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条式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分析

2020-08-16顾雷雷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PICC置管肿瘤

顾雷雷

【摘 要】目的:分析对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应用链条式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3~2019.5期间来我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选取86例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应用链条式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链条式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肿瘤;PICC置管;链条式综合性护理干预

肿瘤为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指的是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形成肿块及阻塞,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在肿瘤综合治疗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方法即为静脉治疗,而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给药方便,能够很好地保护血管,因而被广泛应用在了肿瘤治疗中[1]。但由于留置时间长,会导致导管脱出、堵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以我院86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为例,就其应用链条式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3~2019.5期间来我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选取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男女比例为47:39;年龄为25至76岁,平均(47.3±8.4)岁;肿瘤类型:胃癌23例,乳腺癌19例,肺癌15例,肝癌12例,直肠癌8,卵巢癌6例,其他3例。所有患者均得到确诊,均接受化疗及PICC置管治疗,并排除存在器质性疾病、免疫疾病以及PICC禁忌症等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中,两组差异不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应用链条式综合性护理干预:

(1)置管前护理:在PICC置管之前,需对肿瘤患者展开问卷调查,掌握其对PICC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告知其PICC置管的流程、注意事项、预后效果等,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必要时,还可选择麻醉药或者麻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减轻其心理压力[2]。此外,在置管前需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了解其外伤史,选择合适的静脉给予穿刺处理,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注意加强与患者交流,稳定患者情绪;叮嘱患者适量进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适当的饮水,确保静脉血管充盈[3]。

(2)置管中护理:在置管过程中,可通过与患者交流,或播放音乐、看电视等方式,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进而缓解其紧张的情绪,避免血管收缩影响置管。在置管前采用0.9%氯化钠溶液浸泡导管,提高导管在血管内的漂浮性,避免出现送管困难的情况。置管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情况,需要避开患者,不得在患者面前讨论,以免引起患者恐慌;置管人员需冷静操作,确保操作的熟练性,注意动作轻柔,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3)置管后护理:详细告知患者导管的维护时间,详细讲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加强日常肢体锻炼,指导握拳、松拳练习。告知患者多饮水,每天摄入2000ml左右的饮水量,确保血量良好循环。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电话回访,密切监控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告知患者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采用本科室自制问卷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三种标准。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工具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用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41/43,非常满意28例,比较满意13例,不满意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35/43,非常满意21例,比较满意14例,不满意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至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P<0.05。见表1。

3 结论

目前,PICC置管术被广泛应用在了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输液、反复采血、输入血制品等治疗中,可向患者安全输注各种药物,对血管起到了很好地保护作用,大大降低了临床护理工作量,也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其开辟了一条安全且方便的静脉通路。但是肿瘤患者对PICC置管不够了解,会出现担忧、紧张等不良心理,加强长时间置管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会影响到患者预后情况。因此,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时候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4]。

链条式综合性护理干预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在PICC置管前进行准确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减少患者的疼痛;置管过程中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置管一次成功;置管后展开质量跟踪,全程给予患者优质、全面与系统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积极预防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充分提高预后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5]。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通過应用链条式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吕玉申,许妍.循证护理在降低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9,26(35):130-131.

苏珊.导管维护模式在导管维护模式在PICC置管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3):84-85.

张秀霞,朱玉欣,张欣,等.链条式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8,40(23):3678-3680.

胡月华.PICC置管前评估及护理干预对降低肿瘤患者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2):72-73.

周彩娟.延续性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J].中外医疗,2019,38(20):151-153.

猜你喜欢

PICC置管肿瘤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生理节律对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ceRNA与肿瘤
PICC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
UHRF1与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