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风景区碳排放测算与减排策略分析

2020-08-16陆明洁

西部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碳排放

陆明洁

摘 要: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效发展低碳旅游的关键在于获得旅游碳排放的构成与数量。本文已西岭雪山滑雪场景区获取的一手资料為依据,在明确旅游目的地碳排放测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景区服务型、管护型及建设型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提出景区低碳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西岭雪山滑雪场,碳排放,低碳景区

1.背景意义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黑龙江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了“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为我国冰雪旅游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要。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发展冰雪旅游提供了巨大机遇,对于提升我国冰雪旅游的国际化、标准化水平,扩大冰雪旅游品牌影响,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仅110公里,乘车1.5小时可抵达。是“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度假区”的主要景点之一,是环成都休闲旅游度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12月由中国旅游研究院颁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7)》中,成都西岭雪山滑雪场评为2016-2017冰雪季“中国最具潜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在2018年初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途牛旅游网联合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18)》的数据表明,成都西岭雪山旅游风景区冰雪旅游预定量位列全国第四(如图1所示),成为南方雪场唯一上榜的冰雪景区。这因为靠近成都这个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其消费潜力巨大。根据《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19)》的数据,西岭雪山在全国人气最高的十大冰雪景区排行榜以及南方人气滑雪场均排名榜首。西岭雪山将下一步将建成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集文化展示,生态游憩、运动休闲、避暑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目的地,最终实现“国际一流、中国领先、四季多元、宜游宜居”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景区在进一步完善景区接待商业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的同时,必须坚持走低碳化旅游路线。

2.旅游碳排放测算方法

碳排量也称“碳指纹”和“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1996年由Weckernagl在中提出的。碳排量是指某一过程或服务系统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或活动主体(包括个人、组织、部口等)在某一活动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排放的总量,以CO2等价物表示。具体到旅游景区的碳排量研究,业界普遍认为旅游目的地碳足迹是指旅游景区内及周边经营者产生的CO2排放量和旅游景区游客旅游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的总和。

旅游景区是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等旅游需求,并具备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接待能力。一般来说,旅游景区应该具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空间范围,并且有建筑等实体依托。因此,理论上旅游景区碳排放指在明确的景区地域范围内所产生的所有形式的碳排放。建立旅游景区碳排放估算框架应综合考虑系统构成因素和生命周期因素,从这两个角度对旅游景区的碳排放进行分析。对于已经处于稳定经营中的旅游景区,则其某个时段的碳排放量则应有以下及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3.西岭雪山滑雪场碳排放的实证分析

3.1 计算方法。依据IPCC2006温室气体清单指南里的测算方法来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碳排放量,需要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类型、能源类型、计算参数,具体计算模型为

其中,Ci表示不同方式所产生的碳排放量,i为游客碳排放的来源方式,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各项活动,j为能源类型,Aij是碳排放来源i所消耗的能源类型j的总量,Bji是碳排放源i所消耗的能源类型j所对应的碳排放计算参数(如表1所示)。

不能直接获取各住宿企业能源消耗数据的情况下,可通过估算每种住宿方式下每人每夜能源消耗量, 即考虑到不同档次与类型的住宿设施及提供相应服务的能源消耗具有差异性来计算,如表2所示。

由于游客乘坐不同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燃料消耗量相关数据较难获得,因此可以通过不同交通工具的碳排放系数来计算。

3.2结果与分析。根据上文的方法,通过多次走访西岭雪山滑雪场景区获得一手数据,笔者对西岭雪山景区的服务型、管护型以及建设型碳排放量测算可以得出,测算年度内景区内部碳排放总量为11657.45吨,如表4所示。

从上文数据分析得知,西岭雪山景区碳排量排序为:服务型碳排量>管护型碳排量>建设型碳排量。

管护型与服务型是景区最最重要的主要部分,服务型碳排放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大的游客规模必定带来较多的服务型碳排放量,或者是说游客规模直接影响服务型碳排放量。

管护型碳排放包括景区日常经营管理和运营维护过程中办公、后勤、设施与环境维护等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大的游客规模相应的需要景区提供相应的管理维护设施等,也因此产生碳排放。即游客规模间接影响景区管护型碳排放。

建设型碳排放在碳源间构成比重最小,建设型碳源不是景区日常态碳排放来源,主要取决于景区的发展阶段,根据景区生命周期理论,在生命周期探查、参与阶段的景区建设项目较多,相应建设型碳排放也较大,而西岭雪山景区已经处于发展巩固阶段,规模性的在建项目并不多,仅有一些周期性的小规模在建项目,且这些项目都是以电力来功能,碳排放量非常小,由此可见景区建设型碳排量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景区生命周期的影响。

4.结论与建议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及当前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发展低碳旅游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旅游业作为一个涉及面众多的综合性产业,规划其低碳发展并不是简单地排布,而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不同的主体通力配合,分支环节紧密连接才能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首先需要明确过程中的责任主体,需要政府、企业、游客及公众四大主体共同参与,共同配合努力。在系统当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研究制定相关的低碳发展规划和方案,构建旅游业低碳发展的行政导向机制;旅游企业要发挥革新作用,开发更多的低碳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充分实践旅游业的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游客要发挥响应作用,将低碳旅游的观念深入心底,将低碳做到实处,主动发挥旅游者在旅游业低碳发展中的能动机制;社会公众起着舆论导向和的监督作用,在大众中传播普及低碳知识,营造积极的低碳旅游氛围,影响培育居民,尤其是青少年低碳行为的自觉意识,构建低碳发展的社会推动意识。

参考文献

[1] 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机制研究——以长三角为例[D],谢园方,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森林公园旅游经营者碳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比较[J],王立国,2020(5)

[3] 河南鸡公山风景区旅游碳足迹研究[J],尚晴, 浙江林业科技,2020(4)

[4] 厦门鼓浪屿碳足迹测算及减排策略分析[J],张玲玲,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5)

[5] 基于碳中和的旅游景区净碳排放估算与低碳景区建设——以镇江“焦山”风景区为例[J],王志民,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2)

本文系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项目(项目编号:XXTYCY2018D05)及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8-XY-ZS-23)研究成果,该成果由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发展基金资助。

猜你喜欢

碳排放
排放水平信息不对称下低碳认证影响研究
区域冷热电联供与分布式能源研究
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分析
济南市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探索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关于黄冈市浠水散花临港经济开发区碳排放量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