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正式学习对企业储备人才开发的影响

2020-08-15洪林腼贺永华

商情 2020年34期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企业

洪林腼 贺永华

【摘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下,企业也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本了。为了跟上快速的时代发展,企业意识到非正式学习对储备人才开发的影响,储备人才的开发,实际是在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本,使处在工作中的储备人才也能在“做中学”。本文通过介绍非正式学习的相关概念和背景,阐述了信息化时代下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分析非正式学习对企业储备人才开发的影响,对企业促进储备人才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  储备人才  企业

一、相关概念与背景

(一)非正式学习的内涵与特征。非正式学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成人教育学家马西克和瓦特金斯。他们对非学校的正式教育和企业培训外的教育称为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时间上的非正式学习,另一个是地点上的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是一种自发性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动机随时随地的进行非正式学习,例如人们在坐地铁、坐公交时通过手机阅览各种各样的学习网站、公众号,微博等进行非正式学习。在学者认为,非正式学习和正式学习是一种对立关系,但本文却认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也存在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在学校的正式学习中,学生和同伴、老师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也一种非正式学习;在企业工作中,员工和员工、员工和上级之间也存在合作和交流,这也是非正式学习的一种,非正式学习存在被包含于正式学习当中。

(二)储备人才。储备人才是企业为了防止突发的岗位空缺,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营而做出的一种有效的办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因为企业的价值观、文化、薪酬福利等方面的因素而造成人才的流失,此时储备人才就可以弥补空缺岗位。企业储备人才必须要经过深层次的筛选、分类,才能进一步培养,以此来减低企业的成本。储备人才是对企业内部员工的一种重点培养,内部员工了解企业的文化、战略等方面,能够认同企业的文化,熟知企业的发展战略,能减少培养的时间与成本,同时也能够激励员的积极性。

(三)信息时代需要非正式学习。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企业的储备人才需要非正式学习。对于企业的储备人才来说,他们已经远离了学校的正式教育,企业的培训针对性强,但却不够丰富全面,因此这不足以满足企业储备人才的全面发展。企业储备人才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才能不被这快速的时代所淘汰。非正式学习就能为储备人才提供多种学习的渠道。

二、非正式学习对储备人才的影响

非正式学习虽然还没有受到普遍的认识,但是却不能否认非正式学习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对企业的储备人才培养亦如此。非正式学习包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与人交流之间的学习、参加各种活动中的学习。非正式学习对储备人才的开发有很重要的补充作用。

(一)碎片化学习提高时间利用率。碎片化学习是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形式。王竹立先生曾在发言中提到碎片化学习,他把碎片化学习分为两个定义来说,一是广义来说;“碎片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资源、碎片化媒体来进行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二是狭义来说:“碎片化学习只极限在非正式学习中”,本文的碎片化学习只从狭义进行阐述。

碎片化时间是不连续的,它是在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衔接的狭小空间,而碎片化时间是计算在总时间里面的。利用更多的碎片化时间,使储备人才在更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学习者可通过碎片化时间学习到的碎片化内容进行系统归纳,进而把他人的知识转变成自身所拥有的,做到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阅读、学习、聊天和零碎时间的简短工作,有效的利用碎片化时间能够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希望员工能够减少正式培训的时间,增加工作时间,这会降低企业的成本。在一个企业中有众多的优秀人才,竞争力是在持续增高,致使着储备人才不断的学习。碎片化学习能提高儲备人才的时间利用率,故而会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

(二)为储备人才增添丰富的知识。在企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业务的完成也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本了,因此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发的高,储备人才亦如此。一般来说,储备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是高于普通员工,且是企业的重点培养对象,但储备人才之间存在竞争力,只有成为优秀者中的优秀者,才有可能更多的发展路径。非正式学习的内容具有多样性,比如碎片化阅读、聚会、团建、都能让他们在“做中学、玩中学”,网络上信息的浩航如海,储备人才可以通过各个网络途径去了解网络学习的途径,从不同途径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内容、提高知识技能。

