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师能内涵分析及建设思路研究
2020-08-15于澜涛
【摘要】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与人才输出的主要阵地。在高职学校人才培养中,教师起到关键作用,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师能对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更需要注重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质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德 师风 师能
高职院校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在人才培养中离不开教师的作用,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也需要培养学生较高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专业能力,并且能够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为学生做出榜样力量,更好的引导与教育学生。
一、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师能的内涵分析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符合新形勢时代需求。高职教育在新形势下经历了建设期、规模发展期,现在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期,对于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要作为核心关键予以重视,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师德师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寻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呈现良好局面。教师队伍尽职尽责、高职院校正在从规模发展向着内涵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诸多国家级、省级示范院校建设不断创新创优,在教学质量、师德师风塑造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也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四重四轻”上:
1、四重四轻的具体表现:(1)重报酬轻奉献。有的教师作事情重视金钱报酬,没有奉献精神,钱少了不干事,没有钱不干事,一切围绕索取,不讲奉献。(2)重个人轻集体。对于集体利益不关心,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3)重学识轻品德。对待领导不尊重,对待同事不关爱不帮助,对待学生不讲仪表不讲公德,上课接电话打电话,下课立刻走人,不进行辅导,不进行交流。(4)重享受轻事业。上课不讲方法创新和积极求索,下课不备考,讲究享受,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安于现状,对教学改革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2、原因分析
(1)对于上述情况的发生,首要的是进行思想仪式上的寻根,在价值取向方面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对个人价值的认知发生了扭曲。认为教书育人的价值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小的,官本位、学术化的思路成为了主导其行为的原则。因而在行为上就出现了上述四轻四重的问题,将高职院校教学研究、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抛掷脑后。
(2)从高职院校的管理上寻找原因,由于大规模发展十七高职院校重视生源和资金的问题,过分强调招生而忽视了师德师风的建设,使得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有所忽视。再加上领导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收入分配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上不科学、不公正、不合理,对于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应用缺乏激励,使得师德师风的养成缺少了源头上的动力和支持。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修订完善的师德建设评价机制,教师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起来,阻碍了师德师风建设的良性发展。
(3)少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服务意识上淡薄,对德高为师的风范不深究,沟通交流能力不强,与学生的关系不够紧密,给学生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是其主观上并不深思自身的原因。
(4)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体社会环境受到诸多思潮的冲击,教师对于物质的追求在这种冲击下发生了强化。一部分教师理想信念失落、工作中将实惠,三观扭曲,被不良思想全面渗透心灵。
三、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师能的建设思路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兼顾教师师德、师风、师能的建设,当前在高职院校中,教师队伍年轻化问题突出,教师总体素养有待提高,这就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重要难题,如何有效兼顾教师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更需要高职院校作出综合考量。
(1)意识形态教育。高职院校需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给予教师日常工作与行为积极引导,如结合师情、生情展开主体教育活动,让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或展开师德、师风、师能主题征文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参与活动,在教师主动思考与反思的过程中,更有利于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2)培训教育。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中,需重视师德、师风、师能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课程,在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时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意识,为提高教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3)建立评价体系。师德、师风、师能体现着教师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中,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师德、师风、师能作出综合评价,并形成教师队伍中的传帮带教机制,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师能的建设水平。将教师培养与教师考评紧密结合,做到不断激励,不断提升的推动效果。
结语: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培养,需要从思想意识到个人行为、集体行为中过渡与转变,在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师能建设中,需要关注意识形态教育,并做好教师培训,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从教师的培养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中,贯穿师德、师风、师能建设,为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形成长效化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颖.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师能内涵分析及建设思路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04):79-81.
[2]李晓楼.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及途径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08):228-229.
[3]沈丽娜.高职教学督导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4):74-77.
[4]李晓楼.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及途径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08):228-229.
注:本文为“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8ZCY204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于澜涛(1972.01-),男,汉族,吉林长岭人,大学本科学历,职称: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