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柔性管理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中的应用

2020-08-16俞航

西部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

俞航

摘 要: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既科学又合理的管理模式,可以利用自身“柔软”的特性来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本文从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柔性管理在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柔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应用

一个单位的发展归根结底是靠人才的发展,事业单位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必须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柔性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这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以自我管理为核心的柔性管理在提升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上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通过柔性管理的方式与方法能够将单位内部的人力、物力资源合理配置好,提高单位内部各岗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有效地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因此,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采用柔性管理的模式可以给单位的持续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柔性管理的基本内容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权变理论之下的组织管理柔性和需求理论之下的员工管理柔性两个方面。在组织管理方面,是指单位在外部的环境变化的时候,可以快速作出相应解决方案的一种管理模式。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作为实现战略管理目标和提高单位外部竞争力的关键,其柔性化可以解释为利用对职工的招聘、人才的培养、薪酬以及绩效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进行灵活调整,实现管理与环境的高度匹配,最后成为有利于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管理模式。在员工管理方面,是通过从思想教育的角度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从员工的角度分析问题,将单位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个人未来发展方向有机结合起来,使员工对单位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有与单位共同成长的意愿,这样才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及柔性管理的优势

在传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大多采用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其组织结构大多采用直线式的、职能部门式、集权式的管理结构体系,有明确分工与统一指挥。其不足之处是适应性较差,无法满足现在信息化社会当中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需求。而柔性管理倡导组织结构模式的扁平化和压平层级制,在精减的组织当中减少多余的中间环节,下放决策权力,给每个组织成员或下属单位都有独立处理问题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组织成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刚性管理之下的员工管理主要强调制度对工作行为的约束,而且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老旧化,这与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相比,在人员管理的与时俱进上面反应远远慢于企业。在柔性管理的具体实施中,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标准和参考依据,可以说是因人而异。这种管理方式主要是从心理上、思想上对员工进行全面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树立员工自我改善的意识,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和主动性,通过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推动单位不断向前发展。

三、柔性管理在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中的应用

(一)要设置柔性的人力资源结构。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采用柔性管理模式,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形式,精简组织结构,创立扁平化的结构模式。首先,为了达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单位内部可将职能部门分为办公室、财务科、人力资源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尤其强化在工作当中员工之间调配的灵活性。其次,利用放权改进传统垂直型组织结构的弊端,实现既精简又具有高度自主权力的扁平化组织,提升部门间的工作效率与协调能力,将纵向的“一言堂”式决策机制转变为横向的民主集中式决策模式。同时,领导者需要掌握放权尺度,既需要足够信任,又需要配套惩罚机制,达到张弛有度、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管理境界。一方面单位要在该组织结构中下放决策权力到员工个人身上,让他们有发挥自己价值的空间,提高员工的参与度,这样不仅让单位发展的每一个目标决定均能展现出民主和民意,还能为组织文化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这样的组织结构能够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意识到只有把单位的发展与个人的需求牢牢结合起来,才能在工作中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二)要打造柔性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单位的灵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是推动单位发展的不竭动力。打造柔性的组织文化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让单位与员工建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精神体系,使单位和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团队意识被互相认同,在这样千姿百态的价值体系中逐渐构筑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组织文化。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共同的奋斗目标是打造柔性组织文化的基础,员工能够在相互激励之下取长补短、相互成长,共同为单位的发展而奋斗。在塑造组织文化的同时,鼓励员工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可以让单位领导脱开繁琐的日常事务,专注到重大的决策当中,对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要构建柔性的管理体系。管理是每一个单位持久稳定运行的保障,对于单位来说要树立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在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体系的构建中,第一步要有柔性的员工流动制度,跨越传统人员相对固定的壁垒,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全面地掌握好人员发展的情况,还能使员工在岗位上作出一己之力的贡献。第二步应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柔性化管理,构建新的人力资源流通渠道,解除职务常任制,实行双向流动制,并且打破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多鼓励员工跨部门、跨专业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创新的需要。第三步应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人性化,在尊重员工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开展活动创造员工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第四步应具备柔性的考核体系,单位在设置考核体系的时候要依据员工自身的能力水平及单位外部环境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从整体上对员工进行全面考核,保证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既能够提高单位自身的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水平,又能使事业单位实现良性稳定的成长。

(四)要设置柔性的激励机制。在单位内部可以通过设立科学合理的柔性化薪酬激励模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管理型的员工而言,考虑到其工作绩效难以量化评价,可提高固化薪酬、减少绩效薪酬权重;而对事务部、办公室等岗位的普通员工,鉴于其绩效指标设置的可视性,可减少其固定薪酬比重,用常规化绩效考核来决定其薪资水平。宽带薪酬目前已成为新时代事业单位比较适用的岗位薪酬模式,通过拉开纵向工资级别的差距、扩大横向的岗位工资系数范围,使员工在立足于自己的岗位的同时,可通过横向的提升享受到高层级别的待遇,防止出现晋升通道堵塞之后职工激励的缺失。此外,还可通过公开表扬员工的工作成就、定期进行特色的交流活动等方式,在单位内部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侧重以柔性管理为主的精神激励,辅以物质激励,灵活变动、持续改进,保证实现最优的激励效果。

结 语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只有在原有刚性管理的制度下融入柔性管理,取长补短,實现二者的良性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进行动态改进,自我改革、自我创新,方能突出重围,获得持续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海侠.人事管理中柔性管理策略的实际运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19)

[2] 王小平.浅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市场,2020(16)

[3] 刘光瑞.柔性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N].阳泉日报,2020(06)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