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导向下学校体育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

2020-08-14宋国清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价值

宋国清

学校体育具有彻底的科学性、强烈的实践品格和厚重的人文主义精神之本义,是学生未来生活的一种学习与体验,是健康一生的有力保障。其价值主要在于培养“会学习、善合作、能吃苦和会健康生活”的时代新人。实现时代新人的培养,要基于大学校体育观的整体策略,建构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全要素体系,嵌入具体路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目的

“立德樹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其要义在于培养“时代新人”。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体育也不例外。但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明确指出:“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更为严重。”

显然,学校体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学校体育的深入改革,必须在深刻把握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变化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其育人功能,对焦短板,采取整体策略,全面实现学校体育培养“时代新人”的价值。

二、研究方法

以学校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经验总结方法,基于整体、系统和协同的视角,本文对学校体育价值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提出了整体实现策略。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库,查阅了相关文献250多篇,并在其中甄选10余篇核心文献作为本研究的重要支撑。

三、研究结果

1.深刻把握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变化

一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矛盾变了。我国学校体育伴随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审视,主要还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这种以丰富学校体育内在结构要素的努力实质上是一种“内敛式”的发展方式。对标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推动学校体育从“内敛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同时,从学校体育工作的角度来看,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德智体美“四育”之间,体育在学校中“小儿科”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这种观念固化的不平衡性表现得更为明显而有害,因此必须推动学校体育从“单项”作用到“全科”作用的转变。这样,新时代学校体育要走全面发展和优化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定要以学生为根本,下大力气让学校体育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有新的变化。对标十九大报告我们发现,十九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了“优先”这样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结合起来,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可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必然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举措和落脚点。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要齐头并进,推动学校体育的目标必须围绕和落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而不容有疑。呼应这种变化,健康中国建设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到2030年,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从而彻底改变学生体育参与的被动状态,将健康获得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化强制为自觉。总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要从“以知识技能为本”转变为“以运动健康为本”,成就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

三是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再出发的主要手段变了。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构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新型教育体系。可以预计,国家走进了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再出发的推进手段从过去的“学校自觉”转变为“国家自觉”,从“经验式学习”转变为“科学化学习”,从“学校学习”转变为“基于学校的社会链合学习”,进而步入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的新阶段。智能化和信息化辅助手段的介入,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深度融合”,必然催生新型教与学的模式和方式,构建一种新的体育教育生态,实现个性化体育。

四是大学校体育观已经在学校体育中孕育。大学校体育观是指从宏观和整体两个方面统合学校体育与体育、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的关系,基于打造命运共同体建构以教育为根本、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实现人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整个社会为容量的一种现代文化现象。学校体育经过多年努力,课程、资源、人才、管理得到较大的改善,让学生全员参与体育、爱上体育、忘情运动成为可能,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四位一体”的学生体育网络初露端倪,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初步改变了学校体育是全社会体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的尴尬局面。大学校体育的雏形,为大学校体育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应对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四大新变化,21世纪学校体育观念的时代性变迁正在我国生成。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换挡和转型升级,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社会的加速形成,体育的体系和结构极大丰富和扩大,体育成为人们文明、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体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从“人”出发认识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将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第一需要,是国家对学校体育的作用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必将引领学校体育步入培养面向新时代的合格公民的新常态。

2.重新认识新时代学校体育的价值

从固有的根本特性检视,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的复杂耦合。“生命在于运动”,一句话道尽了体育的普世价值,揭示了体育的本质功能。学校体育也不例外,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伴侣,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是新时代育新人的基础。

学校体育既包含了体育的基本价值,同时还具有基于学校特质的育人价值。有学者研究认为:按作用的功能来划分,学校体育的价值大致可以分为生理价值、心理价值和社会价值等三大类。生理价值、心理价值和社会价值分别包含健身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道德价值,以及政治价值、军事价值、科学价值、社交(含外交)价值等。通常而论,学校体育基本功能体现在健康、教育和娱乐三大功能,延展功能则有教养、美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健全人格等四大功能。

