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平凹乡土书写中的文化心理及独特价值刍议

2020-08-14张芳

青年生活 2020年28期
关键词:秦腔贾平凹乡土

摘要:中国现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贾平凹,从小生活在商洛农村,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灵感和写作题材。贾平凹作品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作品中也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情节”,贾平凹通过对故乡商州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探索,开启了一段文化寻根的旅途。在他的长篇小说《秦腔》、《古炉》、《浮躁》、《极花》等作品中形象生动的展现了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受到的巨大冲击和无法逃避的命运。

关键词:沈从文;风土书写;地方性知识;乡土

一、贾平凹乡土书写中的文化心理

贾平凹在面对本土文化尴尬的处境是无奈的,但更多的是对本土文化坚定地守望。在《浮躁》《秦腔》、《古炉》、《土门》、《高老庄》等小说中对本土文化的现实存在寻找着出路。

贾平凹曾经说过:“我的出生和我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我的平民地位和写作的民间视角,关怀和忧郁时下的中国是我的天职。”[1]使贾平凹的视线从来没有离开过乡土写作,深切关注着改革背景下农民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击下人们心理的变化。贾平凹执着固守着本土传统文化,作者通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人物对本地资源的文化心理。在贾平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突出,他所塑造的女性都具有中华民族女性的传统美德,,自然纯朴,心胸宽阔,贤良淑德的品质,她们不像中国宗法社会下的女性依附于男性,听从于男性,遵守着三从四德。在后期贾平凹的创作,女性形象不是单一的存在,逐渐趋于多样性,由于环境的影响,她们开始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浮躁》中小水是一个温柔美丽的女性,在柔弱中骨子里又带着坚强和执着,她的命运坎坷曲折,对于女性的幸福就是婚姻的幸福,然而,小水刚结婚不久她的新婚丈夫就不幸病逝,与此同时,她也背上了“克夫”、“扫帚星”、“寡妇”的名声,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冲破封建的牢笼,然后和金狗相爱,小水其实是大部分农村女性的一个缩影,将农村女性的弱点暴露无遗,她们保守,渴望安定幸福的生活。但是,这些都由不得她,男人们的注意力不应该放在女人身上,尽管结果如此,贾平凹赋予她们勇敢的性格的时候,就已经对传统的三从四德的批判,以及女性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中现代意识的赞扬,这种对待文化心理的转化过程是艰辛的,复杂的,但是,只要有一颗坚韧和强大的内心,就一定能冲破枷锁,过上向往的生活。贾平凹的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就像女性形象的描写,不再是封建的传统思想,注入了改革时代下的新思想,这种反思和批判在贾平凹乡土写作中赋予了积极的态度。

秦腔作为本地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转型,农村传统生活的打破,这就意味着,几百年来人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秦腔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不再适应发展中的农村,它被现代化挤出了乡村,逐步走向了衰败,这不只是社会改革带来的结局,还有人们对秦腔的心理意识,白雪痴迷于秦腔,相反的是,夏风接受着现代文化,他不了解秦腔里的精华,以至于产生了抵触心理,矛盾越来越激烈。到最后,不幸的是,红极一时的秦腔戏曲家却沦为走街串巷的普通人物,再多的热情也逃不过现实的侵蚀。守灯的一生都只为烧制瓷器而活,为了守住最后一个青花瓷,他想尽各种办法各种理由只为了守护,然而,以瓷器闻名的古炉镇逐渐衰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同样难逃衰败的命运。在《古炉》中善人是作者创造出的一个拯救者的形象,用“说病”来拯救人性,拯救良知,拯救传统的道德,善人死了,作者最后一点寄托也随之灭亡,这就是现实发展的轨迹,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对待本土文化的生存充满忧虑和无奈。古炉镇的衰落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没有人继承烧制瓷器的手艺,再加上文革的双面夹击,迫使这种古炉镇独有的手艺逐渐衰败,古炉镇也沦落成不知名的小村子,对本地文化从兴盛到衰落这一过程的无奈和惋惜,也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忧虑。贾平凹一直进行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填补了文革对传统文化鞭挞后的空心化,但是,这种对传统本土文化感性的表现,只是在继承中批判,批判中反思,缺少了一种实实在在的思考,他的批判与反思不够彻底,所以被困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不管是秦腔还是古炉镇都以衰败收场,并没有给他们寻找一个继续前进的道路,这也是作者迷中有失,追寻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充满矛盾和困惑,在现实的压迫下作者也只能无奈的接受。面对这种文化焦虑,贾平凹必须重构传统文化,在迷茫中寻找新的出路,更好的认识、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意义所在。

