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展心理学对青少年时期榜样教育的分析

2020-08-14曾旭

青年生活 2020年28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榜样

曾旭

摘要:对于榜样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榜样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对于榜样这个问题,从小到大一直都存在生活之中,而榜样教育也是在各个时期的教育中多次提到,而且在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不用的榜样教育,这些内容在不断影响着青少年,对青少年心理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从榜样以及各种榜样教育谈起,运用发展心理学理论对榜样和榜样教育对青少年心理成长以及意义作简要分析,探讨榜样教育的心理机制以及对自身发展的心理意义。

关键词:榜样;榜样教育;发展心理学;自身发展;心理意义

一、榜样及榜样教育现象分析

从上学开始,身边学习比我好的人,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事例也在不断影响激励着我,让我不断向他们看齐,把这类人当做自己的榜样。在学校,从小都是成绩放在第一位,在老师眼里,我们要以成绩好的同学为榜样,在心中渴望成为别人眼中的榜样,不断激励自己成长,心理不断成熟。在家庭,长辈的教导,通过其他孩子的优秀表现来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榜样意识,从而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成长。不同时期,不同身份,榜样无时无刻都在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着重要影响,那榜样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又是如何让心理发生变化的?又是如何对青少年的自身发展产生心理意义和怎么样的心理意义呢?这些问题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

二、榜样以及榜样教育的心理机制

1、动机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动机是在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内部条件,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因此,榜样教育研究要从人们的需要出发。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就是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即诱因。榜样教育就是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和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受教育者通过鲜明、生动、形象的榜样作用受到激励、感染和熏陶,从而树立起奋斗目标,朝至高、至善、至美的方向努力,最终完善自己的人格。

2、认知

认知过程是一个人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认知是一切心理关系的基础,人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由此可见,认知是以一定的心理发展为基础的,榜样教育应遵循人的认知发展的规律性。

3、情感共鸣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一般而言,需要得到满足就引起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一般而言,积极的情绪状态会成为行为的积极诱因,当人们对某一事物或人抱有好感时,接受、认同、选择这一事物就比较容易,情绪的偏好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之一,如果榜样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能使学习者产生情感共鸣,學习者就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由于榜样教育比一般的道德教育包含有更多的关于价值、态度和情绪体验内容,因此,在榜样教育中,情绪、情感对学生接受榜样的影响作用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榜样教育充分重视情绪、情感因素,真正做到动之以情。

4、内化

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环节在于道德内化。所谓道德内化,就是将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榜样教育效果的重要体现是受教育者的知行转化。榜样教育只有使学生将榜样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形成自觉自愿的意识,才能指导学生的行为。榜样教育应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帮助受教育者自主内化榜样的精神品质。由于个体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以及成长环境和经历各不相同,所以道德内化的程度、效果并不一样。面对同样的榜样教育,学习者的表现并非一致,这是由于个体所接受的、认知的、内化的程度不同。所以,榜样教育就要结合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道德内化的特点和规律。

5、外化

每个孩子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高级价值的本能需求,在良好的条件下,人们渴望表现出这些高级品质,例如爱、友善、慷慨、诚实、正直和信任等。因此,受教育者本身具有榜样行为表现的潜能,教育者应充分引导,促使学习者的行为表现。首先给与积极关。在儿童自我还未完善时,需要家长、教师、社会中的他人对孩子的好行为给予积极看待,逐渐让孩子懂得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其次给榜样行为给予积极反馈。班杜拉认为,榜样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不影响模仿者的学习,而对学习者是否将已经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榜样的真正威力、魅力在于人们效仿榜样之后的收益。因此,社会应给榜样行为适当的奖励。

三、总结

综上所述,榜样和榜样教育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地位,青少年通过动机,认知,情感认可,外化以及内化以达到对榜样的真正心理的接受和认可。其实榜样对我们来说,是从心理全方面对榜样进行认可的过程,这需要榜样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共鸣之处,才能让青少年真正得到心理的成长,这也是榜样的意义。而榜样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青少年应该理性的面对榜样教育,对于自己不认可的榜样教育可以选择不接受或者等到价值观改变后再去认可,没有必要将榜样教育上升为必要教育,让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担,这也让教育者更加慎重去选择榜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参考文献

[1]朱小蔓. 育德是教育的灵魂 动情是德育的关键[J]. 教育研究. 2000(04)(7-8)

[2]袁文斌,刘普.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 2010(01)(122-123)

[3]田万生.  《青少年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4]袁文斌.  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0

[5]范中杰.  论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时代特征[J]. 教育科学. 2001(02)(49-50)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榜样
好的榜样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榜样教育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榜样教育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小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大学生榜样教育体系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