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

2020-08-14李瑞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是引领社会发展的航向指标,也是当代大学生成人的思想指南,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分析新时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成因,及阐述了以新时代理想信念为精神引领、理想人格为本质内涵、行为实践为重要途径的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信仰教育研究

引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核心内容;拥有强健的体魄、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知识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让大学生增强信仰、凝聚力量。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自信敢为,从而肩负起国家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一、新时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成因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社会,新时代部分大学生信仰不坚定,易受各种思潮、文化的影响,未能养成独立思考、理性批判的习惯。面对一些公共事件,容易受公众或蓄意造谣分子的影响,失去自己的立场与判断,进而对信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迷茫。首先,大学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并非无缝衔接,使学生在心上产生落差,导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渐弱化,对金钱至上的理论开始推崇;其次,信息化尤其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快速、便捷地从网络媒介上获取海量庞杂的信息,在没有批判、甄别的基础上全盘接受,动摇了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想信念;再次,当代中国处于和平年代,大学生衣食无忧,忧患意识淡薄,对信仰没有深刻的认知,缺乏自觉性、紧迫性,导致以个人利益为重,而轻视集体利益。

二、新时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的可行性

1.理想信念是培养学生信仰教育的核心引领

新时代大学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塑造其主流价值观势在必行。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关键要在加强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探索新方法,形成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用以指导大学生信仰教育,培养出自信豪迈、有情怀、有担当的年青一代。为此,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青年大学生的发展与未来,为了青年大学生坚定立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的亲和力、感染力与影响力,不断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效力、魅力与实用性。作为党的组织与成员:共青团组织及党员干部应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保证自身的先进性,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的青年大学生做一个优秀的榜样,带领广大青年学生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地推进我国青少年事业的蓬勃发展。总之,以新时代的理想信念为航标,引导大学生信仰正确、方向正确,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激变大潮中寻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革新的坐标。

2.理想人格是塑造学生信仰教育的本质内涵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群体,通常走在社会革新开创的前列,其理想信念端正至关重要。而新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本质内涵,就是要有一个社会主义的理想人格,要能够正确的认识国家集体以及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会关系中秉公守法,关爱社会。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大学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学会严于律己,丰富专业素养,增强政治素质,涵养品德素养,做一个新时代的弄潮儿。高校对于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需要做到:一是不断地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熏陶大学生的理想人格;二是通过大课堂教学,动员全员(教育者、行政工作人员等)参与、全过程、全方位渗透理想教育;三是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内容的有效互动工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中、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思想冲突。

3.行为实践是弘扬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的行为实践与个人的感知、成功的期待、信念的坚持,及自我的调整能力、个人的意识、动机的激发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如何引导大学生参与能量满满的社會主义实践活动,进而强化其社会主义信仰呢?大学生面对的社会环境纷繁复杂,不仅仅需要高度理性的判断能力,也需要高校针对社会实践活动做出恰当的导引。高校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武器,积极组织各种主题班会、理想信念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切感受信念的真正内涵,在润物无声中内化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教师通过教学、对话、交往、服务等方式全方位的渗透马克思理想信念,让大学生们在平等、自由、合作的师生互动中认识到新的社会观念、养成正确的三观。大学生加强自身信仰建设,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相关理论文献、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研究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以理想信念为主,引领社会发展、“引导学生立德树人、立志成才”[1] ,(大写的人、整全的人),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以“培养人才”为首要职能的高校,应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培育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坚定中国共产党信念的人才。作为肩负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新人,应主动学习、深入融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引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脚踏实地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华网2019-08-14.

[2]教育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7-09-08(1).

[3]徐俊,刘魁.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前沿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4):2018,40-44.

作者简介

李瑞群,(1983—),女,长沙医学院马院讲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