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2020-08-14张镜娴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比兴诗经

摘要:“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根本,“比兴”含义十分复杂多变,随着时间地不断变化而逐渐被改变、被充实。通过梳理“比兴”有一种方向,兴的作用,通过情感将比喻和抒情的作用来得到强化。同时,“兴”也逐步成为一个重点的审美对象。

关键词:“比兴”;《诗经》;审美作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随着《诗经》的广泛传颂,其中的比、兴手法也在以后的文学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诗经》历经时光的洗礼,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被广泛运用,成为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准则。

一、比兴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比兴是其中比较常用的写作手法。“比兴”二字常常联用,专门用来有指示寄托之意。“比”是对人或物进行形象的比喻,使物体本身的特征进行突出描写。“兴”有比喻之意,而二字联用则专有寄托情义之意。《诗经》内容包含甚广,包含风、雅、颂、赋、比、兴“六义”。全书贯通用“风”、“雅”、“颂”来进行分类,而“赋”则是直接铺陈手法前后相同,比喻明显,而“比”就是比附的意思;“兴”是起兴的意思。用来将事物进行比较,用贴近的类比方法对事物进行解释;因物起兴的,依靠对事物的微妙细致的观察来进行情感的寄托;因为物体寄情,所以起兴的手法合理;因为比较事物,所以比喻也得以成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情感的不同,诗人的比喻手法也发生了变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比兴”是一个丰富含义的概念。《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集,大多数采用的是“比兴”手法。

二、《诗经》中生动形象的比兴手法

(一)比

比是比喻和比较。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描写的事物并不一定是诗人真正想要歌颂的对象,而是用比喻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比,就是以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在某方面进行形似的比方,或是用抽象的事物来说明某件事的道理和情感,或者借所渲染的事情来进行对某件事物的描绘,突出事物的形象。《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在文章的运用方面有具体的情况,一是通篇进行而是部分段落运用。

(二)兴

“兴”,即起兴,在诗的开头。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兴,就是在诗歌中借以其他的事物来歌颂所要表达的词语。“兴”就是起兴,即在其他事物的帮助下成为诗歌的开端,以唤起后文要歌颂的内容。兴,从异从同,本意就是大家共同举起一样东西的意思,进而引申为兴起,起来的意思,后来就有了起兴的意思。《诗经》中的“兴”就是使用这种手法,来引发主题。而“起兴”本应是一个动词,但是作为一个表现手法来理解,则是名词。这也是汉语中动词名词化的一个常见的变化方式。

而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指“发端”作用,由物体来借以引起情感思想的作用,物体与情感不一定是内容上的关联,也可以是音乐上的联系。而另一种的情况是隐晦的意思,浅而准的解释其含义,以联想为所写诗歌进行引进所要比喻的内容。

像我们看到的一样,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后代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也很多。

三、比兴的目的

《诗经》中比兴的目的有正用也有反用。正用通常以物颂人、或进行同类事物的美好对比,而反用则是对诗歌所描绘的讽刺。

(一)正用

1、《诗经》大多用比兴手法来对人物进行赞赏,人物相貌、品格或威武雄壮等。例如:《周南·桃矢》、《陈风·月出》、《郑风·有女同车》是将人物容貌美丽的;《秦风·小戎》是说人物品德高尚的。

2、以美好行为比兴的篇目。《关雎》以一对雎鸠鸟起兴,引出君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鸳鸯》中的鸳鸯在被捕猎时仍旧不离不弃,没有“大难临头各自飞”,由此引出对夫妻完美爱情的祝福。

(二)反用

1、讽刺。许多事情连动物都能够做到而人却做不到,连动物都不如。《秦风·晨风》中以鹞鹰会在林中栖息借以讽刺那些连家都不肯回的男人。

2、感叹生活的不如意。在某一时期,流离失所、有家却无法回。《王风·黍离》中黍子黄米正在生长,曾经的繁华成为过去,家园被荒芜所覆盖,满目疮痍彷徨不忍。

四、不同角度的解说

1、措辞的解说。朱熹的《诗集传》中“兴者先言物以引起所言之辞。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在朱熹地解说中,强调比兴是一种修辞手段,一种语言技巧。对于这种解释,部分文人学士是认可的。

2、文学的解说。①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有三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有尽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在钟嵘看来,三者都是文学的方法。因为运用赋比兴都要“干之以风力,润之者丹采”,其中,对兴的又以“文有尽意有余”来解说,这就把“兴”含蓄的文学功能说的比较清楚。

综上所述,比兴是《诗经》中经常会用到的写作技巧和手法,这也是《诗经》中的特点。在《诗经》中出现的花鸟树木、鸟兽鱼虫又或是没有生命的物体,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出现而是作为寓意的存在,或讽刺、或赞赏、或感慨。《诗经》里的语言都是一些时代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也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相互聯系,这些都为《诗经》增添了趣味,成为了独特的风格体验。

注释:

①童庆炳.《文心雕龙》“比显兴隐”说[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参考文献:

[1]潘澎.《诗》“比兴”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8(03).

[2](南朝梁)刘勰著.文心雕龙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宋)朱熹集注.诗集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

张镜娴,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8级美术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比兴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谶纬比兴:伪满戏剧发生的文化阐释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试论虞山诗派对晚明吴中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巧用《诗经》解难题
建安五言诗比兴艺术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