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学设计中生态意识的相关探讨

2020-08-16吴卓王金卉

西部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态意识建筑学设计

吴卓 王金卉

摘 要:从城市的建设着手,致力于将生态意识融入到建设当中。本文就以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入手,对生态意识在建筑学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对生态意识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

引 言

生态意识的融合成为了近年来建筑学设计中的主要着重点,由于建筑本身就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时代下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对改善生态环境也存在着较大的意义。建筑设计既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也是创造艺术的过程。建筑学设计就是要在满足人们对使用功能需求的同时,考虑精神方面的需求,进而满足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需要,创建和谐社会是坚定不变的宗旨。

1、生态建筑面临的问题

1.1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部分阶段未能够按照正确的路线来前进,以至于经济方面的成就不断显著,但是在自然工作上,并没有得到科学的安排,此种情况下,特别容易导致生态建筑学的问题不断增加,衍生出了很多的新课题。例如,土地资源浪费十分严重。首先,城市发展对土地的保护力度较低,尤其是在工业的安排和调整层面上,并没有遵循新的方法体系,此种情况下的土地利用,完全是按照经济为先的标准来实施,不仅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还会在日后工作的进行中,出现更多的挑战和负面影响,土地污染一旦出现,治理工作必须从长期出发,造成的得不偿失现象非常严重。其次,土地资源的浪费,并没有选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部分地方对此重视态度十分不高,依然在按照工业化模式来发展,以至于日后工作的挑战持续增加。

1.2 水资源污染严重。从生态建筑学的角度来分析,部分城市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未能够对清洁资源良好的应用,而且在污染物的处理上,没有遵循规范的标准,这对水资源的污染不断加重,最终产生的社会损失、环境损失等,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首先,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较低,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江河保护工作,并没有执行国家规范和标准,部分区域的违规现象十分明显,长期积累的问题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以至于水资源的自我净化体系,遭遇到了严重的破坏现象,最终会威胁到城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其次,水资源的污染现象与生态建筑学存在密切的关系。例如,部分建筑工程虽然表面上非常的光鲜亮丽,实际上的材料应用,具有较高的污染性质,流入到水资源当中,无法被有效的消解处理,最终产生的污染物质不断增加。

2.建筑学设计

建筑的建设离不开设计,而设计不仅仅要讲究建筑的实用性、经济性,还要注意建筑设计建造时的美观、艺术性。建筑的设计能够体现出建筑设计师的设计风格,确立设计的主题,结合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征,将建筑的风格与之相协调,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自然和谐。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域的地标性建筑,对整个城市的风格体现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设计不合理,质量较差,会影响周边环境的整体美观程度,也会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进程。

3.生态学

“生态学”一词出自希腊语,原意为居住地和科学研究的两个词语的组合,既为研究居住地的学科,而这一概念最初是德国的生物学家在19世纪70年代的时候提出,当时对生态学的解释为,整个生物圈内所有生物相互影响和共存的环环相扣的生存状态,定义为:“关于有机体与周围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般科学,而外部世界是广义的生存条件”。并将所有生物组成的有机的共同体的整个系统定义为“生物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元”。

3.1生态意识。生態意识属于一种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的价值体现,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由于近年来自然灾害的不断增加,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才使人们对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意识不仅是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状态的保护,还表示着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对所处的客观环境状态的维护和优化,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才是生态意识最根本的体现。生态意识在逐渐的被人们所重视,人们也更加注重于自然的和谐共处,将城市的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地位,对以往恶劣的掠夺和杀戮、侵犯和毁坏等行为作出制止和忏悔。只有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态意识观念有了觉醒,生态环境的建设才能够顺利的开展。

3.2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建筑学概念,是生态学和建筑学相互结合的现代建筑思想,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本,构建人工的生态系统。也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尽量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具有良好的调节和适应环境的功能,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接纳能力和之间的物质交换。

4.建筑生态设计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生态建筑方面主要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建筑生态设计的理解方面有误;二是在农村生态建筑方面还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三在实践方面不是很重视,很少有建筑符合生态建筑标准。各国对于建筑的生态设计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但是普遍都是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建筑学、材料学等诸多学科在不同的建筑环境中来合理地安排各物质的分布,使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一个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

当前,还有不少建筑设计人员认为生态设计就是在建筑物周围增加绿化环境,或是在建筑物内部种植植被,又或者把建筑节能意识当成生态设计目标,这些都是不全面的。因此,为达到建筑生态设计的目标,建筑设计人员应改善自身对于建筑生态设计的理解,把眼光不要局限在生态设计的表面现象。我国目前正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乡之间的生态建筑系统研究有着很大的差别。目前,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如上海等城市的建筑生态设计研究比较集中,像是东阿比地区等的农村以及一些小型的城镇方面则没有很大的研究。

另外,生态设计研究人员在研究时也多是从单一专业出发,在各自专业的研究都比较深入,但是在综合性方面就没有太多的研究投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建筑生态设计方面也逐渐的重视起来。在建筑行业,也有不少人发表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章。但是我国目前很多的建筑生态设计还仅仅处于研究阶段,在实践方面应用的不是太多,缺乏真正的建造设计实践,此外,在计算机模拟方面还做的不是很多。

5.建筑生态设计意识的应用

建筑生态设计在具有使用中应综合考虑到周围自然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协调影响作用,把生态设计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明确认识到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寻找更加符合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另外,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区域性特点以及民族的不同特点,符合当地的需要。建筑生态设计在使用中需要从周围自然环境获取灵感,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目的,就是为人們提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工环境。

结 语

综上,目前社会自然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生态、环境、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界作为城市进步的标志,首当其冲,开始做出精神反思,将现代生态意识融入建筑设计当中去,涌现了许多相关的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构思核心的建筑思潮,重精神,重人文关怀,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自然环境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孙梅,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方式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5) .

猜你喜欢

生态意识建筑学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人对自然的暴力
解析小说《白鲸》的生态意识和德性伦理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意识渗透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建筑学名词审定预备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