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及早期康复在脑血管病的应用及效果观察分析

2020-08-16慕皓侠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脑血管病护理干预

慕皓侠

【摘 要】目的:探究脑血管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与早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8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n=40)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试验组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建议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病;早期康复;肢体运动功能;护理干预

脑血管病是发生于脑部血管,由于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脑组织损害的疾病[1]。资料显示[2],脑血管病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如血栓形成、脑动脉炎、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颅内血管畸形等,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有学者研究表明[3],脑血管病发病急、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严重时甚至可致死,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早期防治脑血管病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既能使患者运动、认知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还可降低疾病突发率与复发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基于此,现将本院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80例脑血管病患者纳为研究样本,探讨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可行性,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8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脑血管病,样本入组起始时间为2018年6月,截止时间为2019年6月,均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55岁,平均(47.12±2.58)岁。试验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0~54岁,平均(47.05±2.4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内容为: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主动进行自我介绍、给予患者精神安慰、环境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加强观察及开展健康知识宣教等。

试验组: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将疾病有关知识制成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发放给患者与家属,手册内图文并茂,使患者、家属尽快了解疾病有关知识,主动配合治疗;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与患者加强交流,将相关医学知识、康复期保健及理疗等知识告知患者,使其保健能力得到提高,建立康复信心。(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合理评估每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康复后期,尽可能满足想回家患者的要求,并教会家属一定的护理技巧,使之做好家庭护理。(3)功能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与肺部感染;引导患者开展四肢关节被动活动,每日按摩肌肉2~3次,避免肢体挛缩或畸形。帮助患者用健手照顾患手,鼓励患者独立翻身与坐起,还可指导患者坐轮椅移动;告知患者尽可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使之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鼓励患者每日开展步行训练,训练时控制好重心,保持正确步态;若患者失语,还需开展语言训练,由简单的发音训练开始,到单字、单词、长句等,配合开展饶舌训练;与患者密切交流,使患者语言功能得到锻炼,进而早日康复。(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嘱咐患者每日坚持训练;告知家属建立无障碍设施,使患者处于良好康复及休养环境中;选择低脂、低盐、清淡、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与高维生素食物,维持大便通畅;提醒患者规律生活,戒烟戒酒。

1.3 观察指标

参考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4]对两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评分与运动功能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 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护理后Fugl-Meyer评分低于试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及精神压力的逐渐增加,脑血管病发生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5]。何小燕[6]研究发现,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主要疾病之一,而遗留严重残疾的患者占比为50~70%,因此会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临床对脑血管疾病的干预除了对症治疗外,更重要的是患者、家属的自主干预,然而目前一些患者与家属对脑血管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外加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因此无法实现患者自我护理,这对提高康复效果十分不利。

张丽娟,陈春光[7]研究认为,对腦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干预措施时,应充分重视护理干预,尤其是早期康复护理,由疾病知识、饮食、心理情绪和康复训练等方面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能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度,从而主动配合治疗、护理,达到尽早康复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护理后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ugl-Meyer评分明显提高,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并帮助患者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总之,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实用性强,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杜美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3324-3325.

陈秋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2):136.

贺媛.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作用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0):58-59.

赵永静.160例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105-106.

易怀荣.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3):455-456.

何小燕.护理干预对脑血管偏瘫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6):213-215.

张丽娟,陈春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02):204-205.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脑血管病护理干预
针对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中肢体功能复健的思考与探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