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资助背景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0-08-14陈泽羽谭冰王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资助育人

陈泽羽 谭冰 王焰

摘 要:精准资助是资助工作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选择。资助工作由保障型不断向发展型转变,资助的育人功效也不断显现,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实践能力提升有较高的需求,相应的提出了如何在精准资助背景下有效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实践能力。

关键词:精准资助 资助育人 实践能力提升

一、精准资助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必然要求

回顾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多,而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法享受高等教育的局面。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资助工作对象变多,难度变大,要求变高,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1]。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事关脱贫攻坚、事关教育现代化。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社会、学校的协同配合下,我国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资助工作队伍不断健全,资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档升级,为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精准扶贫,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来说,国家需要“精准”,从推进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也需要“精准”。精准是资助工作随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资助目的和资助对象的不断明确让各项资助工作不断精准;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为资助工作的规范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让技术不再是制约精准的难题;最后一个方面,资助工作的对象需求不同,成长所需要的助力不同,需要我们去分门别类地去予以资助。因材施教,因人施助,资助工作的精准化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历史选择。

二、为什么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立德树人。资助工作的意义就是帮助受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家庭无法支持他们得到的教育、实践以及各项技能,帮助受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资助是途径,育人是目的。当前,完善的资助政策已经基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难题,资助的保障效果显著,为资助工作发挥育人功效打好了坚实的基础。[3]我们要通过完善的资助工作运行机制,将资助工作的育人意义发挥到最大。

大部分受助学生受制于家庭条件、成长环境、个人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在其他学生参与游学、国际交换、社会调研等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时,只能望洋兴叹。一期针对我校部分受助学生需求的调研结果显示,约有60%的受助希望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位列学习、创新、就业、科研等各类需求的第一位。提升资助对象的实践能力,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价值所在。

三、如何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践能力

帮助受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需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研究学生的需求和短板,合理配置资助资源,设计可行的解决方案。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国内很多高校已经进行了初期的探索,部分高校已经有了成型的做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定期组织“彩虹桥”游学活动、“资助宣传大使”实践活动等各类实践活动;少部分高校設立境外访学基金,资助优秀的受助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等;一些高校设立短期游学项目,支持受助前往国内不同的城市、甚至国外去游学;绝大部分高校设立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受助进行各类实践调研活动。总的来看,这些措施成效斐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按需资助

资助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始终是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让有限的资助资源发挥最大的资助功效,了解学生需求并按需资助是先决条件。我们在获取了学生希望提升实践能力的需求后,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学生需求的来源和类别,并根据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精准的分析判断。在“僧多粥少”的条件下,筛选出目标群体,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并能达到育人实效的实践活动方式。对不同的实践需求、不同的受助学生群体辅以不同的实践方式,既是对资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能够让受助学生主动融入主动参与主动收货,也是践行“资助育人”的最好体现。否则,资助和育人就会形成“两张皮”,看似资助工作很丰富,学生很忙碌,但收效甚微。

2.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做好保障

资助工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管理、服务性质的工作,更是一个关系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资助工作由大水漫灌到精准呵护,由“经济保障”走向“成长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近些年来,随着资助业务的不断丰富、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专业化成了资助工作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要有一支战斗力强、专业契合、构成合理、流动较少的队伍来不断拓展资助工作实践空间,丰富资助工作的理论内涵。队伍构成不合理、人数较少、战斗力弱等现实短板极大地制约着资助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也是破解资助、育人“两张皮”的关键所在。

3.做好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形成合力

一是要重视资助工作与其他各项学生工作的不可分割性。资助工作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看似和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工作等关系不大,但其实都是统一的整体。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这也是三全育人的核心所在。要注重资助工作和其他学生工作的关联性,协同规划、推进和发展。

二是资助育人绝不能脱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范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要自觉贯彻“立德树人”要求。[4]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引领,要把“为谁培养人”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才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

参考文献

[1]周昊,李明月.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发展型资助工作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

[2]原春琳,朱娟娟,谢洋.为了答好学生资助这份民生试卷[R].中国青年报,2018.

[3]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N].人民日报,2018-03-01.

[4]王娜.实现高校精准资助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8(07).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资助育人
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刍议
“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优化中职助学政策提高资助精准度策略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