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镇保护与旅游发展办法研究

2020-08-16李佳吉陈建红

青年生活 2020年30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保护

李佳吉 陈建红

摘要: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大背景下,怎样有效处理古村镇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当下各地区古村镇旅游资源开发阶段因尚未进行科学规划与论证,造成古村镇的文化核心有不断消逝的趋势。文章在解读古村镇景观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法。希望相关方法的应用,能有效的保护古村镇真实性,传承文化,助推于旅游产业长效发展进程。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古村镇;保护;旅游产业;发展方法

引言:

新型城镇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去乡村化”,其是在“记住乡愁”理念的正确引导下,加大对生态文化的保护力度,传承与弘扬历史文化,建设出历史和当前相交融、文化与自然生态相呼应的宜居型家园[1]。城镇化建设脚步推进过程中,对古村镇保护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在所难免,故而应重视对古村镇的综合性保护,进而有效保留乡镇的历史文化记忆,开发乡村旅游新产品,使乡村振兴过程捕获更强大的支撑。

1古村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1自然破坏

古村镇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抗自然灾害及抵御风雨侵蚀的能力整体偏差,在风雨侵蚀、洪水、地震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当前很多无人居住的古宅、祠堂面临着倒塌的风险。初有的里巷、民宅、水系、植被等保护不足,其持有的历史性特征与传统文化面貌也日渐消退。

1.2人为破坏

一是开发性破坏。古村镇可以看成是遗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不可再生型、脆弱性是其典型特征,很多古村镇历经百余年的兴盛、衰败,自身已出现不同程度残旧,并且大量游客前来参观,驱动了古村镇的损耗、破坏过程[2]。部分古村镇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为吸引更多游客,满足部分人员的低级趣味需求,将古村镇整改成度假村,于古村镇内外修建宽阔的柏油路、停车场、条件优质的宾馆、餐馆及现代娱乐设施等,过往宁静、靓丽、质朴的小村落不复存在。部分古建筑修复或仿制精细度严重不足,和初有建筑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对初有古村镇意境、淳朴形成极大损伤。

二是生活性破坏。社会发展进步、居民生活观念及方式调整,初有基础设施、居室结构及住所环境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现代旅游经济发展也难以形成助推作用,古村镇内的部分居民,当经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陆续购车盖房。

“空心化”是古村镇保护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人们迁居到县城或沿海地区,古村镇内出现了老人留守甚至无人聚居的局面。而木结构建筑物在无人居住的情况下,破损过程将会被推进,屋顶杂草众生、屋内墙壁爬满白蚁等情况屡见不鲜。还有部分人在老宅基地上修建新建筑,砖房外部粘贴磁砖,和古村镇古韵风貌存在出入,也阻碍了地域传统风貌的延续过程[3]。

1.3文化缺失

近些年,国内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节假日涌入至古村镇,外加异质文化、思想、生活习惯等的渗透,造成古村镇传统文化、民宿日渐淡化、趋同化,质朴的民风一旦被破坏,复原是极为渺茫的。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古村镇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方法

2.1准确梳理古村镇保护、更新和利用间的相关性

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要以正确态度对待古村镇遗产,有机整合保护合开发利用,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有规划性的更新使用古村镇资源[4]。

首先,要切实的保护古村镇文化的“原真性”,侧重保护建筑、街道及其部署空间的完整度。地方政府可颁发和古镇古迹及历史街区保护相关政策规范,以从最基础环节保护古镇古街的原真性,将“保护居于首位”设定为古村镇各项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次,综合规划古村镇的资源保护、更新与应用,科学规划是有效保护措施实施的基础。古村镇应陆续拟定古镇保护、建设及旅游业发展规划,毫不动摇的秉持保护是前提、听从保护开展建设工作、适度拓展旅游产业格局的原则[5]。科学论证是保护规划的“先行者”,明确具体保护对象,保护、更新与利用措施,在拓展地方文化基因挖掘深度的基础上,修正古村镇风貌,充分彰显文化基因,维护古村镇的“地方感”,将科学规划在古村镇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将自身效能充分发挥出来,不可盲目性调整、损坏。

最后,提倡利用性保护。针对古村镇景观非核心区,力争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予以必要的更新应用,使文化遗产的价值功能最大化,这是和实况相吻合的保护态度与有效措施,最终达成活态保护的目标。

