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时代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路径探析

2020-08-14韩露露

出版参考 2020年7期

韩露露

摘 要: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人们需要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需要的信息,有声读物应运而生。儿童有声读物在有声读物市场的销售份额逐年攀升,更是吸引了一大批运营商、运营平台投身其中。儿童有声读物市场万象丛生,如何促进儿童有声读物市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成为家长、出版者、运营商需要共同审视的问题。

关键词:有声读物市场 儿童有声读物 移动时代

有声读物诞生之初是为低幼儿童、老年人以及视觉有障碍的人士服务的,服务的内容主要是教材,服务的形式则是用磁带、光盘包装的录音制品。但在新媒体时代,有声读物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很大的延伸。有声读物不再局限于“听书”,其载体也不再局限于“非移动”的光盘、磁带、点读机、有声书网站等,而是呈现出应用快捷、内容丰富的智能终端阅读模式。在这一巨变下,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销售份额逐年攀升,更是吸引了一大批运营商、运营平台投身其中。有声读物市场万象丛生,如何促进有声读物市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成为儿童家长、出版者、运营商需要共同审视的问题。

一、移动时代儿童有声读物的内涵和特点

儿童有声读物的研发不同于一般的有声读物,需要開发者了解儿童有声读物的独特内涵和特点。儿童有声读物一般指的是为0~14岁儿童,也就是学龄前、小学及初中阶段的人群设计开发的能够通过声音传递的各类读本。一方面,处于此阶段的儿童,尤其是学龄前阶段的儿童,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和阅读能力不足,但又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渴望获得知识。可他们的家长在快节奏的工作压力下无法抽出较多的时间来陪伴左右。因此,儿童有声读物的出现可以不受限于时间、地点帮助家长构建儿童成长的知识体系,提升儿童的阅读兴趣,充实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儿童有声读物的受众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也是由其自身的成长特点决定的。他们还未具备完全的鉴别能力、媒体使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成人,也就是他们的监护人家长的帮助。家长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儿童有声读物的受众群体,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研发儿童有声读物时,不但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需求,还要考虑到家长的心理需求。

二、移动时代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存在的问题

移动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媒介的移动性,不受时空的限制。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手机、电脑、智能语音产品,甚至自己生成内容进行传播。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有声读物移动智能终端载体有APP软件,如懒人听书、喜玛拉雅APP、蜻蜓FM、荔枝FM等大型有声读物平台;当然也有媒体自建的公众号平台,如凯叔讲故事。随着无线通信设备的不断升级更新,这些产品开发者可以不受移动终端载体内存的限制,利用这些移动智能终端载体就可以精准地找到自己的客户,客户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平台上轻而易举地找到心仪的有声读物,选择上也更多元化。

移动终端提供的儿童有声读物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缺少原动力

目前儿童有声读物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儿歌、故事、早教知识,大多数有声平台缺乏自己的特色,盲目跟风,相同的内容不加新意地重复制作。如《三字经》《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几乎每个平台都有上架,虽然版本不同,制作略有差异,但内容表现形式上毫无新意。

2.儿童化、个性化不足

一方面,一些儿童有声读物平台误将家长作为首要的服务对象。有声读物平台的操作方式和产品形式都偏向成人化,忽略了儿童和有声读物之间的有效互动。

另一方面,儿童有声读物市场上有很大一部分产品是由纸质图书转化而来,没有充分展现儿童有声读物的特点,从而造成平台用户的黏性不高。

3.制作门槛偏低,质量难以保证

有声阅读不同于传统的阅读,一个高质量的有声书需要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的制作周期。它不是简单的文字转语音的过程,是文字的再次创作,编审人员根据文本作品讨论出合适的录音方案,历经试音、选角、台词朗读会,录音导演与演员着手正式的录制,最终的成品在剪辑、制作特效后,还要经过听审。但是,自媒体时代,进入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门槛变低,一些自媒体的人员素质不高,制作水平较低,缺乏完整的制作流水线,更不要说掌握完整的儿童成长知识结构体系了。所以,局限在娱乐化,缺少专业性、规范化的制作体系难以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

4.版权问题突出

现在,整个出版市场其实都处于版权保护的困境之中。移动终端平台上的儿童有声读物的版权保护问题也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两点,首先是版权保护的意识薄弱。一方面,一些非正规的APP无原则地盗版正规儿童有声读物开发者的产品。虽然DRM(内容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数字产品提供了安全保障,但也消退了一部分用户对数字产品的兴趣;另一方面,一些用户缺乏版权保护的知识和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付费习惯。其次是版权保护的成本较高。一些正规的、经过精良制作的儿童有声读物普遍采用了DRM技术,但是这些儿童有声读物制作过程复杂,涉及多层人员利益分成,造成版权购买费用不菲。

三、儿童有声读物高质量发展建议

移动时代,儿童有声读物要取得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

1.优化有声读物选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硬道理。根据调查显示,给孩子播放儿童有声读物的家长近七成受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上,注重培养建立孩子的知识体系,注重儿童有声读物内容的趣味性和专业性。所以,儿童有声读物平台一定要加强专业性建设,完善内容的筛选分级,充分挖掘高品质的原创内容,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

儿童有声读物平台的发展也离不开出版社优质资源的支持。近几年,各大有声平台纷纷向出版社展开合作,出版社也开始扩大在有声童书开发、制作方面的投入。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儿童有声读物的质量,提升了制作效率。

2.满足个性化需求

儿童有声读物在制作和推送的时候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个性化推荐,发挥有声读物的优势,提升儿童和家长的产品体验感。比如,针对学前阶段的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音频的长度不要超过15分钟;再比如对于一些国学经典类的有声产品可以适时适当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增加趣味性。

3.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平台方要提升儿童有声读物制作的门槛,培养和挖掘优秀的声音资源,建立专业化的儿童有声读物人员队伍。根据作品需要,“讲好”、“演好”儿童有声读物。

另外,由于在有声读物的创作过程中,版权所有者(目前出版社居多)的角色由“守门人”转变成了有声读物产品的“审核人”,版权所有者要注重培养编辑对文本的把控能力,最好能在文本创作之初就能精准地对销售市场做出判断。

4.重视版权保护工作

儿童有声读物的版权保护,既要依靠国家政府部门的重拳出击,提升盗版侵权的成本,对违法侵权的行为予以重罚,又要加强行业管理,多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探索建立听书行业版权监管的长效机制。2014年,杭州万松书院成立了“中国听书作品反盗版”联盟。这是国内听书行业的首个反盗版联盟。该联盟旨在向盗版侵权行为宣战,推进听书行业的正版化进程,并在国家监管部门的支持下,构筑听书行业的新秩序,有效保护听众权益。这一联盟的成立对于规范有声读物行业具有示范意义。

不管怎样,版权保护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全社会公民形成版权意识,自觉抵制盗版。

参考文献:

[1]陈茜.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儿童有声读物研究[D].南京大学,2017.

[2]范喆.数字化背景下的儿童有声读物出版营销策略[J].编辑之友,2014(3):33-35.

[3]戎阳阳.儿童有声读物的家长选择与使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9.

[4]新华社.中国听书作品反盗版联盟在杭州成立[EB/OL].(2014-04-22).http://www.gov.cn/xinwen/2014-04/22/content_2664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