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的挑战和知识服务
2020-08-15孙海晶
摘 要: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人文科学的进步,“数字人文”时代正在缓缓到来。有效地把人文研究和数字技术相结合,为图书馆在空间、服务、体验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数字人文”的具体含义、发展和应用,探讨了新形势下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数字人文 图书馆挑战 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098X(2020)06(b)-0253-02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已逐步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多元化技术。“数字化”的广泛应用,为技术与传统的人文的融合构筑了非同寻常的新平台,这将预示着可以超越技术维度来界定“数字化”的范围,迎来的将是一个技术逻辑和人文逻辑相耦合的“数字人文”的出现。数字技术向传统人文科学领域的渗透,使数字图书馆建设更加注重了数字人文研究成果,转型期的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1 “数字人文”的含义、发展及应用
1.1 “数字人文”的含义
“数字人文”,有时也被称为人文计算,它是针对计算与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进行学习、研究、发明以及创新的一门学科,是一个跨专业的学科领域。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对电子信息的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和表达。它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媒体来影响这些人文学科,以及这些人文学科对我们的计算方面的知识能有何贡献。跨学科的研究人员大多同意罗伯托布萨的论点,认为计算学科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加速人文学科的进步,而是为人文学科领域研究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1.2 “数字人文”的发展
Digital Humanities是专业术语,从Humanities Computing发展而来。早在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的学者从人文计算及文本分析方面就有研究。20世纪90年代,人文计算作为一个独立的交叉学科逐渐形成。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21世纪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近10年来,世界各国陆续成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Digital Humanities Center, DHC),截至2019年3月,世界范围内已建设201个数字人文中心[1]。
1.3 “数字人文”的应用
“数字人文”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对于人文研究的具体实践。目前,很多在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学者都在致力于将技术融入到学术研究中去,如在文本分析、互动游戏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哲学、文学、宗教学或社会学等学科的应用。在图书馆方面,从最初简单的图书、期刊、报纸、照片、音乐视频等人文资料的数字化,到近些年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这些人文资料进行数据统计、量化分析和智能处理,“数字人文”的迅速发展为现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构建起了新的时代平台。
2 “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
2.1 图书馆在技术要求上面临的挑战
数字人文研究融合了多种相关技术,如构造资源基础的数字化技术、构造应用平台的数据分析技术、构造服务平台的数据管理技术,以及构造数字人文只管形象的可视化技术等[2]。这预示着图书馆需要不断扩展不同的研究领域,把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进行合作研究,有时还需与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才能实现突破相关技术的难题。这对图书馆内部技术的分析与测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2.2 图书馆在馆员素质方面面临的挑战
数字人文学科的不断发展,迫使图书馆不仅要与不同学科的技术团队合作,而且自己也要配备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组合形成技术水平均衡的研究队伍。但很多图书馆由于人力资源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员担任数字人文专业技术馆员,因此,图书馆可以对本馆内不同学科结构和能力的人员进行优化组合,组件数字人文服务团队[3],以实现相关深层次的服务研究。这对图书馆在馆员技术能力培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3 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建设
3.1 加强数据库建设
“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在以数字图书馆为前提的情况下,使数字技术运用到了人文学科中,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增添了更多的主题性。目前,很多图书馆都已经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并且开设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服务平台。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建数据库,不仅有效的保存和传播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和人文资源等方面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字人文技术的形式,更加拓展了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读者对人物、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资源的迫切需求。在对读者服务方面,在满足了普通读者人群的同时,也为较深层次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挖掘文化信息,有效地利用了数字人文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
3.2 加强完善知识服务体系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知识服务“即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结合大数据技术,将知识服务进一步发展成以满足更多的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这种知识服务的文献资源配置依据由原来的共性需求转变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由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其咨询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整个数字人文研究的过程中,图书馆员扮演了数据管理者、咨询专家和数据传播者等多个角色。所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加推动了图书馆面向数字人文的知识服务。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和理解的能力,提供准确、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可见,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的知识服务是要实现从文献服务到知识服务的彻底转型。如网站在线咨询、微信咨询、面对面咨询等多种咨询方式,及时有效地帮助用户解决各种问题。
现代图书馆已逐步发展为智能化的图书馆,而具有较高的技术支持能力决定着知识服务的质量高低。因此图书馆必须改进与完善图书馆知识服务技术,提高知识挖掘与整合能力,进一步拓展图书馆知识服务功能。
3.3 创建“数字人文”空间场所
目前,国内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方面的研究日趋增多,但在利用实体馆舍为数字人文服务方面的内容却很少。国际图联主席泰塞认为,图书馆提供给人们的不仅有丰富资源,还有一个社会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里提升自身素养, 并交流和分享知识。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不仅可以为数字人文的研究人员提供海量的传统文献和数字资源,在场所上也可以创立专有的数字人文研究空间,从物质和精神上双层面支持人文学科的创新研究。
国内的很多图书馆,已经把创客文化引入到了实践活动中来,把信息共享空间升级成了创客空间。引进各种智能设备,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如手工制作工具、数码产品、3D打印机等。
4 结语
“数字人文”时代的到来,为人文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图书馆工作者,我们应该把握契机,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与服务优势,促进人文学科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center Net.An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digital humanities centers[EB/OL].[2019-03-01]. https://dhcenternet.org/centers.
[2] 刘炜,叶鹰.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与理论结构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5):32-41.
[3] 金玲娟.我国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现状、障碍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9):15-20.
作者简介:孙海晶(1982,4—),女,汉族,吉林辽源人,本科,研究方向: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