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浅筋膜射频热凝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2020-08-16田刘军魏振成任有忠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痛

田刘军 魏振成 任有忠

【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浅筋膜射频热凝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现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60例进行研究,参选患者均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超声引导下浅筋膜射频热凝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浅筋膜射频热凝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射频热凝;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指帶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临床表现症状为剧烈的、持续性的烧灼样、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发病后疼痛剧烈,使很多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验证其临床价值,本次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现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超声引导下浅筋膜射频热凝+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参选患者的病程在3-9个月之间,平均为(6.05±3.92)个月(疱疹消退后)。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0/10,年龄为56.36±9.16,实验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为57.06±8.61。统计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将临床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2 治疗方法

本次参选的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心电监护、面罩吸氧。

对照组患者:给予1% 罗哌卡因4ml+得宝松1ml予每个治疗点处行筋膜下神经阻滞。

实验组患者:给予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针穿刺治疗点的筋膜下区。使用射频治疗仪,首先对患者进行感觉测试,设置频率为50Hz,电压为0.5V以下,诱发出相应肋间神经支配区放电感疼痛,回抽无血。再使用射频温控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射频治疗,设置40℃-80℃,分别治疗1分钟,90℃治疗5分钟。治疗结束后给予1%罗哌卡因4ml+得宝松1ml,在患者的每个治疗点处行筋膜下神经阻滞。

1.3 观察指标

使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0为无痛;1~3为轻微疼痛,能忍受,镇痛良好;4~6疼痛尚能忍受,但影响睡眠,镇痛基本满意;7~10为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睡眠,视为镇痛无效。

治疗1天、7天及28天后行疗效评定。标准 (1)优效:临床症状消失、疼痛完全缓解(VAS:0分),无并发症发生;(2)良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1~3分),无并发症发生;(3)可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疼痛中度缓解(VAS评分4~6分),可有并发症发生;(4)无效:临床症状轻度缓解或无缓解,疼痛无缓解(VAS评分7~10分),有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使用t检验,有效性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临床比较价值(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的治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参考价值(=6.4052,P=0.0113)。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指患者带性疼痛[2]。目前临床对其治疗主要通过神经阻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等。神经阻滞与药物联用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3-4]。相关文献记载,肋间神经射频治疗PHN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然而传统盲穿易导致血气胸,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证实超声引导下浅筋膜射频热凝术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无并发症发生。

本研究结果示:治疗1d时,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VAS评分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4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超声引导下浅筋膜射频热凝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刘靖芷, 史可梅, 马文庭, et al. 半月神经节阿霉素化学损毁术与射频热凝术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比较[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 38(8):933-936.

黄韶鹏, 袁月, 邓超, et al. 局部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9, 15(2):94-97.

韩镇锴, 王诗朦, 姚鹏. 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Meta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 41(11):1002-1006.

王官清, 李晓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7(1):45-54.

猜你喜欢

超声引导神经痛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