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意义与建议

2020-08-14李欣然

青年生活 2020年28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治理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各领域如火如荼的开展。志愿服务在我国已进入有秩序、有组织的阶段,并且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志愿服务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为此在社会治理中,需要对志愿服务提出更好的建议。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治理;志愿组织

一、志愿服务的相关概述与价值

在具体研究志愿服务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前,我们需要全面系统的理解志愿服务的相关概述与服务类别。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个人、社会中的正式志愿组织或者非正式志愿组织,自愿的、不求回报的向社会或者他人所提供的服务工作。这种志愿服务工作是需要付出每个参加志愿服务的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其目的就是改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实现社会整合;其核心特征就是自愿性、公益性、无偿性、组织性。“奉献、有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的精神。

除了我们所理解的一般含义的志愿服务以外,志愿服务还主要特指应急志愿服务,应急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的构成之一。应急志愿服务是由应急专业志愿者组成,应急专业志愿者是指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志愿者,与其他形态的志愿者相比,在日常生活中的演練是必不可少的,演练不仅能使应急专业志愿者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能磨练其精神意志,这也是应急专业志愿者所必须具备的要求。有学者把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志愿服务组织者定义为应急专业志愿者,他们主要是针对医疗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其他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安全事件进行预防、备灾、紧急救援等而实施志愿服务的志愿者。

志愿服务的服务对象具体分为以人为主的服务对象,及与社会事业为主的服务对象。以人为主的服务对象首先包括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及遭遇灾难或者身处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对于这一群体我们除了要为其提供生活物质保障外,还需要安抚他们的心理;其次是有困难的企业、离退休职工和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医疗保健和日常生活的志愿服务;再者就包括农村青年文盲、民工等群体,对这类群体我们可以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村进行“扫盲活动”,可以为他们提供教育、技能培训;最后包括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社会英雄及其家属,志愿服务活动对准英雄及其家属的生活照料、子女家教等任务,对这类群体进行服务的特殊之处就是将服务对象扩展到了为帮助别人的人进行服务。以社会事业为主的服务对象包括社区、公益事业、社会治安和自然环境。其中社区主要是指我们的志愿者为社区成员开展志愿服务;公益事业是特指应急志愿服务活动;社会治安是志愿者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自然环境这一服务对象便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才产生的,在开展此类活动时,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与我们志愿服务对象相对应的就是志愿服务的服务类别。志愿服务的服务类别具体包括助学助老助残、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做社会公益性宣传工作、生态建设、抢险救灾、扶贫济困、文化建设、西部开发等。

志愿服务之所以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是因为志愿服务对个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志愿服务的价值包括精神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精神价值是一种超越社会物质的价值,它可以彰显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社会价值是指志愿服务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信任,促进社会进步;教育价值是指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经济价值是指志愿服务的特征是无偿的,所以志愿服务可以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创造出社会经济价值。

二、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意义

对于进行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个人来说,首先从思想精神方面而言,志愿服务能够激发志愿者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志愿者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品格,使其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和心灵上的净化;其次,志愿服务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可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志愿者的知识视野,并且志愿服务项目的不同涵盖了不同有关志愿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一些应急志愿服务,更是需要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储备,而我们的志愿组织会进行一些专业的培训、为志愿者之间的经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志愿者拥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提升机会。最后,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从而进行社会治理是我国公民尽责的体现,志愿者本人可以亲身经历一些社会中的人和事,从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于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进行志愿服务的服务对象来说,他们往往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身陷困境不能依靠自身力量摆脱的人,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志愿服务是一种具有个人化、人性化、全面化的服务,我们的志愿者能够帮助这些弱势群体走出困境,迎向阳光。志愿服务会根据不同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正在遭受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改善当前的生活状态,改善当前的生活质量,这是志愿服务的解决现实问题的作用;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真诚的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把社会中的善与爱传递给服务对象,使服务对象拉近与社会的距离,使其感受到同理心,同时可以改善服务对象自卑无助、对社会的疏离感,还可以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灵上的安抚,使服务对象感受到爱,把他们拉近生活去感受生活的美好,重塑对生活的信心以及对社会的归属感,这是志愿服务在精神方面的作用。

