佳。综上所述,给予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对治疗患儿疾病具有积极影响,一方面能够提高患儿运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治疗有效性,增强康复效果,因此,建议临床治疗过程中融入康复护理,同时注重总结经验,提高康复护理规范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曹颖,汤淑斌,林格芳.康复护理措施对小儿脑瘫患儿术后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07):1170-1172.

严晓岚.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02):184-185.

侯阿都.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8(15):76-77.

猜你喜欢

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康复效果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康复辅具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探讨
综合护理应用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