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法对桂林山水笔墨语言的创作探析
2020-08-14刘欣
刘欣
摘要:在当代,活跃于广西地区的漓江画派,不乏有多位画家学习焦墨技法,运用纯粹的焦墨法描绘漓江山水和桂北山区少数民族的寨子和民居。本文通过梳理焦墨法的本质,展现桂林山水另一独特而新颖的风貌。
关键词:焦墨法;漓江;笔墨语言
一、焦墨法相关概述:
焦墨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一般专指运用单纯而浓稠焦枯的原墨作画,利用墨色的焦、浓、枯、渴、清等形成不同的墨色层次,画面视觉效果极强。广义指以焦墨刻画主题,画面适当赋予淡墨或者淡彩渲染。“焦墨法”作为一种独特而新颖的笔墨技法和表现方式,可为桂林山水笔墨語言的探索发挥巨大作用。
二、焦墨法对桂林山水的艺术表现
桂林山水,也称“漓江山水”,狭义上是指描绘漓江及沿岸独有的自然景观。广义上是指除了以桂林漓江沿岸自然景观为主要题材外,还包括描绘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桂北山区少数民族的寨子和民居。从整体景观上来看,群峰、漓江两岸、溶洞、石灰岩等这些自然形象与梯田、竹林、民居、石桥、水车、渔船、寨子等田园景观所相互呼应,完美地彰显漓江独特而新颖的风貌,也正是这些阐释了桂林山水中的秀美特征。漓江两岸奇峰耸立,层峦叠嶂,江流环绕,渔舟点映,正所谓“一江清流婉转,两岸奇峰松耸”。
桂林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其山峰多分布在东南部,山体几乎全为石灰岩,少有植被覆盖在石头表面,碎石繁多,秃且硬且多有裂缝,因而灌木丛不易夹生在石缝中。粗糙干燥的岩石不能过多的运用湿墨刻画,因为湿墨不能较好地表现石灰石“硬”的特质,因此笔者在山水画创作时发现焦墨法也适用于描绘桂林山水。客观而言,桂林的夏季并不缺乏瓢泼大雨,朦胧细雨远望峰群也是云雾萦绕,若以湿墨法淋漓挥洒必定是人间仙境。但桂林夏季骄阳似火,空气湿度较低且昼长夜短等因素决定了云雾萦绕只能在雨后出现,转瞬即逝。若描绘桂林夏季的峰群,焦墨法也适宜。在热阳高照的时候甚至连山顶上的灌木也可看清,能见度极好。在刻画桂林的群峰时运用焦墨法,用笔中锋为主,行笔圆厚苍劲。不毛不燥,焦中发亮。皴法可融合折带皴和披麻皴表现山体,焦、枯墨色并擦,也可以运用枯渴墨色擦出灰色暗面,加强山体的厚度和丰富石头的肌理。
在漓江沿岸的植被物种丰富,其中最具特色植物中的是榕树,树干穿插多变,且树干上多附有气根,随树枝生长延伸落地而生。树体复杂,独木可成林。在焦墨法的运用上,可蘸取焦浓之墨以中锋双勾树干,渴墨勾出气根,树结以偏锋皴擦并用焦墨加强描绘,树根需逆峰起笔,画出树根扎入泥土坚韧稳固的特性。接着是乌桕树,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行笔走向表现树枝向上旺盛生长的形态。用墨近枝亦浓,远枝亦枯。些许枝干可用焦枯之墨抓其形,也可用没骨法绘之。同时要注意树枝的穿插及前后关系,切忌对称出枝,缺乏错落之美。再者是芭蕉林,可用焦枯之墨及粗细长短不同的线双勾芭蕉叶的外形,通过线的疏密及前后穿插组织表现芭蕉的形态和空间。竹子也是如此,或浓墨双勾立形,或以焦墨没骨写意,或以枯墨散笔皴点。
三、焦墨法对桂林山水笔墨语言探索的创作探析
