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2020-08-16赵业昌
摘 要:针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核心素养可否进一步被落实,关键取决于老师在教学环节是否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其中。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依据高效课堂构建条件,分别从构建严谨教学观念、推崇个性化指引、设计实践活动、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等层面入手展开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活动
引 言
数学核心素养归根结底是把课程教学视为平台,在数学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延伸出的较高思维品格及重要技能。相较于数学知识能力而言,数学核心素养优于知识能力,通常是指学生发展,呈现数学实质与发展思路,对学生后期发展有很大助益。伴随中小学课堂改革的持续推进,老师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应引起關注,投入更多精力构建高效课堂。为保证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老师应选择多样化教学手段,提前备课,依据所教内容,总结难易点,按照课程规范、大纲要求完成知识点整理,便于学生温习和衔接新的知识点,提高学习质量。
1.核心素养内涵
一般情况下,核心素养泛指在教学期间学生需具备的涵养,可以更快适应社会发展,充实自身品行,增强技能水平。培养与分析核心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同样亦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关键。与此同时,激发学生核心素养是满足教育改革与国家发展的重要走向,其价值意义深远。核心素养主要呈现了学生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理念,教育思路清晰的表明了全面性。加强核心素养培养力度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发展,提高其技能素质,这对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数学基础上培养核心素养,注重诠释了学生逻辑思维水平、抽象汇总水平和推理水平[1]。
2.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重要意义
2.1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改革 目标
随着新教育政策的发行与实施,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自由发展,充分彰显创新实践、人文内涵、责任承担、科学精神、健康生活与自主学习等价值。高中生由于受高考影响,重点学习知识汲取和转化,特别以逻辑性强的知识点为主。自从退出了教育改革方针,高中数学教育将精力放在增强学生考试技能上,忽略了数学逻辑思维技能培养。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课,无法真正意义了解数学价值和含义,创新思维无法展开系统延伸,反之降低数学成绩[2]。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将数学和德育教学任务相融合,有利于学生自身素养的培养,提升其自主学习和创新水平。释放学生自主能动性,提高学习水平,加快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
2.2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老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并给予尊重,遵循教育规律,始终将科学实践方法贯穿始末,具有理论支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在学习时不但要灵活使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还要懂得在考试中运用,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技能。老师坚实立德树人原则,加入数学理论知识,发展多元化教学手段,根据学生学习近况和缺陷选择对应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在舒适的学习气氛中自由操控知识理论体系。总的来讲,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效率远远高于传统课堂,对于学生未来成长有很大帮助。
3.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现状
一方面,课堂氛围过于枯燥。相较于其他科目,数学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较为明显,取决于数学本就是钻研数学、空间、结构和信息等观点的科目,内容缺乏生动性。高中数学包含立体几何、函数、方程式等知识点,难度增加。对此,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老师需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相关联,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环境下独立思考,如此才可感受数学实用性,最终思考和应用数学问题及方法,激发学习热情。站在教学实践角度分析,因为高中生面临高考,老师会把全部知识点和技能传递给学生,由此忽视了知识特征、数学及生活的关联性,打击学生积极性,影响学生成绩。
另一方面,内容缺乏关联性。数学教学的综合性与整体性非常明显,在课堂上老师应全面操控每个单元知识的衔接性,重视数学总体教学,便于学生产生完整教学记忆,提高学习质量,推动个人发展。结合当前教学情况分析,高中数学知识关联性弱,学生知识结构出现版块化问题。仔细来说,在日常学习中,老师紧绕课本知识展开总体规划,根据教学流程一单元、一模块的实施,方便学生每个单元模块具体讲解哪些内容,但从教学成效上来看,学生知识点连接较弱,碰到知识连接问题,无法灵活处理,由此降低教学质量[3]。
4.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分析
4.1构建严谨教学观念
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老师应构建严谨的教学观念,引入新型教学模式,以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为基础,成为满足核心素养需求的教学引导者。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把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用到课堂上,随后引领学生共同分析与讨论。对于贴合生活现状的几何题型,老师可引领学生钻研实物图和几何模型图,完成生活原题几何思考。比如,在学习《圆锥侧面展开图》这一课程时,老师借助多媒体将圆锥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能够清楚的领会其特征,感受圆锥展开图形状。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应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水平。与此同时,针对当前数学教学目标,老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状况,从教学观念入手,注重应用技能培养,摒弃传统应试教育束缚,突出学生主动性并展现其主体地位。
4.2推崇个性化指引
每个学生学习技能与教育背景不同,所以应大力推崇个性化指引教学,因材施教。为全面加强学生思维品行,使其领悟学习方法和精华,老师必须从构建高效课堂入手,关联学生自主加入和个性化指引,确保各个水平的学生都可在老师指引下释放才华,从而参透数学核心要求。
4.3设计实践活动
数学有着较强的实践性,需要老师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关联中投入更多精力。在基础教学前提下,老师应加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力度,结合真实状况加强其动手操作能力,便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扩充数学逻辑思维。
4.4科学运用信息技术
由于受到数学精密性与科学性的束缚,部分老师在课堂讲解中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增加数学风趣性,突出数学魔力和吸引力。基于信息化、科学化视域下,不同类型信息技术的操控老师都需要了解和掌握,根據教学情况,引入创新思路,为情境营造的合理性提供保障,让学生可以径直感受,自主研究数学学习的核心诉求。由于不同知识板块内容有差异,对此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时需进行层次性研究和指引,依据学生自身学习条件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操作步骤展开分析,了解更多应用方法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比如,老师借助几何画板,不仅能够清楚直白的讲解课堂上遇到的难题,还可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度。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组建声音、动态与静态模型,可以最大限度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深层次钻研数学知识。另外,老师还可利用微课录制,融合基础知识点与重要知识点,让学生自行参透解决方法,更好的协助学生完成复习任务。老师所制作的“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微课视频,挑选已使用的火车票,并对其展开分析,如车票日期、价格、发车时间、座位编号、乘客身份证号等,让学生意识到数据和生活的紧密性,感受数据信息为当下生活带来的便利。
结 语
综上所述,鉴于数学思维逻辑性与空间敏锐性比较强,又考虑到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时间受限,老师应在有限时间内合理分配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大量知识点,增强其数学解题技巧。另外,老师还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据现阶段学生学习条件及水平有规律的完善传统教学方案,引入新的教学思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宗升.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01(002):87-88.
[2] 白华贤.探析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9,003(006):118-119.
[3] 陈旭.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及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9,000(005):161-162.
[4] 王志坚.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8,004(023):106-107.
作者简介:赵业昌,男,1988.11,汉,辽宁沈阳,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