二、贾平凹小说乡土书写的独特价值

贾平凹的作品得到读者的支持和学界的认可,其文学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他的作品中包含了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涵,就像《秦腔》中秦腔这一中国传统戏剧,承载着中华民族热情豪放的文化精神,秦腔用它极大的感染力影响着生活在西北大地上的人们,他们淳朴善良,内心又不乏豪放和热情,他们用秦腔的呐喊声宣泄着一切,无论他们生活的幸苦还是思想的落后,只有喊一嗓子,所有的不快都会消失殆尽,依旧用他们的满腔热血面对人生的残酷。他们真的是从心里爱着秦腔,继承着老祖宗留下来的珍宝,将它流传于每个人的心里,用它慷慨热情的声音感染着每一代人。这才是文化该有的价值,才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发扬的艺术。这种艺术在贾平凹作品中赋予了新的生命,他不忍看着这种艺术瑰宝毁在属于自己的年代,所以他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拯救傳统文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写作手法唤起人们的心。还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写作,本地方言土语的运用,甚至是古语里的词汇和句式穿插在故事中,推动情节的发展,他用平淡的笔墨让简单的生活充满乐趣和哲理,道出生命、社会、世界中的思索和追寻,使读者意犹未尽。贾平凹乡土写作中独特的文学价值不只使读者阅读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同时存在的社会价值也是很大的。

“贾平凹及其文学创作提升了中国文学尤其华文文学的世界知名度。贾平凹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全球意识的作家,他的创作直接指向人类的共同的精神家园。”[2]贾平凹现在不只是对中国文坛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在国外,也备受关注,1987年凭借《浮躁》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97年,凭借《废都》获得了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在中国的获奖情况更是数不胜数,茅盾文学奖、施耐庵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每一个奖项都有沉甸甸的分量,含金量都很高,可见,贾平凹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名副其实的。在贾平凹小说乡土书写中浓厚乡土情节的心灵关照,赞扬淳朴的人性,渴望回归故乡的眷恋之情,感染和激发着一批又一批西北乡土作家的写作热情,直面现实和人心,创作出真正展现农村展现中国的作品,就像“文革”这一敏感话题,贾平凹依旧能够深入这一历史背景,全面的讲述农村所经历的一切,沉沦、迷茫、忧患、思考、探索的过程,让人们清楚的认识“文革”下的农村以及人性。他的小说对社会层面有警示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本身的社会价值,贾平凹乡土写作起到的先锋作用,他用实战经验说明,坚守乡土文化,对待变革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不管是贾平凹乡土书写中所呈现的文学价值还是社会价值,他都是发现问题,用真实的语言记录下来,再进行证明,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在他的小说中有赞扬也有批判,有流动的血液也有鲜活的肉体,真真切切的感受着贾平凹的乡土书写。

参考文献

[1]刘月香.试论《秦腔》中的民间话语[J].时代文学月刊,2007(1):12-12

[2]孙新峰,贾浅浅.贾平凹及其文学的文化意义[J].商洛学院学报,2008(6)

作者简介:张芳(1982-),女,辽宁沈阳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前。

猜你喜欢

秦腔贾平凹乡土
捉鱼摸鳖的人
贾平凹的手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月迹
乡土分外妖娆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有关老师的好句好段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