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快递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2020-08-16詹宏陈倩倩
詹宏 陈倩倩
近年来,随着网购平台相继崛起,厦门市快递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15年以来,厦门市相继出台了《厦门市促进快递行业发展若干规定》《厦门市支持快递业发展若干措施》《厦门市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在快递服务保障和监管、培育龙头企业、园区用地优惠、完善服务网络建设、建立高效配送体系以及促进“快递+”发展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力促厦门市快递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1.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厦门市邮政管理局数据①显示,目前厦门市共有90家独立许可的快递企业,20家主要品牌企业在厦门设立分支机构。2019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2616.0万件,同比增长40.6%,较2015年增长182.5%,年均增长率为29.6%;累计完成业务收入60.7亿元,同比增长41.8%,较2015年增长148.9%,年均增长25.6%。2019年厦门市快递业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增幅均位居福建省第一。
从2015-2019年厦门快递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见图1),除2017年跨境业务滞后导致增速放缓外,其他年份增速均保持较高发展势头。尤其是2018年以来,厦门市大力发展跨境业务,跨境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持续大幅提升,直接拉动行业快速发展。
2.各类型快递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厦门市快递业务主要类型为同城业务、异地业务、国际及港澳台业务,各类型快递业务发展势头迅猛。2019年,厦门市同城快递业务量完成9992.9万件,同比增长39.7%,约占总量的23.5%;实现业务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22.1%,约占总收入的13.9%。异地快递业务量完成31472.5万件,同比增长40.6%,约占总量的73.9%;实现业务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36.7%,约占总收入的61.6%。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1150.7万件,同比增长49.7%,约占总量的2.7%;实现业务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39.3%,约占总收入的24.5%。
2019年厦门市异地快递业务量和收入占比均超六成以上,占据快递行业主体地位。国际及港澳台跨境快递业务量占比虽仅为2.7%,但由于国际及港澳台快递单价较高,业务收入占比达24.5%,对厦门快递业发展同样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且未来仍具较大发展空间。
3.快递企业竞争格局多元化
厦门市快递行业呈现国有、民营与外资多元主体竞争格局(见图2、图3)。2019年,以顺丰、京东、四通一达(圆通、申通、中通、百世汇通和韵达)等品牌为代表的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占比约为95.5%,业务收入占比约为77.8%,分别比2018年提高7.0个和3.6个百分点,民营快递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已成为厦门市快递企业的主力军。其中,厦门申通的快递业务量为行业最高,达6945.0万件,约占总业务量的16.3%;厦门顺丰速运的业务收入为行业最高,达11.7亿元,约占总业务收入的19.3%。
图1 2015-2019年厦门市快递业增长趋势
图2 2015-2019年厦门快递行业业务量市场占有率
图3 2015-2019年厦门快递市场业务收入占比
4.多项政策红利促进快递行业快速发展
(1)设立多项扶持资金。2018年厦门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协调小组办公室、厦门市邮政管理局、厦门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厦门市快递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涉及业务奖励、完善农村快递服务补贴等多个项目类别。截至2019年11月,厦门市已对京东、邮政快递等6家企业补贴近400万元,大大提升了快递企业的发展信心。此外,还划拨109.4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企业购置安检机,鼓励企业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切实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管理。
(2)深化“快递+”产业协同发展。一是推进“快递+制造业”。编制《适合通过快递渠道流通产品的厦门市工业企业名录》,进一步推进快递企业与上下游行业、一二三产业的结合。2019年“快递+制造业”项目累计完成快递业务量314.0万件,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451.3万元。二是协调和指导厦门邮政快递接入厦门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实现“快递+政务”。三是深化“快递+农业”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2019年“快递+茶叶”服务项目累计完成快递业务量213.3万件,累计实现业务收入1933.3万元;“快递+海鲜水产”服务项目累计完成快递业务量16.3万件,累计实现业务收入670.7万元。
5.疫情期间出台“硬核”措施共克时艰
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春节假期因素影响,1月份厦门市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同比分别下降0.5%和9.4%,相比于2019年1月业务量上涨31.6%和业务收入上涨46.0%的增幅来看,行业损失较大。另外,从业务单价方面看,同城业务、异地业务、国际及港澳台业务单价同比分别下降了1.6%、22.3%和25.7%。疫情发生后,厦门市多方筹措、全力调剂防疫物资,积极沟通协调各部门保证邮路畅通,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企业安全复工复产提供有力保障。
(1)全力支援防控物资运输。疫情集中暴发期间,顺丰、京东等在厦门企业仍有超过千名员工坚守岗位,快递企业在做好日常快件收递的同时,优先满足援鄂、援汉物资递送需求。
(2)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安全生产培训和疫情防控措施宣传,严格管控易发生聚集性感染风险的场所和环节,竭力为快递企业提供防护用品,截至2月底累计为企业发放17.3万只口罩以及消毒液、手套等,缓解企业防护用品紧缺压力。此外,还启动1.88亿元的企业稳岗补贴发放工作,以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京东、DHL(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鹭申通等企业已获得了首批稳岗补贴共计约63万元,惠及数千名从业人员。厦门市快递企业自2月10日起陆续复工,当月完成业务量2306.8万件,同比增长29.9%;业务收入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14.4%。
主要短板
1.跨境业务发展后劲不足
(1)厦门空运和海运航路能力不足。航线资源较少、航运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厦门市国际寄递业务出港时限,尤其是在“双十一”“黑五”等购物节旺季时,来往美国及欧洲主要国家的快件运能存在较大缺口,部分企业不得已只能选择异地口岸跨境转运,如圆通快递的境外快件选择通过夜间干线运输车发往深圳、上海及平潭等口岸转运,邮政快递国际快件主要通过直航或经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台北市、韩国首尔以及菲律宾马尼拉等地中转出口等。
(2)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业务“无票免税”政策实施难。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货物税收政策的通知》中,关于企业所得税方面的“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业务免征不退”政策尚未在厦门落地,导致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所得税征收暂未能明确在无增值税发票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进项成本抵扣,而厦门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因无进项增值税发票而导致所有收入即为利润,并因此多缴纳所得税。跨境电商企业因此产生后顾之忧,直接影响业务的拓展,使国际快递业务增长遭遇发展瓶颈。