对于社会来说,志愿服务可以弥补政府与市场的内在机制缺陷,志愿服务通过大量的社会服务弥补政府所顾及不到的地方,满足人民对社会保障、精神保障方面的需求,从而缓解政府的压力,维持社会稳定。志愿服务为人与人的交流提供了机会,人与人之间可以更好的感受互帮互助的美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信任,降低彼此的顾虑和距离感,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志愿服务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是要靠我们每一个公民来实现的,我们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义务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而参加志愿服务就是为社会进步作出努力。志愿服务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志愿者在对服务对象进行服务活动是,可以在社会上传递爱,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也是当代民主政治的要求,志愿服务可以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公民提供了一个自我管理的模式,提高公民的社会认同感,增强了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建议

完善志愿者保险制度。政府应完善有关志愿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志愿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逐步扩大对志愿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根据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长为其购买相应的保险,从而保障志愿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减轻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时的顾虑。

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虽然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偿的社会服务,但对志愿者进行个人激励的行为,可以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且缓解那些长期投身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可能会出现的懈怠心理,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对于社会来说,通过完善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志愿者抱以更大的热忱进行志愿服务,能够使社会治理的预期效果得到更好的实现。

加大志愿服务财政支持。各级政府应当设立有关志愿服务的专项财政保障,不仅要完善政府购买志愿服务的工作,更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志愿服务的资金筹资渠道。通过政府支持,接受社会项目赞助等渠道解决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活动经费、阵地、专业指导人员等问题,确保志愿服务的正常开展。

推进创新型志愿服务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创新是基础,志愿服务工作也应当如此。現阶段,志愿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是志愿服务内容创新较慢。我们应当运用新技术来改革志愿服务方式,开辟新的服务领域,丰富服务活动内容,提高服务效率,满足更多民众的服务需求。

规范志愿服务队伍。近年来的志愿者队伍逐渐扩大,因此规范志愿服务队伍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工作,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出台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将专业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设为重点,完善志愿者管理机制,从而构建一个管理有序、素质过硬的志愿服务体系。

优化志愿服务文化环境。想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是必不可少的。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软件,向公众普及有关志愿服务方方面面的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经验,同时也要宣传一些志愿者的感人事迹,树立优秀志愿者为榜样,从而使更多的人愿意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弘扬志愿服务文化。任何能够在社会上长期存在的事物,关键就在于文化。当今社会,志愿服务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它以常态化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了我们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经。因此,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志愿组织要加强弘扬志愿服务文化,让公民了解什么是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使公民意识到志愿服务是我们每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结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正是在这种大繁荣的背景下,我们更要发挥志愿服务这个大平台的作用,传播正能量,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促进社会和谐,为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湖北省武汉市青年创新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民革党员、江岸区政协委员 王意.推进志愿服务助力城市社会治理[N].2020-04-27(006).

[2]王意.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助力城市社会治理的建议[J].团结,2020,(02):52.

[3]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郑功成.多管齐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N].2020-03-26(001).

[4]申明远.社会治理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的生成逻辑[J].延边党校学报,2019,35(06):62-66.DOI:10.16332/j.cnki.cn22-1302/d.2019.06.013

[5]“志愿服务+”跑出社会治理加速度[J].中国共青团, 2019,(12):2.

[6]张强.在社会治理创新格局中深刻认识新时代志愿服务[J].中国社会工作,2019,(34):4-5.

[7]代恒猛.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社会工作,2019,(34):8-9.

[8]赵显富.发展慈善和社会工作事业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J].中国社会工作,2019,(33):10-11.

[9]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刘洋.提升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化水平[N].2020-06-22(002).

[10]李达军.论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6):22-23.DOI:10.16871/j.cnki.kjwhb.2020.06.010

[11]昌平.弘扬志愿精神 引领时代风尚[N].2020-06-20(001).

[12]党秀云.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与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2019,(11):118-123.DOI:10.19735/j.issn.1006-0863.2019.11.18

[13]张怀德.志愿服务制度建设[J].智库时代, 2020,(02):287-288.

[14]吴海鹰.在参与社会治理中推进巾帼学雷锋志愿服务[J].雷锋,2019,(12):7.DOI:10.19564/j.cnki.leifeng.2019.12.003

[15]张翼.志愿服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大有作为[J].雷锋,2019,(12):9.DOI:10.19564/j.cnki.leifeng.2019.12.007

作者简介:李欣然(1995.06-),性别:女,回族,籍贯: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社会治理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