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2020-08-14张艳红
摘要: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保障措施和监督机制四方面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对策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system, safeguard measures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discusses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Quality management;Development strategies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环境监测现已覆盖广阔的领域和范围,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监测能力和丰富的监测手段。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之配套,但是,实际工作经验表明,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技术并不谐和,严重阻碍了环境监测行业的长足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从业人员需全力以赴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水平。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其现状
1.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指在整个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为获得完整、准确、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监测结果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和活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全局的关键一环,是确保监测结果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监测能为环境管理以及科学有效地开展环境科研、执法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保障。
1.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1.2.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颁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试行)》至今,已过去了将近30年时间,在此期间,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试行)》的很多规范与条例已适用于当前环境监测中的一些具体情景。而在这30年里,相关部门并未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试行)》中老旧、不再适用之处进行补充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
1.2.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落实不到位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从业人员并未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形成全面的认识。虽然环境监测资质认定制度的实行有效地提高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监测机构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但是运用和维护这一体系是一个长期学习、磨合和提高的过程。目前大部分监测机构都建立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但受人员数量、员工素质、技术手段、工作环境、活动经费等因素的制约,部分机构执行不严,建立体系与执行制度不连贯,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被视为多余的障碍,还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1.2.3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存在不足
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工作,对环境监测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技术并不谐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人员、物资和技术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仍存在不足。人员方面,地区间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理论基础、工作经验、学习培训机会和装备水平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物资方面,存在着标准物质开发不足、标准样本采集方法单一、标准样品储存难度大等问题;技术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与监测方法相配套的质控措施过于简单或缺乏,如生物、水体、土壤的采样和监测等。(2)智能监测、网络监测及应急监测等尚未形成系统的质量体系,缺乏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3)相应国际标准或外国标准的研究和转化滞后。(4)质量控制模式较为简单,缺乏系统性的评估和评价模式。(5)目前,科学技术较少应用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领域,许多前沿的的科学信息技术与产品也没有及时地被应用到具体的质量管理中。
1.2.4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管部分僅从宏观上对各级环境监测机进行规范和指导,缺乏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当前,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数量增长迅速,但市场准入、监督管理、收费标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法规和体系仍不完善。上级监管部门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缺乏法律和制度依据,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此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涉及多方面、多领域,加之监测机构之间彼此关联,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权责不明,监督工作难以顺利展开,使权益受损的公民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上各级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力度不强,部门内部缺乏自我监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无人监督、监督力度不足的局面。
2 发展对策
2.1 建立完备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针对现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中老旧、不再适用的条款,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适当地修订和完善,将质量管理权力与职责等更加明确化、具体化,改变制度与实际情况不配套的状况,使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制可依,保证我国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备程度。其次,应完善和补充各个监测领域的质量管理制度,并积极监察各类制度的执行情况,着重注意加强智能监测、在线监测和生态监测等领域的制度建设。
2.2 构建部门齐全、执行顺畅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一个部门齐全、执行顺畅的管理体系对于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水平十分重要,所以,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是及其有必要。过去,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暴露出了权责不明、面对问题时推脱和逃避责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因此应综合考量各地区实际情况,努力建成“国家-区域-地方”的整体管理模式,并尽可能减少质量管理的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基层环境监测部门要根据环保工作的需要和自身定位方向,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认识,确保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能真正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2.3 建立及时有效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为达到预期的环境监测目标,各级财政部门有必要向环境监测部门下拨足够的资金,以便监控部门能够购进最新的技术、设备和标准样品。环境监测部门在招聘监测人员时,应严格把关,积极引进专业对口、能力较强的监测人才,同时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鼓励和支持工作人员外出学习交流,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组建一个完备的素质过硬的监测团队,确保环境监测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保证环境监测管理质量真正得到提升。
2.4 形成严格有力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督机制
要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障其正常运行,就必须建立严格有力的环境监测质量考核和监督机制,积极开展品质管理、评价考核、巡回检查、定期抽查与不定期抽查等监督活动,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监督机制,以及科学、系统的监测质量评价体系。其次,应积极遴选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及丰富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环境监测质量监督队伍,针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监督、矫正。
3 结语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积极培育环境监测高素质人才队伍,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并积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障措施、及时下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资金、借助前沿的网络媒体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交流平台,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速度、便捷度和灵活度,以适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新时期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湯鹏.关于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意义的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09):146+148.
[2]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02):46-49.
[3]罗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14(11):8-9.
[4]周婷.浅谈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5):48+56.
收稿日期:2020-04-15
作者简介:张艳红(1980-),女,汉族,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