(三)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变快,非正式学习就成了大多数人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进而导致学习者的思维变化,从原有的传统思维方式转变成为主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建构主义思维。正式的培训固然好,但非正式学习能够地提供更轻松和非正式的环境让储备人才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与成长,例如可以通过企业的交流会与人进行思想的碰撞;储备人才之间进行头脑风暴等等。在这些非正式的学习中,储备人才就会在无意间把从前的被动性学习思维变成主动性思维,主动去学习储备人才自身认为重要的知识、技能,通过头脑风暴等进行思想的碰撞,进行灵感的迸发和分享的冲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把更高的思维层次进行顺应。在非正式学习中领悟到自己认为事物本身的意义——建构主义思维。

三、企业促进储备人才非正式学习的对策建议

我们知道,在现如今很多企业的员工工作压力特别大,特别是企业的储备人才,他们能支配自己的时间逐渐在减,利用非正式学习是他们可以进行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然而非正式学习受到环境的影响程度是较高的,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肯定和重视非正式学习

储备人才的非正式学习需要来自企业的肯定和重视。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与储备人才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管理者可以适当的传授知识、技能给储备人才。其二,企业要肯定储备人才的在工作中的非正式学习。王银环等通过调查奇瑞公司员工非正式学习现状中,总结出他们70%以上的员工在网上的学习的时间不多,但是他们能够把各种网络学习的方式都尝试过了,通过论坛进行技术交流受到很多员工的好评,这主要想阐明企业管理者要正视储备人才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进行非正式学习,不给予批评。其三,企业要根据储备人才的合理需求给予回应,比如心理、情感、物质上的需求,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给予。

(二)营造良好的非正式学习氛围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孟母三迁就是为了让孟子接受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企业要想使员工具有良好的知识、素质、技能,就得如“孟母”一般。储备人才的主动性在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同时也能随时随地地感染着学习者。营造良好的非正式学习氛围包括鼓励储备人才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上级与下级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建立技术交流会等。

(三)完善企业的网络学习平台

在这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碎片化的学习,为此,网络学习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很多企业的计算机只能连接企业的内网,储备人才只能利用单一的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企业的网络平台过于单一,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企业应在培养储备人才的成本预算范围内为他们建立更多的网络学习平台,这些网络平台能够支持储备人才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供相应的专家在线咨询,为储备人才建立一个学习内容的记录过程,方便储备人才把知识进行系统化。

平安公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知名企业。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边亚宁在HRtech主办的2019未来人力资源科技论坛暨HRTechXPO中講到该企业面对培训的痛点:员工对培训提不起兴趣,培训投入没有效果,员工能力脱节没有办法支撑公司高速发展等。对此,边亚宁提出了平安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智能培训,该培训可根据员工的岗位、绩效、兴趣等情况,系统可智能识别问题,按需推课,员工可通过线上进行随时随地的非正式学习。

(四)建立多种非正式学习形式

在企业中,非正式学习的形式还不足以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和调动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企业可通过游戏化激励储备人才,如建立“每周之才”,储备人才可把最新学到的东西进行一个便利式分享,通过企业管理者和储备人才进行匿名投票选择“每周之才”,通过激励促使学习者在狭小的空闲时间进行非正式学习。其次,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社群空间,这些社群可根据爱好兴趣、技能等方面进行建立。最后为储备人才提供一个自我评估工具,储备人才可以使用自我评估工具了解自身知识、技能、能力的程度,提高其自觉性,通过非正式学习进行弥补不足之处。亚特兰大附近的南方理工州立大学就为有意攻读技术传播硕士课程的学生建立自我评估表,是学生了解收拾学位与他们是否符合,不符合的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符合的可持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银环,袁晓斌.非正式学习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培训为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03):63-65+72.

[2]于文浩,张瑀珊.工作场所中非正式学习的理论框架构建[J].终身教育研究,2019,30(03):27-33.

[3]张娜娜,常海洋.非正式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 远程教育学院,西安710062

作者简介:洪林腼:女,广州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2017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贺永华:女,广州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研室专任教师。

猜你喜欢

非正式学习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交互式博物馆学习单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系统及其学习模式研究
专业发展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