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0-08-14魏静梅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海底隧道工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客观看待海底隧道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隧道工程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海底隧道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从加强海底隧道工程的施工监督管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加强风险防范等角度提出了基于海底隧道工程的海洋生态环境防护策略,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海底隧道工程;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Abstract:With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China's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the subsea tunnel project has ushered in a good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How to objectively treat the impact of subsea tunnel project on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unnel project and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industry.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subsea tunnel project on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puts forward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subsea tunnel pro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ubsea tunnel project,implemen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strengthening risk prevention,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practice of related work.
Key words:Subsea tunnel engineering;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act;Measures
1 背景陈述
我国海底隧道工程的发展时间较短,2005年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开工建设打开了海底隧道工程的建设大门,标志着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2018年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作为连接粵港澳三地的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海底隧道作为港珠澳大桥的一部分,全长5.6km,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与陆域交通工程相比,海底隧道工程不易受到风暴潮、大雾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好的自然风险抵抗能力,而且海底隧道的用途广泛,不仅能运输物资,还能有效地连通两岸,为人类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资源。海底隧道工程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何完善现有的海洋工程污染损害防治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有效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亟待解决的课题[1]。在当前背景下,详细分析海底隧道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优化海底隧道实施过程,为其建设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机制
2.1 海底隧道工程地质勘探过程污染
海底隧道工程建设初期,首先要对隧道附近海域进行地质勘察,包括对海底地貌、海底岩层分布情况、海底土质变化和地质构造、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等进行综合的考察。这一环节极为重要,不仅决定了海底隧道的整体走向,同时可能影响隧道建设的质量和工程进展。在地质勘探过程中,离不开炸药等爆炸物品的辅助作用,炸药产生的冲击波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根据地震的传播机制研发的空气枪有效地降低了地质勘察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但是,新型环保勘探辅助工具产生的高分贝噪音对海底生物也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对海洋生物的活动影响较大。
2.2 海底隧道工程施工和营运过程污染
海底隧道的施工方式主要有盾构法、钻爆法和沉管法三种,这三种施工方式均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隧道施工改变了工程附近海域的水深,造成海底地形的变化,引起海域流场及冲淤环境要素的变化。沉管法施工中若要进行浮运,浮运航道水深不够就涉及航道疏浚,疏浚过程中淤泥上浮使海域悬浮物含量增多。海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决定了海水的透明度及水色,直接影响海水的声学特征及其光学性质,海水中悬浮物增加对海洋生态环境具有较大影响。施工期间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及垃圾等污染物若随意丢弃、排放入海,直接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营运期,隧道养护人员、应急事故处置人员以及管理中心人员会产生生活污水,隧道内还会产生冲洗废水、消防废水以及结构渗入水等,这些污染物若管理不当,随意排放入海,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2.3 海底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污染
海底隧道施工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施工过程中主要风险因素有超前地质预报风险、施工工序风险、支护施工风险、防排水风险、超欠挖风险、海域段隧道施工风险、施工对环境影响、洞内环境对人员健康及施工影响8种类型[2]。海域段隧道施工风险主要有爆炸、溢油和火灾等。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破坏海底地质结构的稳定,造成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的直接死亡,严重危害渔业生产。施工过程中,施工船舶溢油对海洋生态的污染也非常严重。实验证明石油会破坏浮游植物细胞,损坏叶绿素及干扰气体交换,从而妨碍它们的光合作用;浮游动物对石油类的敏感性较高,一旦发生溢油将对浮游动物产生较大的毒害效应。许多实验结果表明,油类浓度超过50mg/L时,对桡足类动物在2h内将发生有害影响,并且幼体的敏感性高于成体。海面上的溢油对鸟类的危害最大,尤其是潜水摄食的鸟类。这些鸟类以海洋浮游生物及鱼类为食,当接触到油膜后,羽毛能浸吸油类,导致羽毛失去防水、保温飞行和游泳能力,同时它们因用嘴整理自己的羽毛,油类摄入体内还会对肝、肺、肾等器官发造成损害并减少白细胞数目,导致鸟类死亡。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高浓度的石油会使鱼卵、仔幼鱼短时间内中毒死亡。据报道,近50年来,油类污染已经使1 000多种海洋生物灭绝,海洋生物量减少了40%。另外,在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往往存在着诸多引火源,而海底隧道又处于封闭状态,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火势会迅速蔓延。封闭情况下,不仅火灾不容易被控制,而且火灾会致使海底温度持续升高,产生的燃烧气体、燃烧灰尘等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3 降低海底隧道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海底隧道工程的施工监督管理
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条例中,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基本上是海洋工程的建设单位,而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中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態环境保护责任都由建设单位独自承担,显然会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督及建设单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质特征而难以有效落实[3]。因此,相关海洋环境管理部门在海底隧道工程环评文件的审批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环境准入条件,重点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协调性、环境风险防范、海域生态环境容量等方面严格把关,并做好海底隧道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监督工作。
3.2 落实海底隧道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建设单位应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和海洋生态保护措施。施工产生的含油废水、生活污水、建筑垃圾和生物垃圾等不得随丢弃入海,应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浮运航道疏浚时,应严格控制疏浚开挖强度,有效控制污染源强,减少悬浮泥沙扩散及影响,开挖底泥应在指定区域抛填,严禁随意倾倒。同时,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实海洋生物资源补偿措施。目前,海洋工程的生态补偿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1)经济补偿;(2)资源补偿,对重要生物资源(鱼类、底栖动物和鱼卵仔鱼)的损失应进行增殖放流补充;(3)生态补偿,对受到破坏的海洋生境(渔场、繁殖地、育幼场和索饵场)进行恢复与重建。
3.3 加强海底隧道工程的风险防范对策措施
海底隧道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要加强风险防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有效防止风险事故发生。在台风季节进行海上施工应做好各项防台抗台预案和安全措施,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施工船舶发生碰撞可能引起溢油风险,因此所有施工船舶必须按照交通部信号管理规定悬挂信号灯,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警示装置,还应配备必要的溢油应急设施、救生设施、通信器材,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作业船舶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向海上交管中心报告。
4 结束语
本文对我国当前的海底隧道工程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在详细分析海底隧道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后,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海底隧道工程作为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更要确保海底隧道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牛景轶,金祖权.海底隧道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方式、特点及防治[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4):50-55.
[2]张永刚,王永红,王梦恕.渤海湾海底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评估与控制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5,48(01):414-418.
[3]牛景轶,时军,金祖权.从法律法规层面浅析海底隧道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防治[J].环境科学导刊,2010,29(01):34-38.
[4]刘圣林.论我国防治海洋工程污染海洋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J].南方论刊,2008(01):38-39.
收稿日期:2020-04-28
作者简介:魏静梅(1984-),女,硕士研究生,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