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

2020-08-14陈璇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0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

陈璇玲

【摘要】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语文都是一门不可替代的基础学科,多数教师在教学时过分依赖教学大纲,忽略了教材内容本身的教学意义,导致学生虽然能够逐字逐句分析教材课文内容,但是对课文内容涉及到的生活现象、科学原理等一知半解。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因此,本文主要以2018部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通过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弊端,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提出相关的生活化教学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

小学是学生摄取知识、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作为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启蒙阶段,小学教育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阶段的关键教学科目之一,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字、词、句、段教学,能够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新时代教学背景下,通过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拥有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使学生懂礼义、知廉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法根生蒂固,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语文教学的真实意义,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抛开传统学习思维对自身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中出现的生活现象不理解,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一、传统教学思维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第一,课堂形式死板枯燥,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采取的教学形式较为枯燥、无趣,教师通过预习、教学、重难点讲解以及课后复习等方式,按部就班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仅通过阅读课文、生字教学、重点句段理解等方式进行教学,单调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不利于师生间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性通过记录大量笔记进行学习,缺乏思考能力,降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第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度依赖教材,忽略教学灵活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时,过度依赖教学大纲、教辅资料和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忽略教学灵活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只知道利用教材知识进行解答问题,无法将涉及到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转化到生活中。

二、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小学课堂意义

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小学课堂的意义,主要有两点:其一,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能够使学生尽可能面向现代化,摆脱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带来的弊端,避免学生养成固定的学习思维,通过结合生活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教授通过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将生活知识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常识和生活知识,提高学生知识获取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使学生養成留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第一,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和剖析教材知识点,通过有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在三年级上册习作练习中“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就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作,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通过网络、新闻、电视媒体等方式,描绘自己所认识的这个世界,使学生通过文字叙述的方式,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向往之情。

第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为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改善现有的教学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进一步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教学现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在进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采取情景对话和表演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演绎课文内容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什么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进一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第三,从生活角度出发发掘语文元素。在教学过程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发掘语文元素,使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平时下雨时的场景,亲自感受下雨时的气温、天气变化以及人们的情绪等,使学生通过在实际生活中,领悟课文《秋天的雨》所描绘的场景,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模仿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去描写自己眼中的秋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四,利用第二课堂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语文魅力。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除了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场景等教学方式以外,教师应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带着语文问题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更好地领悟生活,感受生活中语文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自然的美,使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户外教学等方式,真正感受大自然的声音,使学生能够将课文中描述的声音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真正记到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生活化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生活实际锻炼学生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教材中出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氛围。通过将生活和教材内容联系在一起、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从生活角度出发发掘语文元素、利用第二课堂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语文魅力等方式,为学生打下更加坚实的语文基础,帮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姚兴祥.让“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460-462.

[2]方梅.让生活“叩响”小学语文课堂之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54-155.

[3]张杨.走进生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9(20):23-25.

[4]张妍.让小学语文课堂插上“生活化”的翅膀——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6):151.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