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认知行为和心理护理对恐惧症患者的影响

2020-08-16王娜王敏敏王素萍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王娜 王敏敏 王素萍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恐惧症患者临床干预应用评价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方法的价值。方法:选入本次研究范围内的恐惧症患者均是2019年1-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对比应用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分别参与到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的护理工作中去,以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将参与研究的两小组关于护理满意度的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中进行专业检测,发现有差异性(P>0.05),对比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80.00%)来说,明显观察组同指标(95.56%)水平更高;各小组患者的SAS、SDS、DLQI评分统计学前后比较体现差异性(P<0.05),就变化幅度来说观察组更为明显,SAS、SDS、DLQI评分整体比较结果观察组指标水平更低。结论:针对恐惧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探索结果显示,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模式比常规护理模式更具有适用性,因此推荐临床使用。

【关键词】恐惧症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心理护理

引 言:

恐惧症作为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精神疾病,患者发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对特定事物产生恐惧之后表现出主动回避的趋向[1]。患病之后不仅仅对患者自身生活产生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他人不便,影响社会工作和家庭生活。临床治疗过程中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研究显示辅助心理干预和认知性为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积极帮助,因此本研究立足这一研究结果,特选择我院于2019年1-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临床恐惧症患者参与对比护理研究,旨在测试不同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使用效果,现报道研究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数字随机方法将本研究范围内的9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之后,观察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区间21-75岁,平均值是 (44.6+8.2)岁;对照组男性:女性=26:19,最低龄的患者18岁、最高龄患者74岁,平均年龄围(47.2+7.4)岁。基线资料经过统计学方法检测之后差异性并不显著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方法,辅助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治疗过程,包括行为观察、卫生护理、饮食指导和日常护理等系列措施;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作为基础融入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方法,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做好患者沟通以及家属沟通工作是开展心理护理活动第一步,主动解答家属疑问,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和关爱,指导患者积极宣泄情绪,和护理人员沟通,尽量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和患者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亲和,拉近和患者的距离,此外,嘱咐家属陪伴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2)认知护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掌握患者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以健康宣教方式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结合宣传手册方法以及宣讲活动,和患者建立一对一沟通关系,听取患者倾诉,主动安慰和疏导,借助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信心,缓解他们的焦慮和紧张情绪[2]。

(3)行为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按时定量服用,参与常规指标检测,适当参与运动,提升身体免疫力,劳逸结合[3]。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DLQI评分

各小组患者的SAS、SDS、DLQI评分统计学前后比较体现差异性(P<0.05),就变化幅度来说观察组更为明显,SAS、SDS、DLQI评分整体比较结果观察组指标水平更低,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将参与研究的两组小组关于护理满意度的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中实施专业检测,发现有差异性(P>0.05,表2),对比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80.00%)来说,明显观察组同指标(95.56%)水平更高。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我国恐惧症发病率在逐年提高,给患者自身以及患者家庭带来很大影响,临床尝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融入合理的护理干预模式,加速患者康复。

本研究特以我院选入本次2019年1-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恐惧症患者90例作为总研究样本,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划分小组,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在应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的情况下将研究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实施比较。本次研究结果:关于两组患者的SAS、SDS、DLQI评分以及临床护理满意率等数据指标的统计学对比结果体现出差异性(P<0.05),且应用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方法的观察组在疾病治疗上体现出更理想的效果。

综上,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方法对接受药物治疗的恐惧症患者能够起到很大支持作用,利于加速疾病康复,提升患者满意度,本研究肯定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张靖宇.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09):1182-1184,1187-1188.

刘文娟,季建林,叶尘宇,等.跨诊断取向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6(11):810-811,814-818.

孙金明.人本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的探讨——社会工作介人社交恐惧症的案例报告[J].社会工作,2016,17(24):237-238,24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