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长镜头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分析

2020-08-14苏惠卿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6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业余生活有了更多选择,而电影正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消遣方式。因此,电影的拍摄技巧也是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长镜头理论的发展与变化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长镜头理论发展与变化的人群带来帮助。

关键词:长镜头理论;发展与变化;巴赞

引言:长镜头在拍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巴赞提出了长镜头理论之后,长镜头便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研究。这种使用一个镜头便能够拍摄出完整段落的方法能够体现出非常自然的美感,因此,有必要对长镜头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展开分析。

一、长镜头理论的意义

长镜头出现的时期很早,自从有了电影,便有了长镜头,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通常使用的是固定机位得出的原始长镜头。在当时,因为蒙太奇的出现导致短镜头在影片的使用中占据了更多比重,直到安德烈·巴赞的出现提出了长镜头理论,让长镜头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使用长镜头时,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导演想要体现出的故事情节,并且让整部影片更加富有真实性。而随着人们观点的变化,长镜头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改变,长镜头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现实主义,而是更加的随心所欲,通过长镜头既能够加强真实感,同时又能够提高影片的氛围。

二、长镜头理论的发展与变化

长镜头的理论是由巴赞所提出的,但是长镜头的使用早在之前就已经被运用在了很多影片之中,长镜头的发展正是由这些优秀的影视人所推动的。自从在电影中有了声音的加入,才让长镜头的使用多了起来,在默片时代,几乎都是使用蒙太奇来表达影片的故事情节。比如,在那个时代拍摄火车时,需要先拍火车再拍浓烟,最后才是火车的正式启动。然而在影片中有了声音之后,通过长镜头加火车声音,就能够更好地体现出火车的开动,这种拍摄手法的革新为所有观看电影的人带来了更好的观影体验。而且,因为景深透视以及移动摄影的出现,也是让长镜头的发展有了质的提升。因为摄像机的轻盈,在实际拍摄中通过移动摄影,就让镜头不再局限于单独一个点,而是拥有了更多的变化,无论是远、近、中景的变化还是特写的提升都让拍摄效果提升了一个档次。比如,在《公民凯恩》中,通过变焦镜头的使用,童年凯恩玩雪时便采用了固定拍摄点,并且通過渐变使得拍出的场景有了更多的变化。即使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并没有使用推拉拍摄,但是实际的拍摄效果依然拍出了推拉的感觉。在这种拍摄效果下,长镜头的运用显得更加自然、和谐。

电影发展这么多年,长镜头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无论如今的拍摄手法多么细腻,长镜头依然能够保持其特殊的魅力,长镜头通过其无与伦比的真实感在拍摄过程中始终留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通过长镜头的连续拍摄,镜头内的所有景物都被充分地运用起来,无论是画面层次感还是自然光的运用,都能给人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长镜头的使用,能够将镜头内的人、事、物合理地融合起来,在实际拍摄时,通常会对长镜头采用不干预的拍摄原则,在拍摄过程中通过旁观者的角度来保证拍摄效果的客观程度,以此来还原出最为真实的场景,长镜头的拍摄并没有后期的人为拼接,因此对于强调真实性的拍摄中,长镜头得到了更多的运用。比如在动物世界这一类纪录片中,对于长镜头的使用远远大于其他影片。

除了真实性之外,信息量大同样是长镜头拍摄的特点之一,如果拍摄的影片需要体现出更多的内容,不同于蒙太奇的拍摄手法,使用长镜头进行拍摄能够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思维。通过长镜头的递进,能够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莫斯科不相信眼里》中有一组经典长镜头,被抛弃的卡捷琳娜在长椅上坐着,镜头拉开出现一组组生活画面,匆忙的行人、悠闲的老人、快乐的小孩子、空中飞舞的金色树叶,这一组组美好的事物通过长镜头反映出来,既能体现出生活的美好,又能够使观众感受到卡捷琳娜的无助,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在拥有巨大信息量的同时也不会让观众感觉到混乱。长镜头理论的发展与变化,能够保证长镜头在拍摄中的地位不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被淘汰,反而随着不断地发展变化,长镜头可以在时代的影响下变得更加经典。