关于健康价值,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名言。“塑造健康的身体”是学校体育的本质价值,是最能反映学校体育基于人的身体练习和身体负荷为主要内容的本质特点和核心属性,其价值主要包括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人体功能、调节心理、提高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

关于教育价值,是指使受教育的学生按教育的初心塑造形成特定的个性品质的作用,包括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情操、审美等的塑造。

关于娱乐价值,是指体育自身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的属性及其对社会群体关系的调适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可见,娱乐价值是体育运动本有的社会历史的产物。

关于教养价值,是指基于教和养两个方面,使受教育的学生习得知识、增长技能、拓宽视野、发展身体、养成良好习惯的作用,成就學校体育“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涵养积极向上精神”的作用。

关于美育价值,是指使受教育的学生通过体育运动蕴涵的美的内涵的鉴赏和内化,促进审美能力升华的作用。

关于健全人格的价值,是指使受教育的学生通过体育的学习活动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功能,成就学校体育“涵养健全人格,锻造抗压耐挫心理,助力心理健康”的作用。

关于促进个体社会化价值,是指使受教育的学生通过体育的学习活动习得生活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从而实现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转化过程,成就学校体育“调适人际关系,涵养和睦之德”的作用。

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吃苦的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的基础上,达成养身、养心、养德、养生等“四养”目的,最终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目标。

3.科学有效实现新时代学校体育价值的整体策略

立足新时代,学校体育要在立德树人中实现自身价值,建功立业,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于交出培养“时代新人”的满意答卷。所谓时代新人,是指具有终身体育习惯、身心健康、意志坚定、坚守规则、崇尚科学、阳光心态、家国情怀的合格人才。学校体育价值的实现,需要对准时代新人的培养,实施整体策略,构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四位一体”的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四养”和“四培”及其延展功能的实践,生动践行大学校体育观。

一是依法健全三大标准(课程、实施和评价),完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指导、评价、监督);二是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介入智能化和信息化辅助手段,建立“互联网+教育与学习”模式,同时培养匹配的新型师资队伍;三是完善体育活动与竞赛(展示)体系,搭建育人新平台;四是内外聚力,依法保障到位,实现安全、经费、薪酬、激励等的充分保障和均衡发展。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夯实大学校体育观,必须前置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而且是整体和系统的,要实施嵌入具体运动项目为本的“四位一体”战略。“四位一体”是从“人”出发认识学校体育,从历史文化、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到核心价值观“四位一体”层层递进,形成体系。

首先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文化,要基于国家的视角展示学校体育的完全历史;其次是器物文化,要基于国家和校本相结合的视角展示物化巨变及其路演之化;第三个层面是制度文化,要基于国家、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规制,讲好制度变迁的故事,彰显文明进步;第四个层面是精神价值方面,即价值观,要基于现代和传统的深度融合和延展,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及其嬗变。“四位一体”战略要落实在校本运动项目,从抓每一个运动项目的文化增值着手,围绕运动项目文化的提炼形成校本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嵌入故事,用心包装,把体育文化提升成中华民族代表的一种价值观来传递,为体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价值发挥提供新的视野、路径和自信。

参考文献:

[1]王登峰.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整体策略和重点任务[J].体育教学,2018(3):4-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2016-05-06.

[4]刘占兰.向立德树人科学保教要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8-04-08.

[5]张志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N].中国教育报,2017-08-09.

[6]翁铁慧.立德树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7]焦扬.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立身之本[N].光明日报,2017-08-24.

[8]邱远.体育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2):17-20.

[9]教育研究杂志社.2017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年度报告[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18-04-12.

[10]教育研究杂志社.2016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EB/OL].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7-03-28.

[11]中共中央 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2016-10-25.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价值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一粒米的价值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给”的价值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