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中企赴美上市没被“吓住”

2020-08-15董少鹏

环球时报 2020-08-15
关键词:政治化概股上市

董少鹏

虽然美国政府威胁对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实行“双重审计”,声称不符合美方监管要求的中国公司将在2021年底前被摘牌,但从最新统计数据来看,中国企业并没被“吓住”。今年以来中国企业赴美IPO融资额已达52.3亿美元,为去年同期的两倍多。那么,为什么华盛顿威胁施压仍“拦不住”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呢?

首先,美方试图为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或中概股设置“体制性障碍”,这不符合市场资源自由流动的规律。

我们要弄清楚美方所说的“必须遵守美国上市公司相关审计规则,否则将被摘牌”是什么含义。目前的中概股都是符合美国证券市场规则的,否则不可能在美上市。因此,它们也应该是符合美国证券市场审计规则的。那么美国政府为什么又说可能不合规呢?

原因在于中美两国在审计监管方面有一些不同安排。按照美国法律,中国公司在美上市须由在美国注册的投行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提供承销和审计服务。从实际执业情况看,目前为中概股提供审计服务的主要是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等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事务所,它们都在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注册了,符合美国审计规则。

但按中国法规和监管框架,美国方面不能直接从这些机构获得有关中国公司的审计底稿,而需通过中美间的监管合作机制获得。美方不能直接把这些审计底稿攥在手里,就要让美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搞所谓的“二次审计”。

笔者认为,美方的这些所谓新举措针对的并非上市公司质量问题,而是过去长时间以来的“长臂管辖”与“合作监管”之争,并附加了政治因素。这当然会给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带来一些障碍,但影响有限。

第二,各国资本市场开放发展的大趋势难以逆转,中国公司仍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到美国上市。

中国公司到美国证券市场上市是遵循市场规律和对方法律规则的具体行动,其中不只涉及融资,也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通过全球化的证券市场更便捷地“分配”到全世界。赴美上市既实现品牌传播、资金融通、市场拓展等诉求,也给美国和全世界投资者带来高成长的投资标的,本质上是双赢的。

面临美国政府退市威胁但继续选择赴美上市,仍是相关中国公司基于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自然选择。它们多数在早期就搭建了赴美上市架构,已和相关投行、会计师事务所签署协议,甚至进入了发行上市程序。如果变更上市地,运作成本可能会大幅度提高。另外,这也体现了这些公司对市场机制的信任,体现了对压力之下美国证券交易所依然坚持“开放办所”的期待。美方那些真正捍卫和遵循市场原则的有识之士特别是证券市场监管当局,真应珍惜中国公司的这份理性。

第三,在更严峻氛围下赴美上市也将倒逼有关中国企业提高守法守规意识,提高在全球化环境下开展公平竞争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方对中概股施压或许也有一些“用处”。当然从根本上讲,真正有利于中国赴美公司以及美国市场利益的,是中美两国能够持续加强证券监管合作,抛弃单边主义和泛政治化做法。

极少数中概股发生造假等丑闻,本身也是一个市场问题。所有赴美上市公司事先都经过了美国法律规定的审核程序,无一例外。对上市过程中的问题,涉事公司及其专业服务机构,以及美国监管部门、交易所都应反思,都应承担一定责任。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企业到另一国市场开展业务或上市融资,应同时遵守两个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规则。双方监管机构都有责任对上市公司和专业服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中美之间只有加强监管合作才能切实解决问题,实现有效监管、各方共赢。借机将市场问题泛政治化,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形成更多次生灾害。

以往实践证明,中美双方监管机构在跨境上市公司审计监管领域开展的多项合作,是对双边合作有益的。美方应当放弃“长臂管辖”思维,按照合作监管的思路,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彼此分歧,做好制度衔接。

美方推行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已经给全球经贸以及金融合作带来不小的损害。现在一些政客又试图把它扩散到证券市场监管领域,这很有可能导致市场问题政治化的倾向加剧,构成对市场自由和公平原则的倒行逆施。▲(作者是《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政治化概股上市
如何做一名有魅力的辅导员
美政治打压,中概股又遭“血洗”
辨析中概股“归巢”
中概股的AB面
从娱乐到革命:论中央苏区时期乡村戏剧的“政治化”实践
腐败的人情成因及其批判
中概股回归政策不变,这意味着什么?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ylistic Features in the English of Advertising and News Reporting
西方生态问题政治化及生态民主的学理分析
5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