三、长镜头在发展过程中的运用

最开始巴赞在提出长镜头理论时,是将其作为与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一种理论,然而因为长镜头理论的发展与变化,有人提出长镜头是镜头内部的蒙太奇,可见虽然两种理念各不相同,但是拥有相互借鉴的作用。在现在的电影中,长镜头也并不是与蒙太奇相互对立的姿态出现的,反而会相互融合对方的优点,在目前的电影中,长镜头在出现时,有时并不是以现实主义为拍摄理念,而是为了让故事情节表达得更为完整,才使用了长镜头拍摄。通过有意识地结合故事题材,结合长镜头拍摄的美学特点来使用长镜头。这种理念上的转变,就是长镜头理论的发展与改变体现出的效果,保证了长镜头的拍摄多样性,既有了创新,同时又不会抛弃原有的理论。

目前的台湾电影就有着大量长镜头的运用,在影片的实际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使用很多时候都是固定的,这种拍摄手法就是从第三方视角来进行内容诠释的,这种拍摄就像看着别人故事的眼睛,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导演对于故事内容的思考。比如杨德昌拍摄的《一一》,在整个电影的拍摄中,采取了大量的固定机位来进行长镜头拍摄,在影片中人物的特写镜头很少出现,通过使用大量的中、全景拍摄,让整部影片显得非常真诚,在观看中能够感受到杨先生对于生活的感悟。而在伊朗有着新电影之父之称的阿巴斯,在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也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拍摄手法,但是在拍摄时并没有使用大量固定机位,而是将镜头一直对准这小主人公进行移动拍摄,在影片中将小主人公的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所有观众都能够感受到小主人公无助的内心,引发观众对生活的思考。

而目前更为常见的长镜头运用,就是在商业电影中出现的长镜头,对于不同的影片,长镜头的表达内容也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哪一种长镜头的使用都能够体现出长镜头在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与改变。比如,在好莱坞电影《恐怖地带》中,仅仅在影片开头就使用了足足五分钟的长镜头,而这个长镜头为整部影片增添了色彩,这个长镜头的作用有两种:第一,通过这组镜头为观众介绍了联邦传染病研究所的内部情况,从一级传染实验室到四级传染实验室都有体现。第二,这组镜头确立了全片的整体基调,根据实验室等级不同,内部人员的防护严密程度也有所不同,从低级实验室的自由出入到高级实验室的层层把关,为整部影片提供了神秘色彩以及恐怖氛围。而在《巴顿芬克》这部科恩兄弟的获奖影片中,开头同样使用了长镜头拍摄,这组长镜头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在拍摄时镜头首先跟随竖直的绳索向下移动,在出现操作员后,镜头便跟随操作员右摆,右摆后镜头发现一个拿着报纸与喇叭的人走向前景大喊,这时出现一个戴眼镜的人看着前面,当摄影机继续右摆时才让观众了解到这是幕后舞台。结合这种种条件,观众才发现最开始的一排绳索便是开启舞台的机关,而拿喇叭的人可能是舞台报幕人员。这种长镜头的运用既复杂又有趣味性,实现了镜头内部蒙太奇,虽然使用的是长镜头拍摄,但是在拍摄时始终留有悬念,让观众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还有一种经常出现的长镜头,这种长镜头最为特殊,比如马丁·斯科塞斯拍摄的《四海好家伙》,在亨利讲诉自己与女朋友的第一次约会时,采用的就是长镜头,这组场景的使用不仅体现出了餐厅的拥挤,同时体现了一个小混混在加入黑社会后,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这样的长镜头在使用时往往多出了一种仪式感。

结论:总而言之,长镜头理论在不断地发展与改变,在目前的影片中,长镜头不仅仅体现了现实美学,同时应用于气氛调节与突出格调。这种发展与改变使得长镜头在影片中有了更多的可能,是对原有长镜头理论的一种完善,相信随着更多人关注长镜头,长镜头的发展也会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刘士锋.长镜头如何在影片中做到“恰如其分”——以剧情为视角[J].艺术教育,2020(01):130-133.

[2]陈琳娜.数字长镜头的影像特征与美学嬗变[J].电影评介,2019(12):61-64.

[3]王彬.《路边野餐》:长镜头中的东方诗意与魔幻时空[J].戏剧之家,2018(08):107+119.

作者简介:

苏惠卿( 1999-10-),男 ,汉族 ,籍贯:河北石家庄,学历:本科,职称:学生,单位:河北大学戏剧与影视文学系,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