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样让“陈案”再现

2020-08-16李晓琦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案用心教学研究

李晓琦

[摘 要] “陈案”,顾名思义为老教案。我所要说的是放置在自己或学校档案室里不用、曾经是教师亲自书写或打印的教案。也可以指他人备过的文本教案、网络上成型的电子教案。我们在备课时可参考原教案课后记载中的教学体会和改正设想、他人精彩的设计环节,结合不同班级的学生实际和教学改革要求做到“教老课,有新意”。恰如其分地让“陈案”再现就是在做教学研究。

[关键词] 陈案;教学研究

学校可以说是铁打的教师,流水的学生。每当教师面对新学期新的学生而投入备课中,那些曾写过(打印过)的东西谁又能用心留意呢?可能有的教师说“我留意了,我保存得可好了”。备课时将文字移过来,进行重复劳动或是奉行对他人的“拿来主义”的后果便是“教案”无用,无非是上级检查时的一份材料。“陈案”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如果能好好地利用起来,它将会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动力。

“陈案”再现是对教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加深每一课在头脑中印象的过程。与其让陈案躺在那里无人问津,任由自己的脑力劳动成果丢弃。那么“陈案”再现,就可以让你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研究教学而不是回到原来的起点去研究,既省时又高效。

让“陈案”再现一是会抄。当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曾讲过的或是聆听他人课之后留下的教學轨迹,如果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完全适用,那就完全可以移植到自己的备课教案中。就像对待学校买来的备课教案集子是用来参照的不是复制的范本。那自己或他人的陈案曾是用心备过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参照的作用。要想会参照就要去粗取精地选用。在这里,我要重点说的是要留意自己或他人的课后反思,因为只有从那里才能获得对教学的提示。因为教学反思可能是学生课堂上某些绝妙的回答、见解及质疑,也可能是教师为改进教学的一个好的想法,或者是教师一个长久困惑的突然解决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问题。而对于课堂上的疏漏、失误,认真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或者找其他教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细心的教师都会记录于教学反思中。所以让“陈案”再现可以有选择的“抄”。诸如里面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更要“抄”而不漏,还可以加点“料”。

让“陈案”再现二是会改。“只有源源不断而来,才能滔滔不绝而去”。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那么自己的备课教案也需要“新陈代谢”。做一下适当的调节,才不会出现备课与上课的“内分泌失调”。那么面对“陈案”要会改。在把握分析学情之后、分析教材之后,再从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环节是否紧凑等做出适当的调整。其实改动的过程就是进行二度备课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苟日新,日日新,又是新”。只要不丢弃我们自己原来的经验,我想这样的备课很有意义。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模仿他人课的同时,善于改他人的教学思路进行尝试促进自己成长,这就叫“吃着如果好吃,那就自己尝试做一做”。因此,改“陈案”对于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让“陈案”再现三是会用。我们常教学生学了运算定律要会运用,学会了生字要会组词、造句、写作文等。那些曾用心做过的习题,只要看一遍就会的,备课时就不会再次去费心。同样道理,教师备课时遇到名师教案、自己以前的教案、网络上“百花齐放”的教学设计,更要学会利用起来,运用得好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是一篇耳熟能详的散文,在小学教材中曾出现过这篇课文,并且小学教师也常拿来做阅读训练。那么如何在初中阶段更深层次地进行教学呢?百度“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便会出现小学与初中段的不同设计。借助“陈案”查找了许多资料,借鉴以前教师备课的方法,深度把握课文编写意图,上起课来便会得心应手。当然,作为教师会用的前提是充分地备课,利用“陈案”备课、上课便是一种捷径。

亲爱的老师,当你的陈案堆放在那里时,你是否想过要重新用它呢?当你备课犯愁时,你会不会借他人“陈案”呢?学会站在“陈案”这一巨人的肩上去学习其实也是门学问。如果有与您所教学科年级的学习内容相对应的,千万不要有了“新朋友”而忘记“老朋友”。与曾经的经验牵手会共谱崭新的明天,那么就让我们的“陈案”再现吧。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教案用心教学研究
用心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用什么写作
用心,让家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