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探究

2020-08-14蔡丹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0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小学

蔡丹梅

【摘要】基于我国快速的发展,在教育方面特别注重培养素质型人才,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具备较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德育教育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课堂教育是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将德育教育深入贯彻下去,本文具体探究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要求,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信念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教育中不断完善德育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基于立德树人的前提下进行小学道德教育,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要恰当地选择教育时机以及教育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时不断完善及道德观念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树立好榜样作用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我判断能力,对事物的认知正处于基本构建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周边的人或事物能够直接影响他们的认知形成。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接触的主要人员,在课堂中,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会观察并模仿老师的一些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老师的一些观点、一些思想。另外,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学生对教师的行为表现具有较强的趋向性。因此在小学阶段,为了不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必须要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出良好的榜样,从而对小学生产生正面影响,要保证可以在生活中、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中去影响学生。加强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从各方面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以及教学能力,要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

教师要保证自身的穿着打扮得体,举止谈吐文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应该积极地遵守职业道德。例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态度温和,能够真正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尤其对于差等生来说,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教师要言出必行,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到遵守纪律,例如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为学生树立榜样。另外,要善于抓住德育教育的时机,善于观察学生日常的行为举止,尽早发现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积极做好引导,并使其能够改正。

二、重视心理疏导以及人文關怀

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处在较为开放的时代,能够从四面八方获得各种信息来源,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接受能力,具备较强的个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德育时,也应该对其形式以及方法进行创新,要保证能够紧跟时代的潮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教育部要求学校在实施德育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以及恰当的心理疏导,这就要求学校中的教师以及管理人员不断创新德育,引进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鼓励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科老师以及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以及教学方面的学习,确保能够在教学以及管理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更容易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监督学生进行自我道德管理以及约束。教师要以身作则,可以将一些德育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保证能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坦率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沟通桥梁,使学生可以更加信任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可以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采用心灵沟通技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正确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自我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成长。

三、重视德育的实践

教师要认识到进行德育的重要性,要对以往灌输式教学进行创新及改革。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要确保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兴趣以及个性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同时还要注重教学,要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要确保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可以多使用一些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到道德品质的魅力,让学生能够对道德认知有更深入的了解。

具体来说,要将德育与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对于班主任而言,要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渗透德育,依托于班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德育。而各科老师应该将德育内容有效地渗透到学科知识中,使二者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丰富知识内涵,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在语文科目中,我们要学习《元日》这一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我国传统节日的视频、文字、图片等各种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些节日的魅力以及文化特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回忆起过节日的一些活动,从而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感悟到爱国之情,最终让学生表达出他们所喜欢的节日。在课堂中渗透德育育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珍惜生活、努力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爱国情感。

四、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德育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学生可以将自身的道德观念应用在实践中,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必须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能讲一些假大空的内容,要确保道德教育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同时,也必须充分的考虑学生现有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合适地确定德育的内容。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培养小学生的环保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观察放学回家途中是否有垃圾;老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是否有公共事物被破坏的现象、是否有环境污染、乱扔垃圾等各种问题。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向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环保的知识。在植树节时,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植树运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使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深刻地了解植树节的意义,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念。

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阶段来说,实施完善的德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小学生的个性特征等各方面内容,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究最为恰当的德育方式,确保能够将德育有效融入到各个学科中,构建科学的德育体系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参考文献:

[1]吴楠楠.立德树人,成人成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华夏教师,2020(02):65-66.

[2]陈志金.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C]. 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2019:95-96.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小学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