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做好党政报道

2020-08-16姜永华

西部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创新意识

姜永华

摘 要:党政报道是党报新闻改革的主要难点之一。这类报道搞得好,就可以充分发挥党报新闻的资源优势与政治优势,成为党报的核心竞争力与“亮点”。但是,假设搞得不好,就会成为党报上最不吸引读者、缺少生气的一个版块,也会成为党报进入零售市场与自费订阅的一大障碍。本文从政治高度、创新意识、负责精神等四部分探讨如何做好党政报道。

关键词:党政报道;时政新闻;施政纲领;创新意识

党政报道是新闻媒体上的主打时政新闻。顾名思.“硬时政新闻,就是时事新闻与政治新闻的简称。重点在于“政治”时政新闻也可以直接称为政治新闻。内容比较广范,也比较丰富。包括党政报道、反与报道、成就报道、社会新闻等。

为何做好党政报道个人认为,一要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党政报道的严肃性及重要性。党政报道,就是有关政党的施政纲领、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活动与政策发布的报道,内容包括: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等领导人物活动的新闻,政党的日常活动与重大活动、政府的工作动态、政治会议、政治事件、体现党和政府意志的政治性斗争等等。在实际的运作中,时政新闻往往特指关于党政要员活动的报道,其新闻价值的大小与领导者职务的高低成正比。因为具有特殊性,党政报道大都十分重要。很多媒体都把党政类新闻放在版面和画面上的重要位置,给予突出和强化处理。现在,都市生活类报纸把搞好时政类报道放在重要位置,但因为都市类报纸的从业人员相对较为年轻,来源较为广泛,而且是进入到一个新的报道领域,因此,如何加强与改进各类新闻媒体的时政报道,特别是党政报道,就成了需要非常重视认真探讨的问题。党政报道的特点表现在:第一,鲜明的政治色彩。党政新闻与其他比较“软性”的新闻相比,是政治性最强的“硬”新闻,也最能体现媒体的“喉舌”功能。报道党和政府的会议与决议,宣传党的思想与政策,传播党的路线与方针,歌颂党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领导人物的风采,公布领导者的指示与讲话等等,无不显示出鲜明的政治色彩。党政新闻是新闻媒介共同的新闻资源,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新闻网页,最先被强调的一般都是党政新闻。有的党政新闻因为接近受众的注意力与心理期待,所以能够迅速入眼入耳入心。第二,严格的规范性和程序性。特别是关于党政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在称谓、规格等方面都很严謹,具体报道内容要求有一定的统一性,不能断章取义,报道口径要一致。第三,具有“头条新闻”的优先权。媒体最重要的新闻就是党政新闻。第四,强烈的时效性。党政活动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不允许有任何失误,记者必须准时采访、快速报道,错过了采访和报道的最佳时机,将是无法弥补的政治差错。第五,周密的策划与组织。党政新闻无论是常规性报道还是报道重大活动和事件,都要有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计划,每一个环节都要到位。

二、以创新的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党政报道。要进一步强化党政报道,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创新,以增强党政报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加强针对性和可读性,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怎么改进创新?就是按照中央提出的“三贴近”重要原则作出改进。

首先,尽量把版面、镜头让给基层的广大群众。都市类等报纸也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其次是要从群众的角度选择新闻报道内容。中央提出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重要原则,是我们衡量党政报道创新效果的标准。不管报道会议还是領导人活动,都必须把群众最关心的、具有实际新闻价值的信息告诉受众。

三、就是要跳出会议写新闻。受众并不是一味反对党政报道,大话、空话、动辄几千字的总结式党政报道才是群众不满意不关心的地方。比如:他说、他指出、他强调说、他又说等诸如此类缺少实质性内容的讲话,让群众不清楚他所想表达的实质内容。尽管有一些程序性的报道是非常必要的,但更多的是要从会议中获取群众主要关心的新闻线索并进行报道。特别是简化领导人活动报道,让报道更加有新意、更加生动。在保证重要会议和主要领导活动报道的同时,针对其他参与会议的党政领导也要展现其会议中的良好形象,在技术处理上,注意突出活动的重要性,这样做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不断地改进创新,改进报道手法,讲究宣传艺术,提升新闻品味,使党政报道生动活泼,入脑入耳入心。

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突发新聞相比,缺少故事情节和耸人听闻的因素,尤其是在我国,时政新闻往往与“讲道理”或表达某种政治观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做到有吸引力,需要传播媒介与传播者在遵守宣传纪律的同时发挥创造性,体现出特点与个性。

四、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搞好党政报道。

报道不能随意搞倚轻倚重,对地区之间也要注意平衡,要多做宣传工作;对领导人的报道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能浮夸、虚无、戴高帽子。记者要想做好党政报道就一定要亲自到现场。只有记者到现场才能发消息,这是对记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一条纪律。有的记者,不到现场,通过朋友打听下消息,或者拿点材料就走人,回去编消息,这样很容易造成失实。这样写出的报道,肯定缺乏新意,不可能吸引读者。做报道,记者不仅必须亲临现场,而且还要坚持到最后并认真核实每一个事实,每一句话,一定要严肃、认真、细心,才不会出差错。搞好党政报道一定要加强学习,掌握相关文件精神和知识。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专业采访的记者除了要认真学习新闻业务知识外,还要认真钻研所负责采访的行业业务知识,争取成为这个专业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不会说外行话,才不至于出差错,写出来的报道才会感人。特别是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政法、民族报道,这些具有极强政治性、政策性、规范性的报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千万不能粗心大意。要严格坚持“三审”制度,严守岗位,层层把关,绝不能出现政治差错。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从报纸的记者、编辑、主任、总编到校对、检查,各个环节都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党政报道,不仅记者要用心写稿,不能出问题,编辑也要精心编稿、各道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就算在报纸的版面安排;字号、字体的运用;在电台电视的新闻安排顺序;播出的时间;出现画面的时间等一些小细节上都不能敷衍了事,这才能把新闻报道做到尽善尽美。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创新意识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可视化传播路径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