2.2注重保护整体风貌

针对古村镇的遗产,保护村镇风貌的完整度时前提,若一古村镇仅保留下来几处古建筑单体或遗址,那就预示着其整体历史文化体系尚未形成。缺乏整体性保护,是造成近几年古村镇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往,传统风貌也将会被销毁,风韵消逝。为此,应秉持整体性原则加大古村镇遗产的保护力度,修缮、更新、再建、整改古村镇过程中,均要维护其整体风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古村镇初有建筑风貌和空间形态布局的延展,切忌照搬现代城市建设阶段实施的有关规范与标准;二是维护古村镇风貌的原始性,在修建、整改实践中,不能为修筑成某种建筑格调而忽视、剔除地方文化基因;三是要留存本地生产与生活模式的原真性,从某种程度上分析,传统生产与生活形式为古村镇遗产体系的重要构成,将其视为整体加以保护、保存,方能更有效的强化古村镇的生机活力[6]。笔者认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并不代表滞后,恰恰相反,其实数百年来前辈人和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最有利佐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包涵着生活哲学,富有较高的文化传承、弘扬价值和科学价值。

2.3有效结合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

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个体化旅游体验需求不断增多的时代背景下,个性化旅游产品发展态势一片大好,回归于拥抱生态自然,切身感受质朴的民风民俗,以上均是现代城市群体重要的休闲选择形式之一,古村镇旅游业应时而生。旅游业隶属于带动性很强的规模化、综合性产业,产业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起会在新型城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古镇应采用合法的形式提升古村镇内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全力发展古镇旅游产业,有针对性的整改与完善地方的产业结构,拓展古镇服务功能,延展产业鏈条,使用古村镇居民灵活就业,整体提升经济收入水平,为古镇就地城镇化转型发展进程获得更为强大的支撑力。同时,在科学保护古村镇原真性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以上是新时期下壮大发展古村镇产业的有效渠道之一,也能为优化古村镇各类资源保护效果筹集更多资金,打造出“保护和发展并肩同行”的城镇化新格局。

目前,国内很多古村镇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发达、持有优良的农业基础、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深邃的文化内容,应提升对以上先天性优势的利用率,将“慢生活”设定为主要发展线路,打造出“忘忧型文化”旅游产品,加大旅游休闲与健康养生产业的开发、发展力度,循序渐进完善住宿、餐饮、交通、旅游采购等多样化配套产业,延展产业链条,开发文化创新、观光休闲、特色养殖产业等[7]。推行“文化旅游+”新型战略,助推于文化旅游和他类产业有机整合过程,自觉培养旅游业新业态,加速产业结构整改进程,参照适宜居住、旅游、养生、休闲、就业的标准要求,打造出特色化旅游小镇、外来群体休闲度假基地与本地居民和谐、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

2.4加大互动体验模式的开发力度

古村镇应主动应用自身持有的天然性地理优势,深度解读现代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运营富有“好吃、好玩、好看、观景”特征的多样化体验式业态,提升对互联网资源的利用率,并对外提供线上线下交易服务,将周边特色化农业产业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果园、田间互动式采摘和观光活动、有机整合田园景观、自然环境资源,科学运营旅游相关项目、本土文化与农家质朴醇厚的生活,力争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旅游、互动体验式场合,一方面能让游客在休闲度假生活中和谐互动沟通,另一方面还能便捷的地方特征带回家。以上发展举措不仅能推动旅游和农业产业高效率融合过程,还能使旅游产品内涵更具深度性,拓展古村镇传统文化宣传的范畴[8]。笔者认为,也要推动自驾游与民宿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能“活化”古村镇周边人文自然资源,有针对性的整改、优化村镇生态环境景观,打造出宏观旅游发展大格局,全力开发互动体验式旅游项目,在休闲旅游产业的带动下,使地方经济更快速发展,也能较明显的提升本地居民收入水平。

结束语:

现如今,城市文明不断发展进步,古村镇是民族文化的始源于根基,也是承载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一种特有的、脆弱的文化旅游资源,富有较高的价值功能,故而成为当下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之一。然而,在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面对古村镇这一历史性资源,我们始终要秉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加大古村镇原真性的保护力度,始终做到科学规划,发展相关配套设施,拓展产业链条,促进古村镇和人、生态自然及其他业态和谐有效发展進程。

参考文献:

[1]马静卿,高玥.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常州古村镇文化品牌构建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4(06):83+85.

[2]刘天曌,刘沛林,王良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路径选择——以萱洲古镇为例[J].地理研究,2019,38(01):133-145.

[3]许艳.国内外历史古村镇旅游研究进展[J].池州学院学报,2018,32(06):68-74.

[4]张扬.古村镇旅游开发研究策略与宣传推广——以肥西三河为例[J].度假旅游,2018(08):103-106.

[5]德村志成.从乡愁、乡创、乡建谈乡村旅游与民宿发展问题[J].小城镇建设,2017,74(03):24-31.

[6]万芳婷,刘争,王仁文.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中国传统古村镇旅游发展研究[J].质量探索,2017,14(01):83-91.

[7]张阳,龚先洁,杨望暾,等.陕南古村镇旅游发展策略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01):31-35.

[8]陈小春.大湘西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47(05):61-65.

基金项目:

衢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Q19X095大花园背景下对古村镇旅游的调查研究-以衢州、金华为例

项目负责人:李佳吉

指导老师:陈建红  李小华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保护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