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8-16罗家魁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融合术后路退行性

罗家魁

【摘 要】目的:观察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99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施行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所有患者的疗效和ASD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ODI指数、JOA评分以及VAS评分均较之术前有了显著的改善,数据差异显著(P<0.05),与此同时,术后所有患者的Henderson疗效优良率和ASD情况发生率分别为88.89%和9%。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ODI指数、JOA评分以及VAS评分,同时具有较高的Henderson疗效优良率和较低的ASD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疗效分析

现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临床上对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通常采用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该术式也被称之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金标准”,治疗优良率可以高达95%左右。但与此同时,该术式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就是临近节段的退变问题(ASD),该问题的发生率在5%-45%之间。以下本文将针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的疗效进行分析,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99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该9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50例和40例,患者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61.5±2.5)岁,患者中老年人(≥60岁)69人,所占比重70%。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施行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具体操作为:首先确定患者的腰椎病节段,然后以此为中心在患者的腰后部中间位置入刀,切口长度以8-12cm为宜。然后将螺钉置入患者病变节段的椎弓根,以此来撑开椎间隙,之后在椎间隙撑开到一定程度时加以固定预弯的连接杆。在C臂机透视镜的辅助下检查螺钉位置是否固定良好,若固定良好则可行病变椎体半椎板切除术或者是全椎板切除术,同时需要对患者病变部位的椎体进行广泛减压和扩大神经根管,以此来保障神经根与硬膜囊可以上下活动,之后再切开纤维环来切除病变椎间盘,最后再对上横杆进行加压和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所有患者的疗效和ASD发生情况。采用汉化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數(ODI)、JOA下腰痛评分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VAS)以及Henderson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的手术前后腰痛情况和术后腰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处理,当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患者的ODI指数、JOA评分以及VAS评分比较

术后所有患者的ODI指数、JOA评分以及VAS评分均较之术前有了显著的改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所有患者术后Henderson疗效和ASD发生情况

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布分别为:优68例(68.69%)、良20例(20.20%)、差2例(2.02%),总优良率为88.89%;与此同时,术后共发生9例ASD现象,ASD发生率为9%。

3 讨论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常见于老年人,是老年人腰腿疼痛的病根所在。对于该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正尝试使用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该术式能够良好的缓解和治疗该病症。该术式的实施关键在于充分的减压,以此来降低患者神经根的受压迫程度,主要的手段有全椎板切除术、半椎板切除术以及椎间盘切除术等。随着临床医疗的不断发展,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本文显示,术后所有患者的ODI指数、JOA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有了显著改善,同时大部分患者的腰部功能显著好转,由此表明,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结果与例群峰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的疗效分析》中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ODI指数、JOA评分以及VAS评分,同时具有较高的Henderson疗效优良率和较低的ASD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李群峰.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17(17):97-98.

黄东永,黄远源,陈敏,黄仕光,王友洛.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35(15):2252-2253.

周勇,刘章盛,刘青华,徐绘华,梁俊波,郭奇峰.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77例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18,34(15):2368-2370.

猜你喜欢

融合术后路退行性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