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天路历程
2020-08-16邹颜昭冯瑞林
邹颜昭 冯瑞林
摘 要:相关武当山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武当山明代大修及武当山本身研究上,而对明代以前,特别是唐宋时期政治因素影响下的武当山变迁的研究凤毛麟角,本研究通过对唐宋两代政治因素进行一一分析,探索其带给武当山变迁带来的影响,进而寻找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关键词:武当山;政治因素;变迁
1、唐代政治因素影响下的武当山变迁
1.1唐代前期政治因素赢下的武当山变迁
唐太宗推崇道教,自称老子后裔,常用道家思想来治国平天下,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姚简(均州刺史)奉旨到武当山祈雨,事成后太宗敕建建五龙祠,这是武当山由皇帝敕建的第一座祠。遗憾的是道教并没有抓住机会,信徒依旧居住在岩凹和洞穴里,据宋代《武当山赋并序》记载:“彼佛藏之文......或以为列仙之所居”,佛教认为是西方净土,道教则说是神仙之府。由此可见,在唐代前期,武当山是佛道并举,谁也不服谁。
1.2唐代后期政治因素影响下的武当山变迁
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使得人口锐减,国力衰退。安史之乱的破坏,使得后期的皇帝多把心思放在佛教追求上,《大藏经》记载:上元二年,武当僧人慧忠应诏赴京,肃宗赏识,被尊国师;代宗时慧忠因“若欲得道,衡岳武当”之语,奏请敕建太乙、延昌等寺,各赐《大藏经》一部,同时画肃宗代宗二圣像于寺中供奉,以镇武当。《慧忠传》记载:太乙、延昌寺 “猴江雁塔......睹瑶台之非远”。延昌寺正堂供帝王画像,门楣悬天子题额,建筑富丽堂皇,与金殿瑶台相比,也相差无几,足见其规模宏大,规格之高。武当山延昌寺的兴建, 是武当佛教活动鼎盛期的标志。佛教除了在武当山建梵宫;还在狮子峰东西开凿了石窟佛像。就在佛教大建梵宫时,而道教诸岩“或完或堕......或垂蔓以穿扉”,道教这种凄凉情景,大有被挤出武当的势头。由此可见,在唐代后期,武当道教式微。
据此可见,总体上唐代武当山以五龙祠为中心,前期佛道并举,等到唐代后期,道教式微,大有被佛教挤出武当的势头。
2、宋代政治因素影响下的武当山变迁
2.1北宋政治因素影响下的武当山变迁
趙宋立国,自称得“火德之盛兆”,故奉祀水气之精真武,以使阴阳调和,国祚绵长。宋帝赞辞中多有“克相炎宋、佑我宋社,万寿无疆”等词语。景德二年,宋辽澶渊之盟签订,宋虽胜尤败;王钦若为贬低寇准而对真宗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真宗为改变耻辱,准备泰山封禅,一时间,全国各地“争言祥瑞”。景德五年到泰山封禅,大中祥符四年到汾阳祭祀后土,真宗沉迷于全国各地“争奏祥瑞,竞献赞颂”之中。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因避圣祖赵玄朗讳,改“玄武”为“真武”,号称北方真武将军,行伍士卒多信奉之。据《续资治通签长编》载: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皇城司奏言有醴泉出真武祠侧,疫疾着饮之多愈,真宗“加号真武将军曰真武灵应真君”,借着朝廷册封真武的机会,五龙祠的道士上书奏请皇帝将五龙祠升为五龙观。
北宋晚期,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在其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来势汹汹,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此起彼伏,外部金朝虎视眈眈,北宋统治危机四伏。
政和四年,徽宗梦见神仙举火“擎之南游”,道士圆梦说是火神出游,可请真武相克,因此皇帝下令,在武当山展旗峰敕建紫霄宫,以供奉真武,其建制和规模均远超佛教太乙延昌等寺,武当道教在气势上道教第一次超过佛教。
可见,至北宋末期,武当山道教第一次超过佛教,而武当格局也由唐代五龙祠一枝独秀变成五龙祠和紫霄宫双雄并立。
2.2南宋政治因素影响下的武当山变迁
靖康二年,金兵南下,攻入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其后赵构即位,建立南宋。南宋与金之间的战争,使得武当山“百年之中,三罹战火”。
绍兴辛酉(公元1141年),高道孙元政重修武当山五龙诸庙,皇帝下诏,让其赴朝廷,并敕度道士十人,遂形成茅山五龙派,该派柔和多家思想,重视忠孝,以奉真武为雷部祖师。宋孝宗时赐五龙观为五龙应灵观额。庆元六年,金兵入侵南宋,孙嗣(均州宣慰)将紫霄观当指挥中心,抵抗十六年。与此同时,据明代王世贞编撰《弁州续稿》记载:“丘处机之徒未必尽贤,往往侵占寺刹以为宫观,或改塑三教像”。
由此可见,靖康之变及以后宋金对峙,使武当山受到严重破坏,但在南宋皇帝及大众道士努力下,武当山道教全胜佛教,而武当山格局依然以五龙祠和紫霄宫双雄并立。
可见在北宋末期,武当道教第一次胜出佛教,到南宋末期,武当道教全胜佛教;整个宋代,武当格局均以五龙观和紫霄宫双雄并立。
3、综述
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整唐一代,由唐代前期的佛道并立到唐代后期的佛教小胜,道教式微,而武当山中心一直是五龙祠;到了到宋代,武当山道教后来居上,由北宋末期的道教第一次胜出至南宋末期道教的完胜,而武当中心也由北宋初期的五龙观到宋代后期的五龙观和紫霄宫双雄并举的地步(内容详见下表1)。
参考文献
[1] 杨立志.武当文化概论[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 祝建华.唐宋时期武当山佛道之争[J].《武当》2004年第12期。
[3] 李慧.王向荣.王小平.武当山景观格局的历史变迁[J].中国园林.2014.
作者简介:邹颜昭(1980-),男,汉族,湖北十堰人,硕士学历,汉江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大类、武当文化;冯瑞林(1973-),男,汉族,湖北十堰人,本科学士学历,十堰市郧阳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化学教学、武当文化
课题1、《历史背景下的武当山——唐宋元时代武当山格局变迁 》十堰市2019年度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9SS57。
课题2、《探索《武当古建筑赏析》校本课程开发,传承区域传统文化》汉江师范学院201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码:2019C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