2.快递企业间存在“价格战”竞争
部分品牌快递企业总部对2019年厦门市场品牌占有率提出高指标要求,导致企业为完成业绩,采取了以低价抢占市场或从外地拉业务等方式来冲数量、保市场的做法。低价恶性竞争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开拓市场、增加业务,但对于快递企业和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都有显著危害。
3.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弊端不一
厦门市快递企业及分支机构主要经营模式为直营和加盟两种。直营模式利于管理,便于企业保障快递服务时效和水平,但存在成本和价格较高、网点覆盖范围不广的问题。加盟模式能满足电子商务背景下配送范围广、网点密度大的要求,但存在规范管理难度大、利益不统一、执行力不强以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如快件延迟、破损等。此外,部分快递企业加盟商还存在许可备案工作不规范,实名收寄、收寄验视以及过机安检三项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4.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短缺
近年来,厦门市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迅速融入居民消费生活。快递服务业作为电子商务最直接的载体,其服务水平面临较大的调整与转型,企业所需如市场管理、运营分析和分拣等方面的中高端物流人才匮乏。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厦门市快递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随着快递业的蓬勃发展,对基层快递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快递员普遍存在准入门槛低、流动性大、工作强度大及不易管理等问题。
5.消费者满意度仍待提高
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通过电话、微信和网络访问方式,就快递服务业消费者满意度开展调研。本次调研随机抽选了不同行业、年龄和收入层次的105位消费者,受访者男女比例为34:66,其中30岁及以下40人,31-40岁41人,41-50岁18人,51岁及以上6人。结果显示,105名受访者中仅3.8%的消费者对快递服务较为满意,大部分消费者认为目前快递行业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其中,64.8%的消费者认为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保护,存在身份信息外泄情况;46.7%的消费者认为快递包裹的包装如废纸箱、塑料袋等存在过度使用情况,不利于环保;37.1%和36.2%的消费者对寄递货物的安全性、签收过程不规范存在疑虑;31.4%的消费者认为送达时限有待提高等,消费者整体满意度亟待提高。
建议
1.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增强行业国际竞争力
(1)加快建设跨境快件中心枢纽。推动厦门航空港规划,建设国际航空快件分拨中心;推动快递企业与外贸进出口企业融合发展,共建跨境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平台,整合跨境快递相关信息数据,建设跨境快递数据共享机制,将厦门打造成跨境邮件快件中心枢纽。
(2)出台扶持政策提升跨境快递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设立专项物流费用补贴资金,支持快递企业设施创新、技术创新,鼓励优势快递企业加强联合,兼并重组周边、新兴市场及欧美等国家的快递企业,建立境外分支机构,延伸服务网络,稳步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3)推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业务免征不退”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的政策落地。探索跨境电商定额核定征收所得税的可行性,进一步推进跨境电商“规范化”“阳光化”,促进国际快递业务稳步增长。
(4)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完善“一带一路”寄递服务体系布局,做好国际空港通道、流通节点和仓储基地等领域开发与招商,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信息互联互通、货物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积极拓展厦门快递企业向外发展的新通道。
2.严惩行业恶性竞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1)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快递定价的监管力度,提高快递企业低价恶性竞争的违法成本,警惕“价格战”的滋生和蔓延;企业自身要加大对快递分拣、安检、运输和投递等核心技术和核心人才的投入力度,用更优质的服务、更准确的时效提高用户体验度,增加粘性客户群体,积极营造良性、公平的竞争环境。
(2)加快推进《厦门经济特区邮政条例》的立法进程,为快递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提高竞争力,提升服务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1)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物流与交通融合、社区物流网格化管理以及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引导快递企业在完善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推行差异化和特殊化产品服务,高度重视投递、查询和投诉等工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2)提高快递从业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完善快递运输、分拣等工作流程中的安全检查标准,进一步规范快递行业安全管理。
4.推动校企联合办学,加快行业专业人才培养
(1)完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校企联合办学、共育快递人才等合作项目,建立物流快递行业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定期举办快递从业者职业技能竞赛,推进快递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
(2)加强快递企业间的良性沟通,激发快递行业人才“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情,为推动全市快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5.强化用户信息隐私保护,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1)指导快递企业采取身份掩护、权限管理、信息加密以及建立线上线下投诉举报制度等多种措施,逐步启用更安全的“隐私面单”。
(2)加大对非法倒卖、窃取用户信息等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坚持“零容忍、严执法”。
6.大力推广快递包装回收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进一步推进各快递网点、社区和菜鸟驿站等设立快递包装回收点、绿色回收共享箱进程,宣传引导市民在收取快递时将包裹纸箱、填充物、包装袋分类放入回收箱中循环使用;大力推广使用绿色、减量包装。
7.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快递运营服务平台
(1)针对快递企业“用地难”等问题,应明确落实用地保障和实施用地优惠政策,在用地审批、土地登记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对符合条件的快递企业在营业、处理及仓储用房方面给予租金补贴。
(2)加快京东亚洲一号、苏宁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构建以厦门为中心辐射厦漳龙乃至全国的快递运营服务平台,将厦门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国际国内快件集散交换的重要基地之一。
注释:
①文中快递行业数据均来源于厦门市邮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