帅民风先生,他笔下的桂林山水,恪守焦墨玄素纯净之美而又独具灵动,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野逸之趣。其焦墨山水画作品《登高远眺》,没骨树通过点、线、面三元素的穿插交错,墨叶如坠石,墨枝巧妙穿插,看似繁乱无比,实则乱中有序且虚实结合。画面中的山峰,受光面的留白与背光面的山形运用淡墨皴擦展现出峰群以及山石脆硬的肌理。江面的留白一直向后延伸,与弥漫在山底的云雾相通,使画面的前景与远景相互融合,渲染画面,云烟循环往复,峰群连绵不绝。一艘扁舟停靠在岸边,又多增一分渔家趣味。画面运用俯瞰式构图,又开阔了画面的视野,集平远、深远、高远于一体。整幅画面运用墨色的焦、浓、枯、渴、清表现丰富多样的漓江沿岸植被与山石纹理,以小见大,以简显繁,画里画外令人意犹未尽。《奇山之秀》《群峰碧韵》《伏波山之影》亦是如此。
林汉涛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不断探索焦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专注于焦墨山水画技法研究与创作。其焦墨山水画作品《漓江景色绝清幽》,他运用明净的焦墨刻画漓江,使其蕴含单纯安谧和灵动简洁的审美特质,画面呈现出苍茫古拙的桂林山水。运用焦墨衬托表现瀑布的形状和质感,即“瀑布用缣素本色,但焦墨作其旁以得知”。而焦墨的干笔可用于皴擦点苔,丰富画面,追求古拙、荒寒之趣。其焦墨山水《榴花映燃榕溪桥》以单一的墨色作画,下笔苍劲有力,墨色枯中带亮。林汉涛注重用笔用墨的书写性和写意性,同时也注重墨色虚实中的层次变化,描绘在沿岸一株石榴树下望向远处的榕溪桥,繁茂的树叶与榕溪桥掩映成趣,画面处理巧妙。同时沿岸排列着错落的山石,湖上停泊的扁舟以及河对岸的房屋与画面主体一起表明了画面风景的出处——榕湖,而石榴树上盛开的花朵则含蓄的表明了画面所呈现的季节——夏季。综上所述,林汉涛的焦墨山水画艺术特点既继承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特性,又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他独特的笔墨技法语言、形式风格和艺术品格。
肖舜之在进行水墨山水创作时,不仅对焦墨的技法进行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实践探索,同时他也进行了许多焦墨山水画写生,形成了其独特的焦墨山水画艺术风格。其焦墨山水画作品《竹子系列》,以叶和枝为基本形态的竹丛不仅表现出繁茂的诗境,且其点线面,黑白灰,交错穿插,亦是笔墨处理的直接效果。在这些竹丛的表现中可以看到丰富的笔墨变化。竹干凝重古拙,竹梢、竹枝畅快细劲,竹干若断若续积点成线,繁密的竹叶变幻疏密。肖舜之画中凌乱而琐碎的焦点和焦线在看似不经意的组合中是如此的和谐平衡,这种纵横淋漓的画面正是观者内心所向往的自由之地。画面不仅反映出画面黑与白、疏与密、空与实的节奏关系,而且还保留了笔墨自然松畅的呼吸韵味。将漓江烟云缭绕中人与自然相生相息的美感融入画面。
结语
就当今画坛来说,山水画的技法丰富多样。然而,焦墨法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统技法之一,以焦墨法绘桂林山水,可使桂林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更加丰富。综上所述,取材桂林山水,运用焦墨法,笔精墨妙、峰群写实、云烟入境。这说明了焦墨法不仅仅适用于表现大西北山川的雄伟豪放之姿,长江三峡的奔腾汹涌之势,皖南民居的安谧祥和之态,亦可展现出桂林山水的绮丽秀美之境。
参考文献
[1]李伟光著.焦墨山水画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6
[3]许烨鸣.谈焦墨山水的审美取向[J].国画家,2013(3).
[3]邵长蕾.《程邃焦墨山水画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