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020-08-16胡月玫

西部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

胡月玫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成为了新时代领导人们思想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成为了新时代人们智慧结晶的体现。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较为成功,也取得了部分成就,值得国人为之骄傲与自豪,但社会主义进程发展进度较为缓慢,不符合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进程。以党员为主的先进群体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寻找出弘扬与建设法治精神与文化的切实办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起到表率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意义;其次,为实现该目标提出了几点建设意见,以此供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弘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策略研究

引 言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和国情进行了良好的融合,尤其在法治领域更是有较为明显的体现,颁布了与中国国情紧密联系的法律条款,对社会群众起到一定的约束和保护作用,为实现国家的进步和革新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中国是人口大国,为实现法治精神的传播与发扬,如果只靠强制实施的办法,执行难度极大,只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氛围,才能让大家自觉主动地遵守法律章程,人人起到模范先锋作用。

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意义

(一)助力国家法治化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政策的提出,法治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一个敏感的关键词,在相关法律政策的影响下,人人都不敢触及法律条文,法律在法治社会起到了震慑作用,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权益。但是,法律条文是冷冰冰的规则,法律法规的理论性太强,社会中的基层人民,在没有较高学识的情况下,很难对法律法规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由此便会导致认同感的缺失,不能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良好的配合。在因为法律法规而使得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不能较为理智的分析自身不足,很有可能产生社会性问题,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至关重要、迫在眉睫,通过大量的宣传,让人们切实的感受到法治精神的深刻内涵,感受到国家所强调的法治其实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如今的法治思想和观念与过去传统内容已经产生了些许差别,人们的思想要能跟得上时代的更替,主动地去理解和认可新时代的道德观念以及法律要求,现代化法律体系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易于理解,这也是为创造法治社会而提供的有利条件。

(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较为深刻的内涵,它所包含内容是积极向上的,是公平正义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当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完全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人们将会有一个统一的是非判断标准,也会拥有一个相似社会生存观念,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社会问题的产生,当人们出现较大的矛盾时,能够在社会主义法治层面找到互相认可的部分,由此实现矛盾化解。长久不断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在社会范围内创造一种相对有利的文化氛围,能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实现人们所追求的和谐文明社会,也需要在社会范围内营造文化氛围,分析可得二者所需的文化内涵具有相通之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属于社会文化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人民的共需,二者的存在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中最重要的内涵是人民民主,我国党组织经历几十年的沧桑蜕变,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崇依法治国,不断坚持建造法治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可见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对社会的整体发展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法治社会绝离不开民主政治的支持,同样为实现民主政治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1]。民主的意义是体现人民的价值,让人民在当家作主的同时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遇见大是大非时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进行选举时能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民主绝不是鼓励人民肆意妄为,一切民主行為都要遵守法律法规,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理智地发表自身的看法和观点。法治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保证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正向发展,保证人民权利不受侵害的基础和前提。同样,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内涵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影响着人民的做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并将法治文化彻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才是实现中国民主政治,实现中国快速发展的关键[2]。

(四)推进法治教育的进程

法治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关键内容。社会中的大部分群体缺乏对社会主义法治内涵的认识,同样也不能接受到相应的教育,这使得他们的法治观念极为落后,不利于国家法治进程的推进[3]。同样,当人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并且形成属于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时,这些内容反向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教育进程,人们在接受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时,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课程内容,并且可以主动地进行课外学习,对社会主义法治提出新的建设思想,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而做出自己的贡献[4]。推进法治教育的进程必须要实现法治内容的宣传,这离不开政府官员和社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政府作为领导者应该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来增加人们对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的理解,同样在接受完法治教育的每一个人,都要作为一个小小的宣传员,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中做到口口相传,只有人人乐于去宣传,乐于去了解,才能够在社会中形成一个较大的法治建设的氛围,而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们主动去做的每一步努力都是法治文化中的一部分[5]。

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策略

(一)加强法治建设,树立法律权威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里面详细规定了人们所应承担的责任、应履行的义务和应有的权利,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尽可能在社会中树立宪法的绝对地位,只有形成一道统一的法律标准,才能够在社会中实现公平公正。树立以宪法为主的法律法规以最高的权威,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关键,保证国家安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这个国家拥有了较为明确且合理的法律法规,国家才会兴隆和昌盛,才会实现统一收复,才会使外来国度臣服,法治观念的发展和变化体现了人类文明在这几千年的绵延和进步,我国在新时代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内涵深刻地体现了我党对于国家发展所给予的希望和要求,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进步,还体现了法治精神和文化存在的重要意义,在新时代人们更加遵纪守法,更愿意主动的宣传民主人权,这都为加强法治建设提供了助力[6]。我国政府要不断坚持法律法规的实施,确保其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保证人人平等能够真正实现。

(二)增强法治宣传,提高公民素养

随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主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民作为社会中的主体对象,其思想意识和文化意识对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理论对公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思想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变的公民,必须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同时对于法治文化能够快速的适应,使公民在了解法律法规内涵的情况下能够积极主动的遵守。过去的法治教育具有一定局限性,往往只开展在大学教育等环节中,忽视了公民组成的复杂性,知识水平较为薄弱的公民并不能接受良好的法治教育,各类情况让社会出现了较大的不和谐隐患,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到来,法治教育必须实现普遍性,如果只是社會中的先进分子能够认识到法制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而绝大多数的普通群众并不了解,那么最终目标将无法实现。同时,还要充分重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当其作为当前的发展目标。

(三)加强司法公正,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使公民自觉履行相关法律要求,最重要的前提是确保司法的公正性。相关部门机构应该对近年来的司法事件做一个统筹,寻找到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事件进行重新庭审,通过实现自我纠错能够让公民看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的公平公正,也能看到国家进行法治建设的诚意和决心。在提倡法治建设的社会环境下实现司法公正,是我党不忘初心的具体表现,公平与正义才是制定法律、建设法治文化的最初目标,也必然是最终目标。此外,国家还要加强法治工作团队的整体建设,不断提升团队人员的法治素养和法律觉悟,使他们在面对各型各色的司法案件时,能够保持理智的头脑和清晰的认知,能够公平公正的进行处理,能够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而做出最大努力。相关部门要定期对法治工作团队进行讲座教育,并开展相关活动,密切关注团队人员的思想变化,提高他们对法律的忠诚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继续坚持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较大的意义。尽管目前法治进程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但人民的力量终将是无限大的、不可忽视的,相信在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下,能够充分发挥人类的智慧,我国的法治精神会实现普及和丰富,人人都能够认识法律、尊重法律,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参考文献

[1] 邵刚.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探析[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8,20(11):75-78.

[2] 陈荣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三题[J].团结,2018(03):47-49.

[3] 刘金祥.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J].奋斗,2018(06):10-11.

[4] 王立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及其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5):66-68.

[5] 张鸣起,袁曙宏,姜伟,张苏军,江必新.学习十九大报告重要法治论述笔谈[J].中国法学,2017(06):29-55.

[6] 魏长领,宋随军.全面从严治党与法治信仰的培育——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0(01):33-37.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
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低段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农村信用社支农能力策略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