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优化研究
2020-08-14李季
李季
一、引言
在这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需搭上“互联网+”这辆高速发展的列车,电子商务与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服务产业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实现货物实时跟踪,提高配送水平,为农产品上行和下行带来新的发展理念,提升产品区域和国际竞争能力。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三农问题,将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各领域紧密融合,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流通环节有待提升
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靠常温物流,再加上农产品在输送过程中用时长,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筑欠完善,导致果蔬、肉类、水产之类的农产品出现损坏、腐烂变质的情况,从而加大了经济损失。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物流成本较高,物流冷链体系还不完善,生鲜农产品储存箱建造数量、专用仓库较少,冷链技术和设施设备匮乏,特殊用的低温库、冷藏库、立体库更是少之更少,农产品受到保鲜技术和保鲜成本的制约,其保鲜储存率较低和损失率较高。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本实现了从采摘到销售者手中全程低温保鲜,生鲜农产品的损失率非常低。
2.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
面对供需多变的市场,因无法预测需求市场的变化,对销售信息缺乏了解,造成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加大了生产者的市场风险;因农产品品种,农药、化肥和添加剂使用情况是否符合标准,使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存在怀疑,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风险。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物流链中每一个环节的信息准确透明不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库信息匮乏,政府发布农业相关政策和信息网站较少,乡镇网络信息沟通手段缺乏。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领域应用的物流信息技术较少,农业生产的分散状态以及信息链的阻断,导致政府难以监管和政策指导。
3.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的道路规划和建设相对薄弱,道路公里数较少,路面普遍不宽阔、不平坦,严重加剧了农产品运输和配送物流时间和成本,降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效率。农村物流服务站建设较少,分布不均衡,不能有效满足农民的需求,使农产品销售成为难题。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健全,大部分的农民要自己解决农产品的运输问题,农民将农产品采摘之后直接卖给批发商,零售商不是直接到农民手中而是到批发商甚至是代理商进行采购,增加了太多中间不必要采购环节。随着农产品在网上交易量不断增加,因农村一部分地区还没有安装互联网,农民上网比较困难,农民获得电子商务物流专业化知识水平不高,农民没有很好的掌握互联网交易平台,增加了农民在互联网交易上的风险。
4.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标准化不完善
由于中国农产品类型繁多,現行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地区标准等,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标准,很多农产品符合本地区的执行标准,但是很难跨越省市甚至走出国门。农产品标准的执行中,政府出台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和监督措施监管不严,很多农产品随便贴上相关认证的标识,造成了在市场销售过程中缺少产品的规格、质量等统一标准,降低了农产品交易的安全性和购买诚信度。种类繁多的农产品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物流模式相较单一,物流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目前都缺乏相关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经验,缺少专业化的营销人才队伍,农民对信息采集、行情分析、策划推广和网络营销等方面都比较欠缺。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建议与对策
1.优化物流冷链供应链管理
优化农业产业基础做起,优化和压缩整条物流供应链,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从前端生产地到后端的消费地都采用低温冷链保鲜。调整物流分配方案,优化物流冷链配送,提供社会化冷链物流服务,共建区域性冷链物流设施,确保物流模式更便捷,高效,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发生变质腐烂。改进农产品物流冷链流通技术,提高物流冷链效率,鼓励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在精细加工和包装上的创新,改进和创新保鲜技术和包装技术,从而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增强农产品在区域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提高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建设好规模性的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和产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借助互联网信息处理领域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作为指导农产品的宏观调控数据。建立农产品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和安全食用指标等标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的空气污染、土壤有机物含量和水资源监测等,合理安排使用有机肥料和农药,使这些信息在农产品的销售二维码上可以清晰准确的查询到。通过积累的数据经过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等技术,指导如何调整物流的分配方案,如何预测农产品销售量,如何快速选择销售点等关键问题。农产品生产者积极利用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平台了解市场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准确进行耕种和生产,农产品营销者大胆进行网上销售和建立直销网络,增强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物流运输向高效,智慧的方向发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网络设备、电子数据库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信息安全服务等网络基础施设的建设,切实保障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建立大、中型城市集中农产品物流中心,统筹规划建立起专业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冷冻、冷藏等先进的储存设备,发挥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节点作用。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向周边地区分散分布物流网点,构成生产—消费者的模式,缩短运输成本和时间,减少农产品物流的流通环节降低物流难度,推进农产品“绿色通道”,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目标。完善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将物流公司组织联盟,使各自有效的物流资源充分利用,形成同批发市场相连接的市场网络,确保农产品跨区域运输的畅通,减少资产浪费以及仓储运输中的固定成本。
4.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和增强人才建设
政府应明确和加强农产品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农产品物流发展大力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建立更完善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大力倡导和肯定农产品物流的法律法规,使人们信赖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消费方式,在网上购买农产品也是一种安全的购物体验,消除消费者对于农产品新鲜、安全和品质的顾虑。政府可以从政策与财政层面积极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的问题,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依托高等学校积极开设相关专业、企业精细职业技能短期培训、电子商务能人分享网络视频共享等方式对人才进行建设。
四、结语
针对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在流通配送、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市场标准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对策,合理调度各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运作效率,为促进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伦肇亮,郭秋芳.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世界农业,2017(08):106-110.
[2]许媛.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4):61+65.
[3]齐丹. “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优化研究[J]. 农业经济,2019(01):139-140.
[4]路静敏,陈薇,曹树贵. 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协同模式研究[J]. 价格月刊,2016(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