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2020-08-16邓薇李欢史小清
邓薇 李欢 史小清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疫情背景下,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稳定思想、坚定信心,筑牢高校学生群体心理防线,同时也有利于坚定高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信息发布与收集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宣传动员功能及心理干预功能。疫情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切实的作用,须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打造专业思政队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充分利用校園网络媒体四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背景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时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不仅对人民生命造成的极大威胁,对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极大的挑战。高校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思想、心智并不完全成熟,极易受到疫情和不良言论的消极影响,进而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在疫情背景下,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工作,不仅是稳定思想、坚定信心,筑牢高校学生群体心理防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十分有利于坚定高校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坚定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牢守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二、疫情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
(一)信息发布与收集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信息发布与收集功能。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学校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而信息的发布与收集,为学校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提供了一个通畅的沟通渠道。危机发生后,高校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资源是学生接受权威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一方面可以保障学生知情权,让学生清楚了解疫情发生发展的真实情况,采取针对性自我防护措施;另一方面能够提供科学、及时、全面的信息,帮助学生分辨真伪,自觉抵御各类谣言、错误舆论,增强学生对学校和社会的信任度,为下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此外,高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通过电话访谈、线上调研、日常关心关爱工作等途径,可以收集到学生较为真实的思想和身心健康状态,准确了解学生需求,为制定疫情应对方案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二)教育引导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引导功能。针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学生受到自身及环境多种因素影响,对疫情会呈现不同的认识与看法,相应地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疫情。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其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应对疫情的整体素质。一方面通过客观地宣传报道疫情发生发展的实时状态,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认识疫情,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科普疫情应对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疫情科学有效方法,避免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三)宣传动员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宣传动员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高校)通过加强对客体(学生)的宣传动员,可以获取全校学生对疫情背景下学校相关政策的支持与配合;同时,通过先进事迹宣传,强化典型塑造,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所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为应对疫情贡献一份力量。宣传动员既要从思想上入手,让学生自觉密切关注疫情的动态发展,遵循听从学校的号召和安排,从而塑造应对疫情的良好思想环境,又要从实际行动入手,成立疫情防控学生小组、学生党员先锋队等学生组织,营造全体师生共同应对危机的浓厚氛围。
(四)心理干预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心理干预功能。保持学生心理健康,是完成学业、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社会破坏力巨大,不同程度给学生身体、精神层面带来伤害。疫情发生后,学生由于思想准备不充分可能出现的精神紧张、恐慌不安、焦急暴躁等不稳定情绪,高校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心理援助,平衡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调查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好线上线下心理健康宣教平台,发挥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三、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规模将近4000万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叠加挑战,目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客观上要求高校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思想层面和知识层面加强学生对突发危机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处理能力、反思能力,全面提升整体素养。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凸显危机教育内容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一定的危机意识,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危机事件的研究以及公共危机教育略显不足,学生面对危机时思想准备不足,应对经验较少。因此,高校应大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危机背景下,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知识水平。高校要充分运用疫情期间涌现出的鲜活真实生动案例加强爱国主义宣教,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在思想层面筑牢危机防控保障。同时,辅以多元化的危机教育形式,加强公共危机专业知识教育,例如开展线上危机知识讲座、论坛,采取应对危机模拟训练等,通过特色的教育形式,提升高校学生对危机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二)打造专业思政队伍,强化预防应急教育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证明,危机多是突发性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就应未雨绸缪,加强应急教育,保持良好习惯,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危机背景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专业知识强的专业队伍,强化预防应急教育机制。队伍和机制就是高校帮助学生应对危机的“定心丸”。强化预防应急教育机制,首先要实现思政队伍的数量保证,仅靠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不够的,必须全体教职工广泛参与,扩大思政队伍,全方位对接高校学生应对危机的需求,这也是“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其次要严格管理,加强选拔,注重培训。思政队伍是高校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必须要具备过硬思想素质、较高应急教育水平,才能在培养学生应对危机能力中发挥关键作用。
(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吸引力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欠缺良性互动,教育针对性和吸引力不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疫情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如以钟南山、李兰娟为代表的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为全体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结合疫情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身边的榜样更具有示范作用,高校应该大力宣传新冠肺炎疫情中身边表现突出的代表人物和先进事迹,如积极投身科研的师生和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等,既可以在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又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四)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媒体,搭建应对危机全新阵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已经深刻影响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拓宽思政教育信息渠道,丰富教育内容,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但网络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不实的言论和精心炮制的谣言。心智不完全成熟且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对这些信息难辨真伪,容易受到错误引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上出现信息造假、污名化中国等现象,不仅阻碍了学生接收真实的疫情相关信息,也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网络媒体,一方面利用其便捷、及时、互动的优点,提升网络育人的质量,为广大学生提供权威可信的信息,让学生放心、安心;另一方面要注重规避网络媒体的缺点,特别是加强信息管理和舆论引导,同时,大力宣传报道疫情防控中展现出来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用网络构筑起坚实的危机防护屏障。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20-02/23/c_1125616016.htm
[2] 新華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7/31/c_1126308581.htm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 (1) .
作者简介:邓薇(1981.9--),女,汉,四川成都,讲师,博士,四川大学,四川省成都市610041,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李欢(1983.5--),女,汉,辽宁海城,讲师,硕士,四川大学,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史小清(1995.11--),女,汉,四川成都,四川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