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房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分析与解决对策

2020-08-16王秀健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差错对策

王秀健

【摘 要】目的:研究中药调剂工作中常见差错,探讨解决方法。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门诊草药房中发生的中药调剂差错病例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总结差错原因与应对策略。结果:100份调剂差错病例中因药品因素、调配因素、处方因素造成的差错占比分别为39.0%、36.0%、25.0%。结论:中药调剂过程中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较大,原因比较复杂,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中药调剂工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中药调剂;差错;对策

中药调剂是指工作人员参照中医师开具的处方,并遵守中药调剂规程对中药饮片进行准确调配,最后将调配好的中药调剂交给患者[1]。若在调剂过程中发生差错则会造成中药调剂不准确,进而影响到药效发挥,甚至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可见,中药调剂属于中医治疗中的重要一环,但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造成调剂差错。为此,有必要加强对中药调剂差错的防控,本文就常见差错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门诊草药房中发生的中药调剂差错病例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搜集分析病例药方。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21~82岁,平均为(42.7±6.2)岁。

1.2 方法

对100例患者中药调剂失误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并探讨防范策略。

2 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处方因素造成差错有25例(25.0%),其中,忽视处方注脚12例,审方差错8例,处方录入有误5例。调配因素造成差错36例(36.0%),其中,饮片调剂量误差16例,药品遗漏10例,调剂过程浪费10例。药品因素造成差错39例(39.0%),其中,药品名称相近15例,药品摆放不规范8例,药品包装相似9例,药品质量问题7例。

3 原因分析

3.1 处方因素

(1)处方录入差错: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处方已实现电子化,不过中医师在开具处方的时候可能由于个人疏忽而录入有误,从而导致中药调配差错。比如,将丹参10g录为100g。另外,部分中医师手写处方字迹不好辨认,也让中药调配师难以辨别,从而导致调配差错。(2)审方差错: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中医师修改过处方,导致字迹不易辨认或者开具处方有缺失部分,对剂量规格交代模糊。此外,部分中药名称读音字形相近,调剂师未认真辨别。(3)忽视处方注脚:处方注脚是中医师对开具处方的特殊说明,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在实际调配中工作人员因为大意而未仔细查看注脚,导致调剂差错。

3.2 调配因素

(1)调配剂量误差:目前国家要求每剂中药饮片调剂误差量正负不得超过5%,且每张处方的中药不可缺失,同时严格参照递减分戥法逐一对每剂药进行复查[2]。但在实际调配工作中仍有不少工作人员凭主观判断采用以手代戥、以估代称的方法,药剂复检过于随意,从而易造成中药调配剂量的差错[2]。(2)调配过程浪费:部分调剂师工作压力较大,精神过于紧张,上斗配药不仔细从而导致饮片散落,造成严重浪费,或者散落饮片未引起调剂师的注意,导致调配剂量缺失。(3)药品遗漏:对于先煎、后下、冲服、包煎等需要单独包好的药物一般放在最后拿,从而易造成漏配。

3.3 药品因素

(1)药品名称相近:不少中药名称或字形相近,若调配过程中不仔细鉴别易造成差错。比如,麻黄与麻黄根属于2种不同的饮片,药效不同。(2)药品摆放不规范:很多经炮制加工的中药饮片在形态与外观上比较相似,若在摆放过程中不仔细易导致相似饮片的摆放错误。此外,部分药房中的斗谱编排不够规范,也影响到中药调配效率,并可能引起差错。(3)药品包装相似:一些中药饮片的外观与形态比较相似,而中药调配师的专业素养不高,未仔细辨别清楚药物包装,使得在装斗过程中发生差错。(4)药品质量问题:中药饮片大多为植物饮片,在采集与加工环节若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可造成饮片中有效成分丢失或存在较多杂质,进而导致中药调剂差错。还有很多饮片的储存条件特殊或储存保管不合理而导致饮片发生风化、霉变、虫蛀等,降低饮片疗效。

4 防范對策

4.1 健全中药调剂制度

参照我国中药调剂相关规范,并结合医院实际进一步完善中药调剂规章制度,强化执行力,最大限度防控中药调剂差错事件发生。调剂师必须参照处方上的药物顺序进行逐一调配,避免遗漏。若发现超剂量用药、配伍禁忌、服药方法有误、毒性药品违反规定的处方,应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若确实为超常规用药,必须经处方医师再次签字确认后再送回药房进行调配。在入袋前应仔细核实物品与药单,确保无误后方可装袋。对需要另包药物必须分开包装,做好标记[3]。调剂结束后在外包装上填好年龄、姓名、科室等信息,由专人进行审核,待与患者确认无误后发放药物。

4.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

医院要加强对中药调剂人员与中医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这是减少中药调剂差错的关键。只有让中医师熟悉处方书写规范与格式,避免字迹模糊、混淆、同音字代替有关药物名的问题,才能防止配药失误的发生[4]。若采用电子处方,中医师必须准确录入药名,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只有调剂人员的专业素养过硬才能及时察觉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也才能向患者仔细讲解用药方法与相关禁忌,防止用药差错的发生。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处方调配差错奖惩机制,加大管理力度,对调配差错过多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以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

4.3 加强对饮片质量的管控

必须从正规渠道购买饮片,严格按相关标准进行审查,确保饮片质量达标。对难以辨别或疑似假药的,可请求有关质检部门协助进行核查。此外,要加强对中药饮片的日常保管,对特殊饮片按储存要求进行储存,避免发生霉变、虫蛀、风化。

参考文献

王裴芳,许保海.我院药房中药调剂差错原因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8):232-232.

陈云.门诊药房中药调配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9,12(12A):5-6.

褚英.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5):123-126.

周云.中草药调剂差错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4):106-106.

猜你喜欢

差错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浅析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差错及质控措施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