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9年安庆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2020-08-16郑燕何敏发周宏健
郑燕 何敏发 周宏健
摘要 本文利用安庆站1961—2019年共59年的逐日5、10、20、40 cm平均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安庆站地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层年平均地温变化相似,各层的年平均地温呈增温趋势;春季各层地温呈增温趋势,其他季节无明显增降温趋势;各层地温的月变化总体呈现抛物线变化,冷月份中,距离地表越深温度越高;暖月份中,距离地表越深温度越低。M-K突变检验表明,5 cm地温于2001年发生突变,地温显著升高,其他层次未发生突变。利用小波分析可以看出,各层地温59年来存在3~5年高频振荡周期和8~14年低频振荡周期。
关键词 地温;变化特征;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安徽安庆;1961—2019年
中图分类号 P4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5-020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安庆站1961—2019年逐日5、10、20、40 cm平均地温资料,对5个层次日平均气温作算数平均,得到月、年平均地温序列,按3—5月為春季、6—8月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生成季序列。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地温的变化趋势;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对地温进行突变检验;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地温周期变化特征[1-3]。
2 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2.1 地温年变化特征
1961—2019年安庆市5、10、20、40 cm年平均地温变化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各层年平均地温变化相似,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最低值出现在1980年。阶段性变化明显,1961—1975年波动下降,1980—2007年波动上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地温的变化趋势,5、10、20、40 cm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19、0.092、0.079、0.058 ℃/10 a(均通过95%的信度水平显著性检验),各层的年平均地温呈增温趋势,增幅为0.058~0.119 ℃/10 a。5 cm年平均地温增幅最大,40 cm增幅最小,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增幅减小。
2.2 地温季节变化特征
由表1可知,只有春季各层地温相关系数通过了99.9%信度水平显著性检验,春季各层地温呈增温趋势,10年增幅在0.227~0.357 ℃之间,5 cm增幅最大,40 cm增幅最小。夏季各层相关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秋季5 cm地温相关系数通过90%信度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为0.012 ℃/10 a,呈增高趋势,其他层次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冬季同样只有5 cm地温通过90%信度水平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为0.097 ℃/10 a。
2.3 地温月变化特征
从图2可以看出,各层地温的月变化总体呈现抛物线变化。5 cm地温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10、20、40 cm地温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10月至次年2月地温由高到低依次是40 cm≥20 cm≥10 cm≥5 cm,3—9月地温由高到低依次是5 cm≥10 cm≥20 cm≥40 cm。说明冷月份中,距离地表越深温度越高;暖月份中,距离地表越深温度越低。
3 地温突变特征
用M-K法检测1961—2019年安庆5、10、20、40 cm年平均地温序列的突变。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即u0.05=±1.96。由图3可知,5 cm地温于2001年发生突变,地温显著升高,其他层次未发生突变。
4 地温周期特征
小波系数的变化趋势与气候信号的起伏基本一致,等值线中心为冷暖中心,中心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波动震动强度,小波系数的零点可能对应于气候突变点[4-6]。由图4可知,为了分析各层地温的年际周期变化特征,本文选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安庆各层地温时间序列作小波变换,得到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可以看出,各层地温59年来存在3~5年高频振荡周期和8~14年低频振荡周期。
5 结论
(1)从各层地温的年、季和月变化来看,各层年平均地温变化相似,各层的年平均地温呈增温趋势;春季各层地温呈增温趋势,其他季节无明显增降温趋势;各层地温的月变化总体呈现抛物线变化,冷月份中,距离地表越深温度越高;暖月份中,距离地表越深温度越低。
(2)从各层的地温突变情况来看,5 cm地温于2001年发生突变,地温显著升高,其他层次未发生突变。
(3)从各层地温变化周期来看,各层地温59年来存在3~5年高频振荡周期和8~14年低频振荡周期。
6 参考文献
[1] 陈成国,石慧兰,王桂兰.1961—2010年德州市地温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28(1):86-89.
[2]陈超,周广胜.1961—2010年桂林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3,33(7):2043-2053.
[3] 蔡鹏,李芳,王政权,等.1961—2015年山东省济宁市地温与气温变化的相关分析[J].冰川冻土,2016,38(6):1538-1543.
[4] 贾庆宇,周莉,谢艳兵,等.盘锦湿地芦苇群落生物量动态特征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4):25-29.
[5] 朱智,师春香,张涛,等.多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分析[J].冰川冻土,2015,37(3):614-624.
[6] 任国玉,徐铭志,初子莹,等.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1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